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303章 学习文明

第303章 学习文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中原以北地区为什么不长树。”

“回王爷,因为降雨量少,只有降雨量稍微多些的地区才会长草,否则连草都长不起,所以草原上是无法种树的。”

马王宣在朱棣身后。

两人站在坡地上,周围有许多的侍卫。

朱棣留在了大宁边堡。

朱棣好奇的问道:“如果把内地的大树移植过来呢?能不能养活?”

“强行移植没有养活还好,养活了反倒是大害。”

“哦?”

朱棣越发好奇了。

马王宣一脸的恭敬,他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今日,单独面见王爷,能说这么多话。

不过马王宣到底不同了。

见得事务比寻常人一辈子都要多,已经今非昔比,不再是吴下阿蒙,那名普通的军户。

“要不了多少年,移植大树的那一块地区,会因为树木的存在,逐渐沦为荒漠,附近连草都死光了。”

不等朱棣开口,马王宣连着解释清楚,

“这些地区植树,等树木死亡,由于挖树坑以及树木生长时,会将地表原本薄弱的生态环境彻底破坏,届时恢复植被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只有沙化一条路,其次还有地质原因。”

马王宣讲了很多。

从自然环境到生活环境。

生活在这里的部落,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搬迁去新的地方,否则呆的时间久了,原来的地方也会成为荒漠,无法逆转的那种。

“你懂得真多啊,像诸葛亮似的。”

“王爷过奖了,技术报上有不少相关的内容,属下看了些,不过是照搬而已。”

“那也不得了了,毕竟你比很多人知道不是。”

“老大办报纸,咱觉得没什么的,当做他胡闹的玩物罢了,没想到啊,他总能给咱惊喜。”

朱棣在惊喜二字上重重的咬音。

马王宣默默的立着。

三日。

只三日的时间。

从大宁铁道站开始,宣传的横幅和标语全部改了。

这速度真的太快了。

王爷还在会见蒙古台吉们,今日刚启程返回大宁的时候,被突然的消息直接打懵。

祝贺打胜仗,夸耀军士勇猛能理解。

但是又出现个敌人是怎么回事?

还什么比勃林帖木儿更残暴,势力更大,要入侵大明云云。

朱棣怎么不知道?

不光是朱棣懵了,周遭的熟部也懵了。

哈刺兀海是谁?

没听过啊。

何时草原出现了这等名号?

还特么取名草原三狼,还特么陕西,山西,北平外的草原上各一个。

一问是谁都不知道。

一问所在位置,根据报纸上说的仿佛就在大明边上,在一打听远在千里之外。

你要说报纸上胡说八道吧,人家还真有根据。

这些个人的确对大明抱有敌意,的确在吞并周边部落,的确有入侵大明的可能。

最后朱棣反应了过来,有点像莫须有啊。

但是老大的信中说的信誓旦旦,根据这些人的发展轨迹,未来一定会入侵大明。

朱棣很茫然。

老大的话刚看上去还觉得挺合理,仔细揣摩后又觉得哪里不太对。

未来的敌人该提前出手吗?

当然要提前消灭未来的对手!

难道等着敌人强大了来入侵?何况这些敌人的确在吞并周边的部落。

不少部落是归顺了大明的,那也就是属于大明的土地,岂不是等于在侵占大明么。

好有道理的样子。

想到老大的书信,朱棣觉得自己要好好反思一下。

蒸汽机火车头制造厂。

在中华重工全力支援下,生产线增加的越来越快,调拨来的熟练工人一批批的派来。

除去翻修和不合格产品,北平的铁道上,已经有了三十五台蒸汽机火车头。

铁道运输系统在使用、休养,养育的近两万匹壮马,纳入了有计划的淘汰过程。

不提其他项,只节省的这近两万匹马的维护费用,就是一笔庞大的开支,让中华重工值得下力气推广蒸汽机火车头。

一年之内彻底淘汰铁道马车,是中华重工的年终目标之一。大宁已经有蒸汽机火车,所以朱棣和朱高炽之间书信的往来便捷且快速。

朱高炽对朱棣的书信不怎么放在心上。

不都说西方的做法很好很文明么。

既然后世都说西方文明,朱高炽当然要学习西方的文明,采取西方的手段。

反正只要保持强大,那么过程中做的恶自然会被人理解不是么。

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土著也表示同意。

亚洲幸运的赢得了生存权,没有让西方全面征服,也就没有落入那些州上原住民的结局,但亚洲不也是很多人说西方人文明么。

所以啊。

西方人有时候的道理还真特么是对的。

胜利者不被指责。

正义的一方用任何手段都是正义的。

就连英国圈地运动都能成为许多人心中正确的。

朱高炽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总不能西方人这么做就是文明,他这么做就是歹毒吧。

多好。

以后的一些事,就该用西方人的做法,无论过程中多么歹毒,这是文明啊。

倒是大明讲道德,管你多弱小的部落,只要不闹事,不但不兴战争,还给你大明生产的物资。

结果大明在这些部落后人心目中可没有好评价。

所以朱高炽真的没有负担。

他要做的正是这些人心中的文明啊。

儒家道德是坏的,是该被改变的。

随着朱高炽的指示,下一阶段的计划,被提前上了日程。

许多工作人员开始深入大漠。

某处地方,二十几座帐篷。

成群的牛羊被牧民们驱赶到更远处,每天都要在新的地方放牧,这是草原人的经验。

就跟大山里的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