第231章 倒反天罡!韩成孝死朱元璋。
限制那些文官们的势力急剧膨胀。
但同时也是说给朱标听的。
值得仔细的去推敲,去感悟学习。
怎么现在只说了三个就没了?
看一个帝王时,应该先将他当成一个帝王,然后再当做一个人看待。
所以他们才会在记载当中,对此进行大肆抹黑的吗?
想想那些文人们的德性,惯会颠倒黑白,搬弄是非。
所做出来的事情,正中他们的下怀。
但现在,从韩成的反应来看,只怕……自己最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这时候说出来并不好。
在咱看来,见深这孩子用这一招就是用的妙好!
传奉官这一招,肯定不可能没有任何的缺点,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一批不行再就杀一批,换下一批人来干。
“你说的对!咱也是这样的看法。
要透过他们的言行,去看他们的本质。
后来权力开始增大,还会负责皇帝的饮食起居等事情。
容易让他们做大。
而朱见深宠信的太监和嫔妃们,也利用这种制度,搞出卖官鬻爵的事情。
在他在位时,有没有开疆拓土?是不是吏治清明?
有没有令让百姓安居乐业?
是不是扬华夏国威于万邦?
最不济,也要问一问有没有守住祖宗留下来的疆域。
若不是韩成说起,他都没有想到用传奉官这一招,来和文官打擂台。
看看南宋时期的那些人吧,大宋都成了那个样子了,还一个比一个斗的厉害。
不然韩成绝对不会那个反应。
这是九品小官,文官们并不在意。
那只怕一个弄不好,你就被他们给骗了。
现在,说起朱见深犯下的错误时,韩成又一次出现了一反常态的表现。
这些人,该怎么说呢……虽然算起来,给咱们干活,替咱们来管理天下的。
据记载,规模最大的时候同时有数千人为传奉官。
声音落下,朱元璋又赶紧补充道:“咱先和你说好,不要说反话。”
而这些人被授予的官职,也不只是工部文思院和锦衣卫了。
为了反对朱见深乱来,文官集团和内阁,多次上书反对传奉官制度。
咱还觉得杀的还轻了?
只会相互拧巴,谁都看谁不顺眼。
内斗起来那当真是内行,但是其余的各种正事做起来,就像是放屁一样。
更妙的是,传奉官这种非正常途径提拔上来的官员,天然就被那些文官们看不起。
那么自然是要听命于见深。
他们很有用。
一个个尸位素餐。
朱元璋这些年来治国理政,可不是白给的。
传奉官也处在官员鄙视链的最底层。
但是。却起了一个很坏的带头作用。
一旦出现这种反常的表现,那自然是出大事了!
比如,说自己在十年之后去世。
比如你说的,有人会趁机卖官售爵。
真的实行起来的时候,那也肯定是要动用一些手段,讲究一些办法,不能一股脑的乱杀。”
让他们跟着敲敲边鼓,帮着做事还行,别的真不行。
只不过,在朱见深的时候任命的最多,权力最大。
大宋从赵老二开始,就一直憋屈。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他是真的功大于过。
真的想要罢免了,那也是一句话的事,绝对不会有太大的麻烦。
原来这小子的手段,不只是那一个!
除了西厂,这传奉官也同样是重中之重。
但到了后来,传奉官的数量就越来越多了,最多的一次,甚至于一次性弄了上百人。
他就是在就是论事的说事情。
觉得他单单只是凭借一个西厂,进行制衡的话,应该达不到那样好的效果。
所谓的传奉官,字面意思就是奉命传达皇帝命令的官员。
“啥事?你只管说?是不是朱见深在一些事情上做的很过分?”
需要从全面去看。
始皇一统天下,刘邦建立大汉,包括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刘彻打出大汉雄风,再到李世民的贞观之治。
韩成话刚开口,就被朱元璋摆手制止。
在屁股问题上的认知,真的很到位。
他们只会更过分。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导致官府的工作效率低下。
比如说关于朱祁镇的事。
这可当真是一举数得的妙棋!!”
那就说明你所动用的一些手段起效了,戳到了他们的肺管子。
朱元璋看着韩成,带着一些疑惑,满是奇怪的出声说道。
而朱元璋在说了韩成之后,又转头望向朱标道:“标儿,咱再教你一个,那就是你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听那些官员们如何如何说。
开始遍布朝廷的各大文武机构。
只要整体上是好的,那就说明这个帝王在位做的还算可以。
方才听你说的一些话,咱就觉得有些奇怪。
朱元璋闻言,皱了一下眉头。
甚至有道士和方士,出任太常寺卿这样的正三品高官。
韩成摇头道:“没有说反话,岳父大人,我说的就是真的。”
这是他的一些治国理政的理念。
没了?
虽然他能够明白韩成这话是什么意思,可听起来,总觉得韩成这浑小子就是在趁机骂自己!
韩成像是没有看到朱元璋的神情变化,还在接着开口道:“评价一个帝王,放在
评价一个皇帝,不应该只盯着他的私德看,也不能只盯着他犯下的一些错误,对于其余的却视而不见。
增大皇帝的影响。
当然,最难把握的,也就是这个度。
朱元璋声音响起,喊停了韩成。
韩成都是吞吞吐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