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世家对铁矿居然能不着急
世子刘克俭办事能力还是有的,新年伊始,他便在流离失所的灾民中精心挑选了一批人,为南郡王府效力。
他们之所以愿意投身其中,无非是冲着有口热饭吃,有衣穿,有银钱可拿。
召集令上,短短数语便勾勒出了这些灾民的身份与职责。
“天灾人祸之际,愿为南郡肝脑涂地,生死荣辱皆在所不惜。誓死追随南郡王,无论山高水远,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乃至牺牲性命。”
入职之前,每个人都需要对天起誓,而我,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任由刘克俭操持。
说来也巧了,空间仓库在最后一次进入后,就在老式步枪和火箭弹的仓库旁边,居然有一间老式的作训服,看样子好像是85式的。
虽然它没有厚厚的棉衣那么保暖,但幸运的是,仓库里还堆放着一批卫衣和秋衣,它们如同及时的甘霖,给高阳带来了温暖。
不仅如此,仓库的角落还摆放着一些野外训练用的高脚军鞋,虽然不是全新的,但也足够实用。
所以说刘克俭要借二千套,对高阳来说简直是嗦易瑞,他还大方的提供了秋衣。
当然,不能说新人有了,亲卫弟兄们没有,尤其是秋衣,以前大家还真的没有,好了,这次真的全配齐了。
高阳神秘兮兮地凑到高大勇耳边,低声说道:“你知道吗,兄弟?以前你们身上穿的那秋衣,都是别人穿过的。”
高大勇眉头一皱,虽然没完全明白“二手”的含义,但直觉告诉他这绝不是什么好话。
确实,回想过去,那些温暖的秋衣,曾是高阳的亲卫们独有的特权。而且,那些衣服都是他们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战友穿过的。
但现在,眼前的这一幕让他心潮澎湃。如此多的衣物,足够装备他们每一个兄弟。
高阳毫不吝啬,不仅分发了秋衣,连短袖衫和短裤都一一备齐。
空间仓库里是有钢盔的,可惜是老式的,对,就是那绿颜色的那种钢盔,迄今为之,他的亲卫作战带的头盔,全部是拆弹用的头盔。
不过是时候考虑一下,这绿油油的钢盔是否让亲卫们穿戴?
“阳子,你可以把这些铁帽子两边做个棉垫子,护住耳朵挺好的。”二嫂子在一旁出的主意道,让高阳瞬间想起二战倭寇的打扮,
虽说他不喜欢,但不得不说,这个主意还挺不错的。
其实到了明代凤翅盔由缨枪、盔顶、盔体、抹额、顿项五大部分构成,二嫂说的就是抹额、顿项的部分。
高阳觉得这样也挺好,空间里有汽车的油布,拿出来交给村里的这些大婶和大姐,将手头的绿帽子改一下。
年后的雪依旧没有停过,刘语嫣在林州那边的煤矿发现了铁矿。
这一个消息瞬间让高阳有些不淡定,铁矿对夏朝来说,实属不易的资源,朝廷要是知道了这个情况,肯定会派兵将这个地区控制起来。
果然,也不过才几天的时间,刘语嫣手下就将这个消息,通过暗中监视的侍卫,报告给了夏皇,朝堂中的大臣又迅速展开了串联。
休沐一般是十天,结果还不到七天,进宫的人就络绎不绝。
林州的范围隶属崔家的边缘,他伸手去捞这样的好处速度是最快的,然而,他们家这次动作却是最慢。
“崔正泰,你这是几个意思?”王明达看着崔家的人对这件事情不急,心里有些恼火,赶到崔正泰的府邸,见面就开始质问。
“王家就这么按捺不住了吗?这是在我崔家的地界,虽说是边陲位置,但是谁也不能撼动事实。”崔正泰示意下人端来茶水,做出请的手势。
“虽说你崔家再此处有产业,可你别忘记了,那可以李景达的封地旁。”
王明达猜都不用猜,就知道崔家是怎么想的。
崔家惯用的伎俩不过是在人和交通以及供给,这几个方面遏制住朝廷想做的事情,可李景达封地距离这里实在是太近了。
“我知道王兄的担心,可我们崔家在开矿和冶铁技术上,夏国还能找出比我们好的家族吗?何况这里面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坑,谁下去就要谁的命。”
是的,古代挖矿全靠用命去填,十个矿坑九个埋骨,过去开矿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而且冶铁技术的落后,一石铁矿也就一斤的生铁出来,不懂行的有些人还出不来半斤。
几大家都会围绕着崔家来过活这铁矿,崔家在这里面挣的是最多,既然朝堂上没有人能争的过他崔家,崔正泰反而也不急。
“看来崔兄这次是稳坐钓鱼台,也不和皇上急了。”王明达算是看出来这老狗的心思,他也觉得急也没有用。
但是私底下还是有人会着急,是谁?那些权贵人士,他们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利益从身边滑过。
“杜相,我们有能力做好这件事,不就是开个矿,冶铁吗?工匠我们有,只是技术差一点,也差不到哪里去,可铁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
围着宰相杜昱明的是一帮商人,他们手上也是有钱有人,世家他们是挤不进去了,但不妨碍他们和实权派挤在一起。
“这件事情急不得,我们要看崔家的态度,大不了就成立两个利益集团,他们开矿我们来经营。”
杜昱明恬不知耻的摇头晃脑,说这话的时候,他根本没有想过夏皇的位置在哪里。
一众商人闻言,知道宰相大人正在打着如意算盘,他们也不好进行干预,只能心中祈祷,但愿宰相过于自信,到头来空欢喜一场,损失的还不是他们这些卑微的商贾。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京城发生的一切,高阳这边也已经知道了始末。
别说,消息源头极有可能是刘语嫣那边。他并未直接怀疑刘语嫣,但深知她手下不乏皇帝的亲信。
换句话说,刘克俭亦会在他们之中安插眼线。
“世子,近来闲暇之余,晚上愿否与我共饮几杯?火锅已备,诚邀世子一同品尝。”高阳巧妙地以美食为饵,引诱刘克俭。
在夏朝这个时代,食物种类与今日大相径庭。若三日不尝高阳的美食,那馋涎欲滴之感,足以让人心神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