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大基建
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基建
“王一志,你好大的胆子,你竟然敢主动献降?你可知道这是什么大罪吗?”高白羽怒道。
王一志抬头瞥了一眼高白羽,淡淡道:“你是谁?为何要管我们的事情。”
“吾乃高句丽太平公主,高白羽。你说,我能不能管?”
王一志蹙了一下眉头,直言说道:“主动献降在高句丽是灭族的死罪。”
“你知道你还敢献降?”
“那又如何?”
王一志冷冷道:“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人,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并不是我王一志要主动献降,而是高句丽王那个混账,逼迫我们献降的。”
“你胡说!”
“胡说?哼,”王一志冷冷道:“打开城门,让这位尊贵的贵人好好的看一看黑流城的百姓们。”
城门打开,城中的老弱妇孺幼从城中出来,他们一个个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瘦骨嶙峋,甚至还有一个女人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那孩子扑在母亲的怀抱里正在吃奶,但是什么都没有嘬出来,在那里哇哇大哭。
“这,这是怎么回事?”高白羽不解的问道,“黑流城好歹也是高丽城的守护城之一,粮草充足,兵多将广,怎么,怎么……莫非是遭了灾?”
“不错,确实是遭了灾,糟了兵灾!”
王一志恨恨的说道:“这兵灾的始作俑者就是高句丽的王,高宝藏。”
“你胡说八道,高句丽王怎么会做出这种事儿?”高白羽还是不相信。
“哈哈哈,你竟然会给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畜 生辩解,”王一志言道:“秦军围城,据说高宝藏没有一丝一毫的抵抗,不发一兵一卒,直接带兵跑路了,还席卷了高丽城里大部分的粮草和辎重。”
“只可惜他逃跑的实在是太过于仓促,粮草并不充足,于是来到黑流城,放纵手底下的士兵进行劫掠,城中百姓家中的粮食被他们洗劫一空。”
“老百姓家里的财物也被那些混账的士兵抢夺一空,十八岁以上的男子被他们拉了壮丁,城中所有的骡、马、牛、羊,甚至连狗与鸡都捉走了。”
“这才过了几天啊,城中已经出现饿死人的事儿了。”
“我王一志无能,阻止不了高宝藏的大军,更无法给老百姓变出来粮食,为了一城百姓的活命,我只能给秦军献降。”
“萧秉烛,他虽然杀人如麻,但他从不杀老百姓。”
“大秦军,虽被称为虎狼秦国,但他们对老百姓向来不会见死不救,我哪怕被后世的史书钉死在耻辱柱上,也要为老百姓的死活负责人。”
“公主殿下,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献降的原因,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但是百姓无辜,还请公主不要逼迫百姓,跟秦军大战。”
王一志说完,跪在地上,不远抬头。
萧秉烛耸耸肩:“公主,你输了,是否心服口服?”
“我,我……”
高白羽不知道要说什么,萧秉烛摆摆手:“高衡,这座城是你的了,这个王一志也算是个有良心的官员,可以让他配合你。”
“遵命。”一个年轻的文官出列,高衡言道:“埋锅造饭,开始煮粥。”
王一志抬起头:“萧公,这么说,你愿意赈济我们黑流城的百姓了?”
萧秉烛言道:“从今往后,黑流城便是我秦国的城池,这位高衡便是黑流城的城主,你为县丞,配合他的工作,只要你尽心尽力的辅佐,不出半年,我能保证,黑流城能够超越高丽城,成为高句丽郡最富庶城池之一。”
“多谢萧公,我会全力配合,一定全力配合。”
高衡出列:“王县丞,还请你找一些可靠的人手,来主持舍粥。你带我到城中考察一番,待我看看,黑流城有什么优势,适合做什么来发家致富。”
“好好好,来人。”王一志呼喊一些有组织能力,又正直之人,煮粥、舍粥,他带着高衡到城中考察。
高衡也是秦国官员当中的优秀者,萧秉烛本是把他留给高丽城的,没想到高白羽愣是让放弃了高丽城,萧秉烛便让高衡来到靠近高丽城的黑流城来发展。
这里水陆运输发达,周围又有两天数万倾,又临近高丽城,相信用不了半年时间,这里便会成为有名的商埠。
果然不出所料,半年之后,高丽城几乎成了废城,而黑流城成了一等一的富庶大城,那时候高白羽更为自己当初的愚蠢决定,赶到懊恼。
离开黑流城之后,所到之处,每个城都打开城门献降,无他,因为高宝藏大军过后,将粮食、银两、壮丁全部劫掠一空,每一座城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萧秉烛的大军早已经做好了准备,从前边的城池以及从燕国、齐国、楼山押运的粮食,也都运了过来。
所到之处,都是先用粮食赈济,再让官员根据当地的情况,寻找发展的新出路,尤其是一个重要的点,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去做,便是大基建。
萧秉烛自从灭了魏、郑、韩、赵之后,大秦国的地盘越来越大,想要控制这么大的地方,除了选择优秀的官员之外,他还想到了大基建,尤其是修驰道。
要想富,先修路。
修路,是致富的第一步,因为交通便利之后,南来北往的商人才能进行货品贸易,商业才是百姓能够富庶的重要原因之力。
另外,驰道的好处还有很多,给萧秉烛的大军输送粮草,军情的来回传达,对于各个州郡的沟通、联系更加密切,控制也能更加牢靠。
萧秉烛在一张巨大的牛皮地图上,设计了三十六条或纵或横的驰道,向北能通往草原,向西连接巴蜀,直达南蛮,向东抵达东海、西海、渤海、南海,向南则有八纵路,将楚国割裂分散。
当然,鲁国、吴国、越国、楚国等等尚未攻陷的地盘,目前还不能修建驰道,不过在已经攻下的地盘上,驰道已经开始修建了,征调了大量民夫。
趁着现在,各国百姓穷困,大基建能够富民,又能强国,而此时的民夫也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