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大胖想回去了
朱棣和姚广孝的对话全被朱高炽听的一清二楚!
七藩之计……
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可他的父王偏偏就相信了那个和尚的鬼话!
什么出家人不打诳语!
什么永坠阿鼻地狱……
朱高炽对这些话嗤之以鼻,一个出人家不安分守已吃斋念佛,参禅悟道,反而整天挑唆一个王爷造反,唯恐天下不乱……
他这样的人还在乎这些死后之事,简直太荒谬了!
可他的父王已经让心中的执念蒙住了双眼,这一切都来自于姚广孝这个心魔!
自己的父亲和那个姚僧都太高估了自己,也太小看了那孩子。
都以为那孩子是仗着老爷子的宠爱和补偿才被立为储君!
其实仔细一想,全都大错特错了!
老爷子是什么人?
从一个要饭和尚,泥腿子经历九死一生最终成就帝业的王者!
这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老人家自己知道,这个江山打下来并不容易,所以老爷子比任何人都珍重。
他怎么可能会将这份基业交给一个无能的子孙!
而且还是要以禅让退位的方式!
真的以为老爷子是累了,想休息了!
都是狗屁!
那是因为老爷子看到朱雄英是当皇帝的那块料,这几年正在将权力逐步转移到这位接班人身上。
在老爷子一步一步的教导下,成功为大明朝培养出一个小洪武,逐渐取代了太子朱标的位置!
老爷子是外冷内也冷,朱标则是外热内冷,朱雄英正好反过来,外冷内热,和朱标比起来没什么区别!
朱雄英在处理政务方面是差了一些,但他的超凡眼界和军事天赋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上!
他提出军魂的理念,建造英灵殿,凝聚大明军心!
他亲自率领大明水师踏平倭国,歼灭倭寇,虽说是依靠大量火器,但火器用的好也是本事啊!
最重要是,他这个人爱惜百姓,朱高炽看的出来,朱雄英不是为了得民心而故意装样子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民生!
人家小洪武也知道自己政务上的短板,还专门成立一个内阁用来弥补!
如今的小洪武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只会打架的匹夫了,而是真正手握朝廷大权的储君!
掌控锦衣卫,手握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兵权,大明舰队指挥权以及科技院火器机密!
这些核心衙门如今全在小洪武手上握着,他可以不用经过老爷子同意,直接调兵遣将,发号施令!
造反?
拿头反啊!
别说七个藩,就是整个大明的藩王一起反也不见得能改天换日。
人家占着正统,占着大义,名正言顺……
人家保着那群骄兵悍将就是以后用来对付你们这些手握兵权还有二心的叔叔们!
你们这些藩王再厉害能打的过蓝玉那群人啊!
五个五军大都督都是铁杆的保皇党,配个兵部,一道军令就能调集天下兵马,将所有藩王按在封地,想动一下都动不了!
藩王的军费,粮草,武器铠甲都是朝廷输送,人家把补给一断,这些兵马直接断粮,要想活着,只能抢百姓的粮食!
以小洪武的脾气,谁要敢劫掠百姓,他一定会让百姓吃谁的肉!
还想复刻科技院的洪武大炮,这更是个笑话,那些威力强大的武器哪里是谁想造就能造出来的!
朱高炽在宫里的时候听狗太孙说过关于科技院的事。
那里聚集全天下最优秀的工匠,他们能打出世上最好的铁,用最好的铁才能打造出最锋利的武器,威力最大的火器!
一没锻造技术,二不会提纯工艺,三没有适合的原料,就算给你图纸都没什么用。
回到后院的朱高炽越想越怕,连他都能想明白的道理,他父王却执迷不悟,还想改天换日……
恐怕到了最后没把小洪武换掉,反倒让小洪武把燕藩给换了!
他突然想到自己临走前狗太孙说的几句话。
让自己留在京城都是为了自己好!
当时不理解,现在终于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
看着眼前崭新的婚服,随手拿起来却又放了回去,想到即将娶媳妇,朱高炽却提不起来任何兴趣。
“咕噜……咕噜……”
口干舌燥的朱高炽抓起茶壶灌了几口水。
朱高炽后悔回来了,早知道父王还和那个妖僧还在一起搞事情就应该留在京城。
虽说每天干活累点,但最起码能保住小命。
等到父王东窗事发被老爷子治罪后,自己就能名正言顺的回北平接管燕藩,承袭燕王!
“皇祖父,孙儿想您了,孙儿想回去干活,以后再也不回来了!”
朱高炽坐在椅子上,有苦说不出,欲哭无泪!
“高炽!”
徐妙云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进来,看到朱高炽一个人傻坐着,焦急的问道:“婚服试了吗?”
“回母亲,已经试过了,刚好合身!”
朱高炽随口敷衍着,他哪里还有心情去试什么衣服,这个婚他都不想成了,只想回应天找他的皇祖父干活去。
“那就好!”
徐妙云一边整理着婚服,一边念叨道:“哎……这日子过的可真快啊,一转眼你都要成家了,以后再生几个大胖小子,咱们燕王府就热闹起来了!”
想着以后的美好生活,徐妙云内心十分的憧憬。
朱高炽却是苦笑一声,就我爹干的那些事,想不热闹都难!
“母亲,孩儿在京城的这段时间,父王……”
话到嘴边,朱高炽却又不知如何开口去问父王的事,只得改口道:“父王有没有前往漠北打仗?”
“去过几次,都是小仗……”
徐妙云随口说着:“你爹这个人闲不住,没事就喜欢带着兵去北方转转,以前是担心元人犯境,现在却是主动去打别人……”
“还有高煦,自从回来后,就整天拿把破刀瞎比划,也是个不安分的主,都把高燧带坏了,幸亏你燕藩是世子,不然,这个家真够他们爷俩折腾的!”
大喜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