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出资占股控制商馆
文书房。
高珍带着王仁,求见小王爷。
“王师傅他们在里间,你们先坐一会。”一名文书客气的起身接待两人。
文书房的人地位高,高珍和王仁都不敢怠慢。
不久。
那名文书端来两杯热茶。
“太客气了,谢谢。”
两人谢过后,高珍脸色自然,一旁的王仁坐立不安。
想到等会要进小王爷的办公室,就觉得紧张。
“没事,不要多想。”
高珍露出笑容。
他是过来人,以前也是这样,不过和小王爷接触多了,小王爷性格和善,就没了这层恐惧。
里间。
关于焦炭炼制厂的事宜,不知不觉众人就沟通了大半个时辰。
该说的都说了,朱高炽想了想,认为还是要自己出马,就算不懂生产,起码能为众人点明方向,节省出大量的试错成本和时间。
“最近的开窑是什么时候?”
“后天。”
王本很快回答到。
“你们做好准备,等开窑的时候,咱要去现场走一趟。”
担心众人多虑,以至耽误生产,朱高炽又交代说:“咱也有些想法,一起去研究下。”
听到这个说法,王本暗暗松了口气。
几人离开文书房,见到返回来的高珍,身边还有一名管事。
王本认识王仁,知道是外柜的管事,主动打了声招呼,小九和李二不认识王仁,向他点了点头。
很快,恢复了安静。
王仁看了看高珍,高珍扫眼了文书,没有起身去催。
那名文书抬起头,看了看四周,想起了什么似的,才轻手轻脚走到里间门前,轻轻地敲了敲门。
“进。”
文书推门进去,很快,在门口探出半个身子,向高珍和王仁招了招手。
王仁“唰”的一下站了起来,刚迈了一步,又退了回来,紧张的看着高珍。
“放松,越紧张越容易出错。”
高珍交代了王仁一句,领着他进去。
“小王爷。”
“小王爷。”
王仁跟着高珍叫了一声。
“王仁。”
朱高炽抬起头,吐字清晰的叫出名字,脸上满脸的笑意,非常的和善。
和善的有些违和。
毕竟刚十五岁的少年,脸上没有稚嫩,也没有张扬,的确有些不可思议。
“去密云的路上,我听高掌柜说起你的事,伱对蜂窝煤商会有些不错的想法,看来把这件事交给你,的确令人放心。”
“不敢不敢。”
一向能说会道的王仁,变得有些呆傻。
“坐吧。”
高珍扯了扯王仁,带着他坐向一旁的椅子上。
朱高炽对王仁的印象不错。
上回的关于以钱代役的章程,以及路上高珍说起,关于工厂借本给蜂窝煤作坊主的想法,在朱高炽看来,都是一些很聪明的思路。
王仁手里紧紧的攥着带来的章程,眼皮动了又动,只觉得身上有层束缚。
自己要不要表现的主动些。
会不会惹的小王爷不满。
掌柜的怎么还不说话,等着自己开口吗?
“小王爷,这是我写好的章程。”王仁突然起身走向前,把把手里的本子捧过去。
突兀的动静,不光吓了高珍一跳,连门口的年轻文书都往前走了几步。
回过神来的高珍,恨不得给自己两耳光。
“呵呵。”朱高炽笑了一声,伸手接过王仁手里的册子,王仁不知所措的楞在原地。
不知道是走回去坐下,还是继续站在原地。
册子里写的很详细。
有加入商会的八家蜂窝煤作坊,每个月的产量,工人人数,运作模式,大致的利润等等。
以及往其余州府开设新的蜂窝煤作坊,其中点出小而多的生产方法。
换句话说,就是分散建立作坊。
在每个州府都开设蜂窝煤作坊,大的州府,根据地理位置,开设多多家,每个县城开设一家。
全北平近两百州县,预计要开设到五百家蜂窝煤作坊,才能把商道完整的铺设开。
北平两百六二十万人,以五口一户算,为五十余万户。
根据后世的统计,南宋的城市人口,高达百分之二十二,在明朝为百分之十。
五万余户的城市人口,是蜂窝煤的用户主力,除去城市中不适用的群体,加上下级市场的补充,年销售额预计达到六万到八万两银子。
围绕这个新兴的蜂窝煤产业链,形成的作业人员的规模,会突破两千人。
一百斤煤块市场价三分钱,商会从煤矿统购,可以降到两分钱,蜂窝煤一半用煤块,一半用黏土,黏土成本低。
除去人工开支,运输成本,蜂窝煤的净利润将会达到四成。
按照这个章程的计划,如果完成后,比当前蜂窝煤的市场总量,增加了三倍。
朱高炽看完后,脸上露出笑容。
“你忽略了部分的市场。”
高珍和王仁露出疑问的眼神。
“工人也是城市群体。”
朱高炽笑道。
中华重工有几千名工人,等于几千户家庭,加上蜂窝煤的工人,以及矿上的群体。
这就是工业的魅力。
创造消费群体。
农村的消费力虽然不如城市,但是当物美价廉后,也会产生不少的消费力。
农村一样会用火柴,煤油灯,化肥等等工业品。
“我朝的北平,当下底子薄,如果城市人口如宋朝,达到百分之二十,那么蜂窝煤的市场年产值,至少能达到近二十万两,再加上广阔的农村市场,有望突破三十万两。”
“这个目标并不是难事,咱估计五年内就能突破。”朱高炽自信的说道。
英国
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
正好符合朱高炽举出的十人案例。
社会十个人,留下三个人种地,七个人投入到其余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