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559章 土司宣慰司藩国内外三层体系

第559章 土司宣慰司藩国内外三层体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交州。

云南部分土司,广西土司,贵州部分土司,各宣慰司,还有赶来的占城国王,暹罗王国使者,真腊王国使者,陪同大明太子朱棣,检阅大明军队。

上万新军集结于校场。

从卫所野战军中脱胎出来的新军,可谓是从战火中一直磨练,如今加上新的社会风气和制度,配备新式装备,乃至于高强度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

“威。”

“威。”

守备齐声喊道,随后各小营,哨官带着自己的同袍们齐声呐喊。

大明的旗帜高高的飘扬。

“大明无敌。”

“必胜!”

“必胜!”

刚刚从前线战场下结束了战争的新军士兵们,满身还在散发杀气,犹如才从高速公路下车,速度不知不觉就飚到了一百多迈,还需要时间才能安抚他们的心灵。

从燕王到太子。

带领他们南征北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杀!”

“杀!”

方阵。

士兵们举着刺刀,在队长们的带领下,进行刺杀演练,仿佛真的在杀敌。

“哗啦啦。”

方阵整齐一直的专项。

全军由东向西,改变刺杀方向,没有一人出错。

高台上。

朱棣的披风飘荡,穿着礼甲的朱棣,威武且庄严,没有人敢打量他,所有的土知府,土知州,宣慰使,使者等等,全神贯注的看着大明新军,

“轰隆隆。”

上百门大炮,闪发出耀眼的光芒,随后巨大的炮火声,让每个人的脚底发麻,耳边震耳欲聋,仿佛地动山摇。

“冲啊。”

三千名演练士兵,发起了百米冲刺。

“轰隆隆。”

手榴弹开道。

刺刀随后。

设立的木靶全部摧毁的一干二净。

人们仿佛看到了大明军队是如何摧毁交趾叛军的,这个东南亚一霸,彻底的荡平,取而代之的是大明的旗帜。

“这”

广西思明府土知府黄广成,长大了嘴巴合不拢嘴。

他之前向朝廷禀告,前安南入侵的土地,原本属于云南,本想接着大明的力气,威逼安南让出他们控制的土地,增强自己的势力范围。

如今安南变成了交趾。

那些地区重新回到了广西,可朝廷派了流官治理。

他们这些原本是边地的土官,被交趾和广西中部地区包围了起来,变成了内地,黄广成深知不妙。

可是大明的一场场干净利落的胜利,让他没有想法,如今被点名来交趾,参加检阅军队,现在看到的景象,让他更加没有了想法,头脑里一片空白。

据说这样的军队,大明有三十余万。

他整个部落才几万人。

大明的新军,高昂的声音中,杀气冲天,震撼当场。

朱能负责全军参演。

“太子殿下。”

骑着大马的朱能,盔甲精良,大红披风衬托的朱能犹如新郎,塞南塞北建立的牧场,有了内地的粮食补给,生产力得到大解放,开始培育更好的种马。

朱能身下的战马,来自于塞南行省。

有草原马的适应力和好胃口,又有从东察合台汗国以西收购马匹的高大和速度,以及耐力。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宛马。

从汉朝一直引进到元朝时期。

随着蒙古的入侵,亚洲文明和生产力的大倒退,养殖技术同样落后,长期的落后混养方式,导致大宛马逐渐绝迹,十三四世纪以后,大宛马彻底没有了身影。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些还有大宛马血统的马匹,塞南地区和大宁地区就开始重新培育。

朱能身下的马匹,就是塞南牧场刚刚培育出的。

“全军操演完毕,请下旨。”

朱棣淡淡的说道:“散毕。”

“喏。”

朱能扯着脖子喊道。

然后骑马转身,身后的十几名校官紧紧跟随,高举各色旗帜。

上万名新军。

四个大方阵,每个大方阵又有六个小方阵,二十几个方阵,随着号令响起,有序的退出校场,看得人们惊叹。

赤裸裸的宣告武力。

没有人不服气。

朱元璋数十年如一日的长远治理,早就让大明的印记深入人心,如今大明势力伸展到了东南亚,大势已定,各地更没有选择抗拒,至少明面上如此。

结束了阅兵。

朱棣亲自宴请诸人于交州府,恩威并施。

朱棣和朱能、张辅、黄福、朱高煦等人,商议于交州王宫。

新的舆图挂起。

“布局终于落成了啊。”

朱棣喃喃道。

高原上以乌斯藏都司为分界线,广西的交界处在安南,安南已经收复,广西不在于外国接壤,只剩下云南,云南接壤的地区,内圈是土司,外圈是宣慰司,最外则是藩国,形成了三套防御链。

历史上大明没有成功收复安南,导致云南和广西有个缺口。

如今才算是完美。

整个东南亚,形成了广西云南为内地,然后由内而外的土司、宣慰司、藩国的三层,层层相套的宗藩朝贡体系,而交趾就是控制东南亚宗藩体系的核心。

也是历史上朱棣七下西洋的长远布局。

托战神皇帝的洪福。

北圈和南圈摧毁殆尽。

北圈的体系因为战神皇帝,彻底败了朱棣打下的体系,而南圈,同样因为当时大明国力的急剧衰败,虽然还保持着,可大明的影响力也没有了最开始的强烈。

如此完美的舆图,在场的人都嘴角含笑,忍不住的笑出声。

“多年来的苦没有白吃,将士们的奋勇也没有被辜负。”朱能感叹道。

大明的将士太苦了。

代代接力上战场,因为大明立国之初,中华的底子太薄,每个方向的地区,越是边地越是缺少人口,更没有汉人的踪迹,需要内地移民恢复当地生产。

如此的条件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