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鏖战与炮兵阵地
库马斯士兵并没有外骨骼装甲,所以他们相比护卫军士兵,必须更加小心翼翼,先是往战场上发射了烟幕弹,在烟雾弹的笼罩下,往前冲锋寻找掩体,等待下一次机会,一步一步地往前推进。
不过防线毕竟是库马斯修建的用来防备天蓝委员会的,要塞堡垒设计的枪孔全都是面向北面,防备南面来的敌人很不方便,这对于库马斯来说是个好消息。
姜青林拿起一把热成像狙击枪,开始瞄了起来。库马斯使用的烟幕弹也有隔绝红外线的功能,不过整片战场不可能被烟雾弹完全覆盖,库马斯士兵一被姜青林发现痕迹,就将迎接一颗子弹,很快,姜青林就击毙掉了15名库马斯士兵。
双方在战场上鏖战了一个多小时,一名库马斯士兵在烟雾弹的层层掩护下,居然一路冲到了姜青林所在的堡垒的五十米处,这名士兵携带了一枚火箭筒,瞧见自己已经冲到这么近的距离后,直接举起火箭筒就打了过来。
堡垒的后方因为没有孔洞的缘故,护卫军士兵们都是待在堡垒外阻击库马斯士兵的,这枚火箭弹直接在一名士兵的身侧半米处爆炸了。虽然外骨骼装甲可以为士兵抵挡很多伤害,但一枚高爆火箭弹显然并不在外骨骼装甲的防御范围内。
爆炸声过,这名士兵的外骨骼装甲被炸得破破烂烂,里面的人也被强烈的冲击波给活活震死了。
发射完火箭筒后,这名库马斯士兵居然举着手往姜青林这边走来,他这是要投降。
“玛德,真当老子是圣母啊!”姜青林怒骂一声,直接搬来了一把反器材狙击枪,上了一发14.5毫米口径的全威力穿甲弹,瞄着这名士兵的腿上就打了一发。
一发子弹直接打掉了这名库马斯士兵的整条大腿。看到他躺在战场上哀嚎,姜青林便不再管他,没有任何人能跑到这个地方来救他,姜青林打算让他在战场上活活疼死。
反攻的库马斯士兵大概在六千人,双方互相开火,交战了整整八个小时,第九师团一直没能夺回第一道防线。反倒自己这边折损了近千名士兵。
终于第九师团实在扛不住了,军队撤了回去。
又到了这天下午,一团开始小心翼翼地尝试拿下第二道防线,先是用火炮轰炸了半个小时,然后步兵开始推进。
结果第二道防线只有一些零星的枪火作为反抗,很快,一团就突进了第二道防线,发现里面只有两百多名伤兵,其余的库马斯士兵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又去查看第三道防线,发现也是如此。库马斯第九师团这是直接撤掉了。
一团直接完成了任务目标,不过二团三团那边进展很不顺利,坐镇那边的是库马斯的四大王牌师团之二,第一师团和第三师团,打到现在二团三团也没能拿下一道防线。
第三师师长下令已经完成任务的一团组建一支突击队,攻击正面防线的后方,为二团三团减轻压力。
一团团长挑选了四个排,组建成突击队,由副团长明宇带领。天蓝委员会军队里的军官其实可以分为资历派和少壮派,一团团长赵德龙属于资历派,年纪已经五十几岁了,本身地位不低,却因为年龄问题几乎没有上升空间了,所以本身冲劲不足,而明宇就是少壮派,才三十岁,已经当上了副团长,他的目标自然是能当上师长乃至更高的位置。所以一些冒险的军事行动,明宇是愿意去搏一搏的。
四个排一百一十几名士兵集结站队完毕,姜青林和赵可瀚便在被选中的四个排之一,明宇在一个个士兵面前走过,或拍一下士兵的肩膀作为鼓舞,或检查士兵的装备作为亲近,就这样走完一遍后,明宇带着士兵们出发了。
正面主攻战场距离一团有十二公里的距离,而装备了外骨骼装甲的士兵行军速度有四十码,越野速度也能达到三十码,只用了二十几分钟,突击队就赶到了主战场。
这里是杜姆特城的北郊,有一条大河从北往东南方向一直流入大海,第一师团在河西岸一带布置了三条防线。第三师团在河东岸沿着一片丘陵布置了两道防线。
突击队先来到了第三道防线的西北侧,原本打算偷袭建立在这里的要塞,通过无人机却意外地发现距离此地三公里处的炮兵阵地。明宇当即放弃进攻第三防线,转而向炮兵阵地摸过去。
摸到炮兵阵地五百米处,突击队被守卫炮兵的库马斯士兵发现了,双方交起了火。
突击队先齐射枪榴弹,轰炸了炮兵阵地,随后两个排在烟幕弹的掩护下发起冲锋。
姜青林冲锋在前,穿过了烟雾,面前便是炮兵阵地了,姜青林用的依旧是自己最喜欢使的轻机枪。姜青林的反应速度极快,虽然打起枪来扣住扳机不松手,但依旧能让子弹最大化的击中敌人。
整整一百五十发子弹被打光了,轻机枪的枪管已经烧得通红,至少三十名士兵被姜青林的机枪突死,将机枪丢到一旁,姜青林拾起旁边的死去的库马斯士兵的突击步枪,天蓝星人也是类人生物,身高体型和人类没有太多差距,所以互相之间的武器使用起来并没有不顺手的地方,
拿着突击步枪,调节成单发模式,姜青林开始点杀库马斯士兵,其余突击队士兵也跟了上来,直接在炮兵阵地内与库马斯士兵战斗。
以13名士兵阵亡的代价,突击队拿下了炮兵阵地,击毙库马斯士兵253人,俘虏25人,并缴获了8门重炮。被俘虏的库马斯人里还有炮兵营的营长。
“你们师团指挥部在哪里?”明宇逼问炮兵营营长。
“我不知道。”炮兵营营长强作硬气说道。
“我再问你最后一遍,你们师团指挥部在哪里?”明宇拿过一把枪,拉上枪栓后,顶在了炮兵营营长的脑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