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卖了一栋凶宅
我叫陈墨,两年前我失业后去了我发小的门店上班。
我发小是做房产中介的,他开了两家门店,我就在其中一家门店工作。
由于我能说会道,在这一行混得也算是不错,第一年就全款买了辆三十几万的车,第二年又存下来不少钱。
我心想我要是再干个十来年,那不得走上人生巅峰吗?
但就在前些日子,门店出事了。
事情的起因是我经手卖出去的一间房子,还不到半年时间,买方夫妇就来找我退房,说我卖给他们的是凶宅。
何为凶宅?
一般来说,有非正常死亡的房子,才叫凶宅,比如凶杀、自杀,还有意外死亡。
而对于买房的人来说,只要那房子死过人,不管是不是正常死亡,他们都认定为凶宅。
在我们这一行,对此又有明文规矩,如果挂出去的房子是死过人的,也不管是不是正常死亡,都一定要在合同里面给客户注明,不能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卖出去,否则就是有违行规,也是在破坏整个行业的名声。
虽然时常还是有不守规矩的人在乱来,但我这个人是很守规矩的。
我再三向买方夫妇保证,说那间房子不可能死过人,我甚至还当着他们的面,给卖方打了个电话,向卖方求证。
人家卖方也说了,那房子不是凶宅,里面没死过人。
可这买方夫妇像是精神有问题似的,非说里面肯定死过人,说他们在主卧睡觉的时候,总感觉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们,搞得他们这半年来每晚都做噩梦。
这夫妇每天都在我们店里闹,严重影响了我们店里的生意,最后逼得我们只能报警,让警察来处理这件事。
后来我跟我发小孟一凡,还有那对夫妇,一起去了警局。
警察在知道事情的原委后,也是有些无语。
毕竟这对夫妇根本拿不出证据,来证明那房子死过人,只说睡觉的时候感觉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们。
由于门店被影响了生意,孟一凡也很火大,说这两口子精神有问题,应该去精神科。
结果双方又在派出所大吵一架。
警察也是很负责,专门派了两名警员去那附近走访,调查一下那间房子是不是死过人,而且还在内部系统里面查阅了那片区域有没有发生过命案。
结论是,那间房子没有死过人,那片区域更没有发生过命案。
我算是沉冤昭雪了,警察也警告那对夫妇,以后不要再去我们门店闹事。
原以为这场闹剧可以就此结束,但不到两天,那对夫妇竟然又来了。
他们直接耍起了无赖,非逼我们退房,并且还要补偿他们相应的精神损失费。
“绝了,真的绝了,摊上俩精神病!”
孟一凡气得想打人,把我们全都叫了过来:“大家都想想办法,照他们这么闹下去,我们就不用做生意了,下个月大家都得吃土。”
门店的同事也都很无奈,毕竟连警察都调解过了,他们又有什么办法?
也就是这年头打人犯法,要不然这两口子早进医院挂骨科了。
我说:“他们既然说那间房子是凶宅,那咱们就进去住两晚,如果我们都觉得正常,那就不是房子不正常了,是他俩自己不正常。”
众人听我说完,纷纷表示赞同。
“还是二当家的有办法。”
“到时候看他俩还怎么闹!”
孟一凡也赞同我的建议,拍着我肩膀道:“既然房子是二当家卖出去的,主意也是二当家想出来的,那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二当家。”
我当然是不置可否,没觉得有什么。
别说那不是凶宅,就算那是凶宅,我也不怕。
最后孟一凡把那两口子请了进来,好说歹说,最终这两口子也同意了,让我们门店的人进去住两晚。
他们好像很自信的样子,说如果房子有问题,我们就必须把卖方请来,然后商量退房的事。
我们这边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最后真的要退房,我们大不了就是退一个中介费,我那一万提成也不要了,毕竟让他们这么闹下去,我们损失的只会更多。
只是有一点我很不理解。
这对夫妇自信得离谱,那样子就好像我们进去睡两晚,肯定会遇到不正常的事似的。
我心说,即便我们真的会遇到不正常的事,但我不说出来,我撒谎,那房子他们不就不能退了吗?
当然,他们既然亲口承诺了,这对我们是十分有利的。
我还真就不信这世上有什么封建迷信的事。
当晚。
孟一凡带了几个高清摄像头来门店。
我们既然要证明房子没问题,自然是要有证据来支撑。
这些高清摄像头拍下来的视频就是证据,不止高清,还能把声音给录下来。
“辛苦了,我的二当家。”
孟一凡把摄像头交给我,开玩笑说:“要是闹鬼你就给我打电话,最好是个女鬼,老子连夜去把她办了。”
我跟孟一凡的关系,比孟一凡跟他女友的关系还要好,所以我俩经常开玩笑。
而且这哥们也没拿我当他员工,不然店里的人也不会叫我二当家。
“行了,有啥辛苦的,就当休两天假呗。”
我提着一口袋摄像头,开车前往那间房子。
买方夫妇夫妇已于半个月前从那间房子搬了出去,已经半个月没回去住了,今天临走前把钥匙交给了我们。
半小时后,我到了那个小区门口。
这个小区是个老小区,是二十年前建的大平层格局。
这在当时也算是比较好的房子了,虽然是步梯房,但在前几年又加装了电梯,整体装修了一下,小区看起来还是比较不错。
我找了个地方把车停好,这才进了小区。
那间房子在三单元五楼二号,我正走到三单元楼下时,发现有个老太太一直盯着我看。
这老太太岁数挺大了,杵着拐杖,对我好像很好奇的样子。
“年轻人,你不是我们小区的吧?”
“啊,对,我不是这里的。”
出于职业习惯,我乐于跟人攀谈,便跟老太太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