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一鲸落,万物生!
“你小子,这是不仅把人家的祖坟刨了,还要挫骨扬灰!”
朱元璋吸了一口凉气,望着韩成说道。
纵然是他这样的人,在意识到韩成都要做一些什么,且做出来的事,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后,都是忍不住的有些心惊。
这事情太大了!
产生的后果,也实在是太严重!
韩成摇头:“岳父大人,你别说的这么阴森恐怖好不好。
好好的哪里就刨祖坟了?
还挫骨扬灰?
看我人畜无害的,是那样的人吗?”
朱元璋却并没有因为韩成的话,而有任何的松懈。
“你都给咱出了这些主意了,你还是说不是刨人家祖坟,挫骨扬灰?”
韩成继续摇头:“岳父大人,这话可就有些不对了。
咱可不能凭空污人清白。
我才不是那样的人!
岳父大人莫非就没有发现,要是这些都能够顺利实施,大明的读书人只会变得更多。
读书人的专业水平也会变得更高,怎么就叫刨了祖坟?
哪有刨了祖坟之后,他们还更加兴旺的道理?”
听到韩成如此说,朱元璋倒是愣了一下。
顺着韩成的话这样一想,好像还真的就是这样。
这些措施若都能顺利的实施下去,过不了几年,大明读书人的数量,将会大大的增加。
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更加好用,更有能力。
这确确实实,是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刨祖坟的话,的确没有这样的效果。
可……这事情不对啊!
韩成所做的这些,确确实实是在刨读书人的祖坟!
每一个政策,下手都异常的稳准狠!
可为啥这样做了之后,反而会让读书人变得更多?
边上的马皇后没有说话,神情同样是有些疑惑。
她也觉得这两件事情很矛盾。
但一时之间,又说不出到底哪里不对劲儿。
如此过了一阵儿,朱元璋开口道:
“咱想起来哪里不对劲了!
韩成,你说的读书人,和咱说的读书人不是一样的。
之后培养出来的那些学习算数,以及其与学问的人,那也叫读书人吗?”
韩成点头,理所当然道:“这肯定是读书人!
他们读的是不是书?通过读书是不是获得了相应的学问?
而且还是对社会有用的学问。
那不就是读书人?
谁说必须要学习孔孟之道,学四书五经的才叫读书人?”
这……
朱元璋闻言,多少有些发愣。
因为韩成所说的这话,和他的常识,有着极大的不同。
毕竟从他所接触的所有事情上来看,说起读书人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浮现知乎者也的读书人形象。
一向都是只有孔孟门徒,才叫做读书人。
此时突然听到韩成的这个论调,让他为之新鲜的同时,也觉得很不习惯。
韩成笑道:“岳父大人,格局放开一点,咱再往前面多看一看。
不要只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要往更之前看。
看到春秋战国时期。
从那里来看,传世经典可不仅仅只有儒家经典。
墨家以及法家这些,都是很精彩的。
那个时代百家争鸣,所有学习学问的人,都可以被称之为读书人。
我觉得那才是正常的一种情况。
各种学问蓬勃发展,只要对社会有用,都有存在的道理。
不能说,只有学习儒家学说的人,才能称之为读书人。
这太霸道了!
其余的书也是书,其余的学问也是学问。
既然都是读书做学问,那都可以称之为读书人。
儒家一家独大太久了,这不是一件好事。
很容易就会不思进取,原地踏步,甚至于在不少地方还会陷入误区,陷入僵化。
正如儒家自己所说的,这叫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自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一家独大,没有了对手。
长时间下来之后,许许多多的儒家门人都懈怠了。
只想稳固住他们诸多先贤所打下来的江山,从而依靠着这些,保住他们超然的地位。
至于其余的,则要淡化的太多。
他们生活的太安逸了,远没有春秋战国之时的飞速发展,和锐意进取。
一代代的发展下来,思想是越来越禁锢。
西汉时期,公羊之儒,还是非常积极进取的。
那时候的儒家,是真的有着超强的战斗力。
腰间挎着剑,嘴里说经义,辩论道理。
只靠嘴分不出胜负,就拔剑而起,血溅五步!
那叫一个武德充沛。
不仅仅对内如此,对外更是刚猛无比!
十世之仇犹可报!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所以这大汉有着大汉的雄风。
但随着发展,勇猛刚进的公羊之儒,慢慢的被抛弃。
被更为温和的谷梁以及其余之儒所取代。
一步步的发展下来,各种的繁文缛节是越来越多。
孔夫子当初带领门人弟子,在混乱的春秋时期,挎剑周游列国讲学的那种进取,是越来越少。
禁锢越来越多。
对人的压制也越来越多。
对内强势无比,对外则手段温和,缺少血性。
就比如大宋的那些文官们,若是西汉时期的那些公羊儒生,怎么可能会如此之憋屈?
早就一个个呼喊着十世之仇犹可,一个个持着剑,前仆后继的冲上去了。
独汉以强亡。
汉强大的,不仅仅是军队。
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学,也同样强势。
哪怕东汉之时,占据主导地位的,已经不是刚烈无比的公羊之儒。
但整体上,儒学还是很有血性,很强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