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两封私信
“首领,你离城这么久没消息,我还以为你带他们悄悄去打鄂州了!”
屋内,孙正接过刘安手里的湿衣裳,递过去一套干净的棉衣。
“有没有多的衣裳,都给他们换换,出了汗,又下雪,别染了风寒。”刘安边说边将棉衣换上。
孙正笑道:“首领就放心吧,一接到你们正回城的消息,我就让人准备好了一千套棉衣,连姜汤都在锅里熬着了。”
“好。鄂州方向可有新消息?”刘安换了衣裳,又接过一块棉布擦着打湿的头发。
“三天前,临湘来消息说鄂州因为梁子湖剿匪失败,准备让通判赵通亲自带两千人出城再剿。老严派人来问,能不能把那狗官抓过来?”
“赵通?”刘安略感意外,“他在潭州胡作非为,还能到鄂州做通判?”
“奸臣昏君当道,有啥不可能?岳州这两个狗官卷走一百万贯都照样没事,赵通做的恶事在临安那些人眼里估计都不算事。”
“鄂州情况不明,暂且不要深入,驻守临湘就好。”
“万俟卨和鄂州驻军有消息没有?”
“从消息来看,驻军没动静,万俟卨还没到鄂州,没个半年估计来不了。”
“通城如何了?”
“余德他们拿下通城之后,建了分坛,正在招兵。前天来的消息说,已经招了两千新兵。”
“对面的华容县有什么动静?”
“那些狗官占了县衙做州衙,正在装模作样招兵。另外,那边有一支队伍跟我们抢君山,起了点冲突。”
“君山要控制在我们手里,有交情就讲交情,没交情就打回去。不敢到官府手里抢,倒来我们手里抢,没这个道理。”
“城里呢?”
“城里没问题,薛宏忙是忙点,分坛干得挺好,天道社在城里招了不少社员,大户基本都加入了,捐了不少钱粮。”
“对了,前些天城外码头上有个商贾指名道姓要见你,说是你朋友,有事请你帮忙,薛宏不敢怠慢,我就去看了一下,结果那人还真是我们认识的人。”
“谁?除了天道社的,我可没几个认识的人。”
“就那个姓钱的,被我们在湖上抢了货,请首领帮忙那个。”
“钱...钱贵。”
刘安很快想起来,年初确实有这么个人,还给过他五十两银子救急。
洞庭湖乱了快一年,他还敢从绍兴跑过来,真是要钱不要命,真没取错名字。
见首领还记得,孙正就说:“他说在潭州、鼎洲都有生意,想请首领帮忙疏通。这种小事也不好去找你,我就自作主张给他写了个条子,让他去潭州找顾坛主了。”
“也行。还有事吗?”刘安擦干头发,把守卫送来的一碗热姜汤一饮而尽。
“就这些了,最近也没什么大事,潭州送过来的军报我没看,也没听说有别的事。”
潭州的军报及时转交刘安了,潭州各县都在天道军控制下,城区、乡镇也有天道社覆盖,百姓安居,确实没有什么大事。
而东进江西的梁秋,在拿下袁州城后,兵分三路,很快就占了临江军和筠州,抚州、吉州也在筹划之中,进展顺利。
东进的兵力较为充足,未到洪州之前,料想也不会遭到太强烈的抵抗。
“年关将近,这雪一时半刻估计也不会停了。除了有值守任务的,其他人放假一个月,能回家的回家,不能回家的就留在城里,鸡鸭鱼肉都安排上,让大家好好过个年。”
“好,我马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孙正喜上眉梢。
“别这么火急火燎的。”刘安忙将他拦住。
“账上的钱够不够发?放了假,大家总不能空着手回去吧?留在城里也有花销,可别让他们到处赊欠。”
“这一个月薛宏募捐了不少钱,码头也有收入,城里就一万人,完全够。”
“够就行。”
“别抢,别抢!别抢......”二人说话间,屋外传来一阵哄闹。
刘安的注意力顿时被吸引过去。
见此,孙正忙道:“没事,只是信差来了。”
信差,天道军在拿下潭州之后建立了军民通信系统,他们便是为军卒、社员传递普通书信的人。
军卒绝大多数不识字,平常往来信件并不多,但年关将近,父母想念儿子,妻子思念丈夫,信件便比平日多了起来。
孙正的亲眷不在本地,家中只有父母兄弟,已经多年没有联系,他没有私信,即便军中有消息,也是军报传递。
刘安虽然时常会接到信,但基本都走军报系统,也不会交由信差传递。
听到这话,他很快收回注意力,“城里这些兵训练得怎么样了?万俟卨一到鄂州,恐怕就会对我们动手,接下来少不了恶战。”
“说实话,兵虽然不少,但也就只有从红枫寨带出来的五百人还算可以,其他的在进城前没有多少正规训练,要跟驻军打,至少还得练几个月。”
“还有,甲仗库里的军械数量虽然不少,但大多是充数的样子货......”
聊起军事,二人就止不住话头,从训练到装备,再到来年的进攻、防御计划,以及基层将官培养等等,根本停不下来。
直到屋外一声问候,才将他们谈话打断。
“孙统领在吗,有两封首领的信,能帮忙转交吗?”
首领还有私信,倒是少见!
孙正赶紧出屋,帮刘安把信取来。
刘安心中也觉得奇怪,接信一看,见其中一封没有寄出地址。
拆开信封,信纸上写着几行小字:年初一别,回首已是年末。前有数封书信,不知是否收到?未见来信,甚是忧心,已在洞庭,静待君音。
无头无尾,神神秘秘,刘安也懒得费心细想是谁的来信。
另一封来自红枫寨,拆开一看,字也不多。
“哥,你在岳州还好吗?快过年了,希望今年能团圆,热闹一些。欢欢。”
看着信,刘安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这一年就顾着练兵打仗,想着很多事,唯独顾不上自己,也顾不上亲情,而这个妹妹所关心的,也许就只有自己这个“哥”。
娘没了,父亲有了学堂和李姨娘,自己又时常在外,原本一个家,真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