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宋,我来了
天亮了,院里一阵狗哭羊嚎,我走出窑门。
翁翁准备赶羊上山,我叫了声:翁翁,第一次开口。爹,妈扛着铁锨,锄头正要下地,我说:爹,妈,我跟你们下地去。
妈说:你这两天不乖,和你姐把院子扫了,帮你二妈推磨起,地里不去了,说着走了。
我站在院中,打量起这座庄子来。
这是一座典型的黄土窑洞庄子,座西向东,崖面十七,八米高,崖面用镢头交叉刮下来,十分整齐。正面五孔窑洞洞,左中间一孔窑比两边稍高稍宽,胡基①窑墙,靠左安双扇木门,墙右安一米二三方格木窗,里面糊麻纸,墙顶留方形通气孔。土火炕,翁翁,婆婆和姐姐住着,是待客和议事的地方。
左边两孔窑洞,门右窗左,单扇门,靠中间一孔住着我们一家五口。边上一孔是牲口窑,我和碎爹住着。右边只开了一孔窑,是二爹一家的住处,兼做厨房。靠边上的一孔,挖的不深,垫牲口圈用土时,边用边挖。预备将来给碎爹结婚用。
两侧各挖一小窑,左边的放农具,右边的放柴草。院子七,八米深,近院墙栽杏,桃树各两颗,核桃一颗。左角围鸡栏,右角围土厕,三,四尿盆靠墙立着。
院墙是胡基砌的,双扇大门,两米多高,门槛半尺多高,门楼斜山式结构,顶撒小青瓦,和院墙成约45度夹角,向沟口方向南边开着。
出院门,可以看见这是一条基本南北走向的沟壑,北高南低,北窄南宽。沟东西坡台散居八,九户人家。我家位于沟西最高处坡台,沿院墙外,是一米多宽小路,向北蜿蜒通向山顶。向南院墙十多米处,劈出一亩大的土场,用做打碾,晾晒麦,粟,菽等粮食。场根是一垛麦草,垛边放着一碾碌碡②。场边缓坡上散栽的杏,李,枣等树,把场围了一圈,一片绿色。院门外五米,二十几米斜缓坡路和沟底路连在一起,向南直通东西走向的大路。
家斜坡下,沟路东面,劈二十多的平台,十三,四米的崖面,挖两孔窑,敞口,一孔窑里安着一架石质碾子,碾盘,供村人碾米;另一孔窑里安一台石磨,供人磨面。
我拉着驴,走前面;姐手里提着簸箕,筛子,肩上扛着磨杆,走中间;二妈背了半毛口袋粟,手里拿着小扫把,跟后边,一起去碾窑碾粟米。粟,分黄,红两种。黄粟也称饭谷,碾好就是小米,红粟也叫酒谷,多用于酿造黄酒。今天碾黄粟,晚饭喝小米米汤。
来到碾窑前,盘起驴缰绳,套上驴勃架③,栓上驴拉绳,再连上碾杆链绳,用黑布蒙上驴的眼睛。碾盘上倒上黄粟,摊平,喊一声,得儿驾,驴就拉着碾子转起来了。
这时,得有人和驴一起转,一边用扫把向碾盘中间扫砸出的谷子。粟大部分脱壳后,停下驴,扫出粟和壳,一并倒入筛子,筛去谷糠和脏物,再倒入簸箕,簸去粟壳,几次反复,谷子就碾好了。
碾个米,真费劲啊。
又过了三天,来到这个时代第十天了。
中午,二爹回来了。他国字脸,黑脸庞,浓眉大眼,络腮胡子,孔武又力,身高1,80的样子,一身红军装,穿草鞋,戴范阳帽,帽子中间飘着红缨子,很是威武。
下午,二爹忙完手头的活,我缠着二爹,问东问西地问了半天,二爹说了官家赵祯,太后刘娥当权,才弄清自身所处时代和地域。
今年是大宋真宗乾兴元年,就是公元1022年,今天是4月10号。一下子懵了,半天才反应过来,那就是说,我整整向前跨了1000年,穿越到公元1022年4月1号了。巧合,奇迹,还真是他妈的无巧不成书。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最爱读的是汉,唐,宋史,对宋史看的最多。记得,真宗驾崩于今年的3月23号。公元1023年3月23日,当天十三岁的太子赵祯登基,史称宋仁宗,改年号乾兴,即乾兴元年,在位四十二年。皇帝年幼,皇太后刘娥,临朝称制,实际统治国家十一年,直至死亡。
仁宗朝,史书上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史称‘’仁宗盛治‘’。其间人才辈出,王曾,包拯,苏轼,范仲淹,王安石等等,那个不光耀千秋。想到能与他们同时代,兴奋不已。
时代是伟大的时代。面对现实,不得不沮丧。他妈的,可别人穿越不是王侯将相,就是纨绔公子富二代,我穿成了西北贫苦农民家十二岁的碎球娃,缺衣少穿,咋叫人活呢没?
既成事实,有啥办法?上一世咱就是自己打拼的,何况这一世咱有千年的记忆,要是再活不出个人样,不是丢穿越者的脸吗?
二世为人,我怕什么?咱是千年后的狼,孤狼,灵魂孤独的狼。既然来了,就活出精彩。眼前无路,就为自己拼搏出一条路来。狼者,郎也。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既然老天让我重活一世,不敢化作震动翅膀就改变历史轨迹的蝴蝶,活是象人,活出自己的精彩总可以吧。给自己打了气,又振作起来了。
脑子闪出刘欢的几句歌词:心若在,梦就在,,,,,,,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这不写的就是我吗?
哈哈,大宋,我来了。
注释
①胡基:安照一定尺寸制成模具,填入湿土,夯实,做出的土坯,建筑用。
②碌碡:农具名,圆形,石质,用来轧脱谷粒或轧平场院。
③勃架:皮或厚纺织物做成圆环状,内装填絮状物或草,套在牲口勃子上,保护牲口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