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崆峒派
阳春三月,草飞莺长,桃花杏花开了,姹紫嫣红,燕子在柳枝间飞叫,北方的春天一派生机。
学校今日休沐,跑完步,在北山上练了一个多时辰的拳,回家也闲暇无事,不如去参观一下三清观,下山向山腰的道观走去。
三清观门前广场不大,路旁的两行松树栽端溜溜的,亭亭玉立,象欢迎每一位来人。可能是时间还早,游人和香客很少。迈入正殿,塑有三座神像,面容肃穆,彩衣飘飘,让人肃然起敬,我认不出是哪位神仙。尊敬是发自内心的,上了三柱香,作了三个揖,才出门。
出门正准备去西殿看看,从正殿后边转出一老道,白色道袍,头戴道帽,面瘦长须,手持拂尘,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
这位少年,可否到后舍一叙?老道开口问道。
你在叫我?我一愣,问道。
是啊!这里有没有外人,不叫你叫谁?到后舍一叙如何?又问。
打扰道长了。跟着老道来到殿后一窑洞。进门一土炕,一条长板凳,陈设简单极了。老道把我让到板凳上,自己坐到了炕沿。说道:我是崆峒山道士,也是崆峒派武术飞龙门掌门。三清观是崆峒山分支,我下山住观一年多了,见你天天跑步,练拳,也打问了你的人品,觉的你是可造之材,想收你为俗家弟子,你可否愿意?
我有点懵,学武当然是好事,可咱对崆峒武术,这个道士不了解,咋办呢?说道:我回去和家里人商量一下行吗?
当然行。我先给你讲讲崆峒武术概况,你也回去给家里人好说。
崆峒派,创派于甘肃平凉崆峒山,其源流极远,秦汉古辞书《尔雅》已有「空同之人武」的记载。
今之崆峒派武道,为历代入山修练之儒、释、道三教人士的武术合流形成,于一百六十馀年前,由祖师飞云子集大成,开山立派。
崆峒派是传统中国武术流派之一,崆峒武术早于少林、峨嵋、武当创始于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
崆峒派在对身份地位的的称呼上有别于其他门派。在一个门派,身份权利最高者,少林称为“住持”。武当峨眉等大多数都称为“掌门”,而崆峒派管其称做“掌派”或“掌派人”,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崆峒派有八个掌门人,即飞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门、神拳门、花架门、奇兵门和玄空太极门。玄空门武功基本是掌派人独修的功夫,所以玄空太极门的掌门基本也就是下一任的掌派人了。
崆峒派武术取众家所长,在其手法,套路、技击功夫上成为一体,讲究实打、实拿、以技击强身健体和增加功力为目的。
第一代掌派人相传为唐朝甘肃人飞虹子吸收了当时瓜州(现在的敦煌)等地的舞蹈,形成崆峒派重要的高深武功。
飞龙门是崆峒派武术的初级门、这一门里包括飞龙拳、飞龙掌、飞龙刀、飞龙枪、飞龙剑、飞龙棍、飞龙铲、飞龙双钩、飞龙双鞭等。在此基础上,追魂门、夺命、醉门、神拳门都有拳、掌、刀、枪、剑、棍、铲、双钩、双鞭等功夫逐一提高变化,增强了难度和攻击性。
崆峒派武术集修身、养性、健体、 集于一体,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门类齐全,适合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习练。吸纳了佛、道、儒三大宗教文化的精髓,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运动体系,传承了东方神秘文明的灵魂,诡秘神奇,魅力四射。
崆峒派武术以柔美为主,身、步、手法多以弧线、曲线形成,取太极阴阳鱼应对哲学思想,在运动中攻防。进击时动中有静,静极生动、刚柔相济、短、小、轻、柔奇兵器为特色,如扇、棘、佛、尘、剑耙、五行轮、鞭杆等。即使以刚烈显赫的神拳门中的醉八仙在进击中也以巧击眼,颈部软弱部位,杜绝猛冲猛打。
崆峒派武术以武修性,其上乘功法之无相神功,达摩神功柔美绝伦,以舒展之手臂翩然拥动似母拥婴儿,柔情之身躯吸纳大地日月之精气,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
崆峒派传人为了纪念先祖,拳谱名称中都有一个“虹”字,历代掌派人的名号中,都带个“飞”字。飞虹子之后,崆峒派第二代掌派是飞绥子,第三代飞离子,第四代飞云子,飞云子是现在的掌派人。崆峒派武术已传四代,八门齐全,有弟子一千多人。我俗名关相一,道号飞震子,添为崆峒派飞龙门掌门。飞龙门有弟子三百多人,算是崆峒派是一个大门派。
今早晌讲的多了,崆峒派的渊源传承门类功法和特点就这些,今儿就到这儿。你可以和家人商量后答复,我要打坐了。
我拜别王道长,告辞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