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只是一丝而已
他也是气急败坏,想着自己在前线奋力杀敌,自己的妻儿在京城却要受屈辱,胡大人觉得自己的老脸都要丢尽了!
他这么多年的功勋难道就换不回来儿子能肆意的生活吗。
“敢这么欺负老夫的儿子,这不是在打老夫的脸吗?!”张大人气呼呼的怒吼。
周围路过的百姓们纷纷对他们避让。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对于这几个少爷欺负别人掉进粪坑的事儿很快就传的满京城到处都是。
“现在我儿子还躺在床上,生死未卜呢!”胡大人在一旁担忧的说着。
他在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还从没像现在这样丢过人。
当儿子的出门在外不说让他爹老脸有光了,简直把老脸都给丢尽了。
“你家儿子多,老子可就剩这一个儿子!”张大人狠狠的瞪了一眼胡大人,总觉得他这话是在炫耀。
张大人骑着高头大马,又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之中。
老天真是残忍,让他一次又一次的经历丧子之痛。
胡大人原本还想说什么,听着张大人说完这句话整个人愣了一下,倒什么都不再说了。
走了两步之后又觉得不对劲。
怎么着,儿子多就能被人欺负了
?
儿子多 ,死了一个难道当爹的就不难受吗?
“可怜我这儿子呀,都怪我平日里没好好教他功夫,现在被一个小书生给欺负了!”张大人一边哭诉着,一边朝着顾家赶去。
旁人听着听着便越发觉得不对劲了。
好几个人欺负人家一个,还反倒被别人欺负了。
现在当爹的还要带着手下的下人去找人家的麻烦,说出去真不嫌丢人!
一行人风风火火的找到了顾家。
胡家还派了个小厮过去敲门,“请问这是唐娘子家吗?”
唐绾绾看着年迈的老爷子有点儿不明所以,但是看着门外站着那么多高头大马的官兵,隐约的猜测到了什么。
“老先生有何事要讲?”唐绾绾淡然的开口。
张大人一看见唐娘子那张脸,忍不住的气急败坏。
他翻身下马,对着唐绾绾就是一阵数落,“你家夫君把我儿给推……现在我儿躺在床上重病不起,你得给老夫一个说法,还得让你家那人去给我儿磕头认罪。”
话音一落,张大人就觉得有点后悔了。
他儿子只剩下两三天的活头了,只让那个姓顾的过去磕头道歉,未免太便宜他了。
“你是?”唐绾绾默默的
关上了门,靠在了门口,盯着这位挺可笑的张大人。
欺负人的时候不管。
反被欺负的时候还生气了,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本官可是朝廷三品大员,免贵姓张。”张大人一脸傲娇的回应着。
唐绾绾装作恍然大悟的哦了一声,“原来你就是那个掉进粪坑里的张启明的爹呀,想必你们就是那个姓胡的,还有姓孙的,另外俩不知道叫啥的爹吧,今天你们来,是你们儿子讨公道的?”
张大人气得老脸通红,伸着食指指着唐绾绾,“你……你敢羞辱我儿!”
“难道不是吗?我怎么记得张启明大半夜的想欺负我相公,自己还掉进粪坑里了,不是因为被狗咬还掉进粪坑里才告了几天假?难道还是因为别的才生病了!”
唐绾绾故意扬起了声音,想让街坊四邻都听一听。
前来看热闹的人不少,一听前因后果,顿时开始纷纷指责张家.
分明是张家在仗势欺人,怎么还好意思到别人家来找茬儿呢?
“好一个巧舌如簧的嘴!”张大人更加气急败坏。
但他说不过唐绾绾,满脑子只知道心疼儿子。
“张大人你也别生气,好歹也看看自家儿子,
只许你家儿子欺负我家相公,就不许我家相公反击了,要我说,既然敢欺负别人就要做好欺负别人欺负不过的准备了。”
唐绾绾还无所谓的耸了耸肩,俨然什么都不在乎。
别说她相公只是欺负了一个朝廷大员的儿子。
就算是欺负到了旁人的头上,大不了打一顿解决。
张大人被周围的百姓们指指点点,脸上也有些挂不住。
曾几何时,他是整个京城人人称赞的英雄。
如今被这些百姓劈头盖脸的指责着,百姓们看他时,那种愤怒又失望的眼神,让张大人觉得无地自容。
可他仅有的这一个儿子如今又危在旦夕。
张大人顾不得那么多了,猛的甩了甩脸,“如今我儿重病在床,若是我儿有什么三长两短,你们一家要给我儿偿命。”
“就是就算我们几家人欺负了你相公,可你相公也不至于那么阴狠,非要要我们几家孩子的性命吧!”
“怎么着,昨晚上是你们先欺负人的,如果我们没有反击,选择逆来顺受,是不是今日躺在床上的人就是我家相公,哪怕被他们欺负至死也无人问津,那就是我们这些无权无势的人活该吗!”唐绾绾眼底燃起
了一丝愤怒。
她最看不惯的就是这些仗势欺人的主。
此话说完,所有的百姓们纷纷称赞。
这世上无权无势的人还是多数。
他们这些平头百姓见到官员要跪让遇到欺负也不敢言语。
难道被欺负到头上了,还只能乖乖的求饶认错吗?
百姓们在数落着他们,胡大人脸上挂不住,低了低头。
都怪这混蛋儿子给他惹的祸呀。
张大人觉得万分悲悯,即便那张老脸挂不住,还是觉得替自家儿子感到委屈。
“我家可是就这一个儿子,老夫为大周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战死在最后一刻也绝不退缩 ,和老夫唯一的愿望就是让我的儿子能安稳的平安的活着,难道老夫还有错了。”
百姓们又开始有点心疼张大人了,谁不知道张大人在战场上厮杀受了多少的伤,那两个成年的儿子都战死沙场了。
所以平日里张家的小儿子张启明,哪怕是张茂逗狗胡作非为,百姓们对他也是颇多忍让。
一听说张启明命不久矣,百姓们又开始燃起了怜悯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