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送行
“前厅闹起来了,果然是一家子上不得台面的玩意儿,”竹帛追上沈清叙,洋洋自得,却见她轻飘飘地瞥了自己一眼。
她才如梦初醒,朝景夕翻了一个白眼,扶着沈清叙往院子里去了。
林家那日闹得很晚,只有沈清叙这边静悄悄的,再后一连几日,林府没人再来她院子,她终于得在六月十二这日得知第二日要为沈瑞送行。
竹帛收了许多东西,沈清叙看了看她,在美人榻上歪了下来,一面理了一下褶皱的书,一面冷冷地乜了一眼那些东西道:“不用收什么,简简单单地给他收一个包袱便是。他是去军营,不是去读书、享受。”
竹帛一听,手上的动作慢了下来,在一旁的脚踏上坐了下去,喃喃:“那军营回来,世子说不定能提前袭爵呢,省得二房虎视眈眈,这次幸好救得及时。小娘子一发难,二太太就要发落世子房中的人,分明是想将人都弄走了更好摆弄世子。”
他们的想法沈清叙自然知晓,弟弟死了大房没人袭爵,二房便可以名正言顺地过继他们儿子过来袭爵,到时候什么不是他儿子的?至于他们做的事会不会影响他们女儿前程,更不在他们考虑范围。
“小小的收一个包袱就好,”她拿着书,却一个字也没看进,弟弟走了,她便可以撩开手做事了。
竹帛偷偷地塞了些干果进去,鼓鼓囊囊的收了个包袱,沈清叙看了一眼,蹙了蹙绣眉,吓的竹帛心头一紧,好在也没说什么,呵呵地憨笑。
自她重生回来,这还是第一次做那么多的梦,一夜梦魇繁杂,纠缠着她,直到鸡鸣才满头香汗的吓醒。
至今难以忘怀临死前林守慎和江七娘、景夕那个样子,笑得面目狰狞,侯门嫡女沦为他们的笑柄。
竹帛走了过来揭起纱帐,见夫人早已醒了,愣了一下,又见她满头香汗,惊诧的呦了一声:“夫人怎么满头大汗,可是热了?“
忙拿了扇子为她打扇,服侍她起身,又往外招呼人抬了水来进来,匆忙伺候着梳洗,拿了帷帽,便往外招呼去,林府并不大,不需要抬软轿。
出门上了马车,此时,街上才陆陆续续的开了早市,店家才刚开始拆了门板出摊,不知道是不是离别的意味太重,天色阴沉沉的。
空荡荡的街上能听见马蹄的哒哒声和车轱辘声,如今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他们出门也就只是有马夫和竹帛香菊几人陪着。
城门将将开时,沈瑞骑着高头大马不情不愿地出现在她面前,她知道他不高兴自己管束着他,让他去军营历练,但为了他的性命,她不得不如此做。
竹帛扶着她下了马车,安国公牵着马领着沈瑞过来,嘱咐他的副将先行,见沈瑞不愿意上前,沉声道:“此去一别,或三年五载,或十年八年都见不到你阿姊了,你确定要闹别扭?”
沈瑞一听,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扭捏着到沈清叙面前要跪,却被她一把扯住,回身接过竹帛准备的包袱塞在他怀里道:“阿姊知道你不情愿,但是侯府是虎狼窝,你一个人我实在不放心,简伯伯是父亲挚友,你好好跟着简伯伯。”
她哭了一阵,看见安国公在不远处瞧着两人,擦了泪行至面前,要跪却被他接住,“好孩子,你别哭,瑞哥就跟我儿子一样,我会照料好他的。”
沈清叙哽咽着点头,拉过沈瑞,泪眼婆娑的将人送到安国公面前,然后回头去不再多看一眼。
竹帛接着她的手扶上了马车,坐定了马夫才问,“夫人,要回去吗?”
“跟着世子,”她声音哽咽,忍了忍稳住心神才道:“送一送他......”
几人远远的跟着军队往前去,到了长亭才望着旌旗依依惜别,几人在长亭小坐,用了些点心茶水,待天阴沉沉的往下坠才返回。
大雨倾盆而下,马儿淋着雨往前走,马夫在外面揭着帘子朝几人道:“夫人,天色晚了,雨雾又大,前面有处庭院,咱们去借歇一下。”
沈清叙望了望外头的瓢泼大雨,此次怪自己太过伤感,才越送越远,委屈了这几位跟着自己淋雨,特别是马夫,已经浑身湿透了,点头应下。
香菊不顾大雨倾泻,抱着头跑至屋檐下去门前敲门,朱漆的大门悠悠大开,钻处一颗头,一双眼睛滴溜溜警惕地打量了一下敲门的人,
沈清叙听不见香菊和那人说什么,指了一下她这边,那人张望一番,只见马车上是一位带着帷帽的夫人,和一个长相清秀跟门口这位一个装束的丫鬟。
便让开了门忙不迭地将人往里请,香菊忙又抱着头迎了过来,竹帛为她遮伞,这时风雨交杂,淋湿了她大半身子,她忙进门去,才和那人道谢。
“夫人的夫君没一起吗?”那人笑的样子让竹帛谨慎了几分,想是看出几人误会,忙摆手笑道:“小人没别的意思,我家主子也在这里。”
沈清叙奇怪,主人在去拜见一下便好,怎么会说这样的话,一时间觉得似乎走入虎狼窝一般。
“我家主子在前厅,夫人要不要见一见?”
她正想接话,一个响雷没头没脑地砸了下来,吓得几人心都颤了,那人提着风灯低低的照在她们脚前,一遍咒骂天气。
暗暗的灯火下,沈清叙看见香菊撇着嘴嫌弃那人太粗俗,那人像是不敢开罪她们一般,笑呵呵地领了几人进了前厅。
厅中一片漆黑,那人将风灯别在腰封,进门一看,自家主子坐在暗处,忙磕头请罪。
沈清叙瞧领她们进门那人怎么说也是府内管家,见了里面的人却吓得魂不附体的下跪。
打眼看去,只看见一个高大的人影坐在上座,看得并不十分真切。
听见衣料窸窣一声,似乎是上座的人摆手,跪着的人忙不迭的行退了出来。
既然要见主人,便不宜戴着帷帽,竹帛伺候她卸了帷帽,几人便站在原地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