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设备
凌月将目前的文件保存好,然后重新打开另一个文件夹,开始将设备的制造任务写出来。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设备早已经按照凌月的要求制造好送到基地来,而此时,凌月也只差最后一步的计划了。
最后一步,也是中子弹爆破的关键中的关键。
没有这些东西,就如同炸弹没有引线。
那就是中子弹的引爆控制系统。
当凌月还在梳理引爆控制系统的计划时,京城的飞机制造出现了问题。
“刹车片?”凌月听到钱子林的汇报,皱了皱眉头。
她给的数据绝不会有错,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凌月还是打开了当初的任务书备份。
详细地看过后,确实没有数据上面的错处,立即问道:“钱伯伯,负责这个零件的工厂是怎么说的?”
钱子林在装上去调试安装情况的时候,发现需要一定的力度才可以拉动,原本想着这个应该是这样的,但一晚上脑海中不停闪现这样的场景。
第二天一早便打了电话过去,询问这件事儿,见凌月这么问,当即将调查和询问结果告知。
“负责人说,这个的数据需要非常精密的仪器才能检测,但是他们出厂的时候,数据精度不会超过0.0003毫米,因为误差很小,因此在没有精密仪器检测的时候,这个已经是最佳的状态了。”
钱子林说完,想了想问道:“凌月,这个精确度确实小到目前我们的仪器无法完成,这样的数据是在误差内的,还是需要重新弄?”
若是重新弄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0.0003毫米的厚度,肉眼根本看不出来,即便用千分尺也难检测。
凌月匆匆说了句:“钱伯伯,你等我一会儿。”
然后便切换了页面,将相关的数据重新计算一遍,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能,这个误差已经是误差范围的几倍了。
凌月头疼的捏了捏鼻梁,最后只能无奈地说道:“钱伯伯,飞机先停下,先将坦克安装好,至于飞机刹车片的精度问题,我现在先弄了设备的任务书,将精密设备生产出来,再制作刹车片。”
飞机在空中飞行会受到气压的影响,若是误差过大,气压压迫下可能无法顺利地拉下刹车。
别以为在空中飞行就不需要刹车了,转弯,更改航道等等都需要这东西,而且即便在空中一帆风顺地匀速行驶,但是降落的时候不可能保持着行驶的速度。
那样就不是降落,叫陨落。
钱子林隔空点点头:“好,我明白了,我现在去安排。”
说完,刚要挂电话,便听钱子林转而道:“你注意休息,别以为我不在就可以熬夜。”
“知道知道。”凌月敷衍地点点头,赶紧应道。
似乎晚一秒,就要接受钱子林的亲切地念叨了。
挂了电话,凌月这才疲惫地靠在椅子的后背上。
缓了缓神,起身打了一盆冷水,现在是关键时候,无论哪一个项目都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她不能带着昏疼的脑袋处理事情。
凌月喊道:“张嘉。”
等张嘉进来,凌月这才说道:“我睡两个小时,若是有人来找我,一定要将我叫醒。”
“这个节骨点来找我的人,都是紧急的,绝不能再出现上次的事情。”
凌月不放心地嘱咐道,就怕这些人担心她的身体,瞒着重要的事情,到时候可是会出大乱子的。
见张嘉连连点头,凌月这才合衣躺在床上,为了避免张嘉阳奉阴违,凌月又嘱咐了七号一番,安排好,这才沉沉睡过去。
在睡梦中,两个小时简直就是一闪而过。
等凌月被七号叫醒,看着外面的天色,已经天黑了,再看看时间,七号果然比张嘉准时。
说曹操曹操到,张嘉推门进来,见凌月已经坐在了床上。
“凌院士,您醒了?”
是刚醒还是一直没睡着?张嘉表示非常疑惑。
“凌院士,您先吃点东西吧。”
凌月点点头,轻声道:“谢谢。”
等吃完饭,张嘉拿着饭盒出去,凌月便马上开始工作。
飞机刹车片的制作仪器有数控加工设备、压力成型设备和检测设备三种。
别看只有三种,但是目前龙国能拿出数控加工设备和压力成型设备都是前两年借钱向苏华买的。
当初苏华要走的时候,还想将这些东西带走,要不是外交人员拿出相关的购买凭证,这些东西都不一定能留下来。
数控加工设备主要是用于高精度制造刹车片,通过精确的运动控制和刀具的高速旋转,获得刹车片所需要的形状和尺寸。
压力成型设备主要是用于将刹车片的原材料进行加工成符合要求的形态,以便后续加工操作。
而这个又分为两种,来源于制作刹车片的材料分类,分为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两种。
无机材料由金属、陶瓷等无机材料制成,它的成型常采用压力成型法或注塑成型法。
而有机材料一般由热塑性或热固性树脂、纤维材料和填料组成,成型需要先将树脂和纤维材料混合后,再通过冷压或热压成型的方式进行处理。
最后的检测设备,名字就能看出是检测数据的,主要用于检测刹车片的质量,包括外观检测、尺寸检测、硬度检测、性能检测等等。
从钱子林的话中,凌月知道并非是检测设备这一种出事儿,最主要的东西应该是数控加工设备的紧密度不够,导致生产刹车片的尺寸出现误差过大的情况。
数据加工设备别看只是一个工具,但是这个工具却不是想做就能做出来的,至少需要的众多学科,可能整个龙国目前还凑不出这么多人。
就凭计算机技术和软件编程技术这两样就已经超过了这个年代的思维。
而目前的机床,即便凌月没有见过,但是从想象中也能想出是个半自动的东西。
凌月叹了一口气,这段时间大大小小的项目加起来,应该不下十个了,光设备就出了六七个任务书。
两天的时间,将数据加工设备的任务书撰写出来,然后通知钱子林让工厂生产,部分需要输入数据步骤,都是由五院出去的学过计算机的人弄。
当初播下的种子还是发芽了,这两年的时间,全国各地学会计算机的人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