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318章 控制北平军权

第318章 控制北平军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朱高炽让人去天津接郭彩莲。

郭彩莲已经从辽东回到了北平,虽然知道妻子身边不缺人,但是朱高炽仍然派了人去。

一则表示夫妻情深,二则拉拢郭家。

这天,朱高炽收到了来自陕西李伯升的书信,其中讲了朱棣和宋晟的事情。

提议两家定亲。

宋晟的四子,和燕王三女年龄相仿,可以先定婚约。

“看来有些事啊,是必然发生的。”

“什么?”

张全没有听清楚,下意识的问道。

朱高炽默默的放下书信。

见到小王爷的样子,张全闭上了嘴,猜到小王爷刚才是自言自语。

这件事对自己有利。

朱高炽下了决定,要促成此事。

宋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数十年,后来一直镇守甘州,成为陕西行都司的实权大佬。

并且此人战无不胜,让河西走廊保持了多年的太平。

在历史上一直到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朱元璋去世的那一年,宋晟才奉命随朱棣出征大漠。

其实早在洪武二十九年,两人本有机会相遇的。

不过当时的朱棣很“单纯”,虽然奉旨巡边,但不愿多事,两个月消灭了敌人,也就没有离开北平。

可能是缘分,朱元璋去世的那一年下的旨意,给了两人相遇的机会,留下了一段机缘。

当朱棣造反的时候,宋晟长子早夭,二子随朝廷大军征缴朱棣,力战而亡。

不过宋晟老将没有出山。

朝廷也不信他,担心洪武三十一年两人的交情,别最后投靠了朱棣,那才叫引狼入室。

因为太多将领投靠朱棣了。

朱棣也怕此人亲自带兵来打自己。

双方都有顾虑的情况下,宋晟在甘州按兵不动,朱允炆甚至下旨,以宋晟“威信久著凉州”,命他以总兵官再镇甘肃。

总之。

朱棣造反成功登基后,把自己的三女嫁给了宋晟的四子,可见宋家的重要性。

永乐元年,宋晟得知帖木儿及其盟军计划入侵大明,受朱棣旨意加强甘州的防卫。

结果最后没等来帖木儿大军,倒是宋晟先把西边的平章把都帖木儿、伦都儿灰等逼降了,扫清了北元残余势力,收复了大片领地。

可见宋晟老将的威望和能力。

如果能拉拢甘州宋家投靠王府,别说陕西行都司的数万兵,就连陕西都司的卫所都有可能投向朱棣。

越想越心动,朱高炽重新拿起笔,写了一封书信,让人立刻送去李伯升。

葛诚和金忠得知后,葛诚觉得小王爷有些想当然了,提醒说:“恐怕有不少人反对。”

金忠却不这么认为。

“如果老秦王还活着,这件事提都不用提,可老秦王已经不在了,陕西地方上的阻碍不大。”

“至于朝廷那边,以燕王如今在圣人心中的分量,嫁女之事,圣人应该不会反对。”

葛诚摇了摇头,“此事关乎重大,宋将军性格持重,多半不会蹚入其中。”

这倒是。

主要还是看当事人。

听到两位长史府长史的分析,朱高炽倒是觉得希望很大。

因为历史上的表现,朱高炽认为宋晟对朱棣还是有好印象的。

无论是朱棣造反的时候,还是朱棣登基皇位后,此人表现的都还不错。

首先没有对不起朝廷,他的二子为朝廷战死了,至于自己不亲自率兵为朝廷平叛,是因为朝廷下旨让他继续镇守甘州,朝廷不信任他。

其次朱棣登基后,宋晟没有趁势做大,而是谨守朝廷制度,没有任何逾越的地步。

最后,此人为大明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个人的城府绝对不可小觑,不能单纯的当做武夫对待,甚至许多事此人看得通透。

但正因为看得通透,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对得起朝廷,更对得起天下,毕竟是老朱家的内战,宋晟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失分。

“关键还是看宋将军本人,如果他不拒绝,这件事就板上钉钉,所以还是要说服他。”

葛诚忍不住看了眼朱高炽。

辽东郭家,加上陕西行都司宋家,以北平、大宁、开平三地现下的形势。

还有天津水师,金州水师,金州卫新军,石匣营新军。

小王爷的野心显露无余。

葛诚很担心。

小王爷因为王爷的看顾,这些年顺风顺水,有些小觑天下人了,步子迈的越来越大。

如此下去是否是好事呢。

见说服不了小王爷,葛诚与金忠离去时,在王宫的石台上逗留。

“小王爷天资过人,连我也能理解王爷对小王爷的喜爱。”

“你认为因为王爷太过喜爱小王爷,造就了小王爷如今的野心?”

金忠笑呵呵的看向葛诚。

金忠从一位白丁,到如今长史府右长史,与葛诚相比目前也只缺资历。

葛诚不说话,算是默认了金忠的话。

金忠收起笑容,抬头望向远处,突然伸出手到半空,指了一个圈。

金忠是对朱棣最忠心的人。

因为朱棣是金忠的伯乐,给了金忠常人不可及的机会,金忠也没有让朱棣失望,为王府做出了许多事情。

他和葛诚是不同的。

葛诚不但是锦衣卫出身,更有朝堂身份。

金忠沉重的说道:“小王爷不是天资过人,而是闻所未闻,这北平的天早就变了。”

“京城的削藩之风越发的嚣张,王爷威望如今又是诸藩之首,两者的矛盾不可调和。”

“偏偏小王爷又出身王府,他做得越好,朝廷那边压力越大,早就已经无法和解了。”

“小王爷出身别家,甚至普通人家都不会如此,这是没得选的选择。”

削藩的言论,从朱元璋分封诸王那天就没断过。

因为中国的历史太长,记载的太详细。

哪怕是朱元璋也禁止不了。

不是他故意为朱允炆留的辅政大臣是坚定要削藩的人,而是大多数官员都认为要削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