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朱高炽选择不苦一苦百姓
朱高炽怎么会允许这种群体的存在,开历史的倒车河。
两人都死的早。
朱棣为难的说道。
永乐朝的军队,控制在北平系的手中,当然是忠心耿耿的,如今却不是。
孙岩的长子满脸的悲痛,眼神中藏有一丝的惋惜。
人口就是主要原因。
既然是国策,老百姓们苦一苦嘛,终归是带来好处的大事,于国于民都有大利。
随着蓝玉的被杀,军队的主要势力围绕各大藩王,唯独京营不同。
“谁是小人。”
工业是一种社会模式。
他从来不为军队的事情烦恼,军队的事情有朱棣在,就是他最大的凭仗。
社会文明的发展,就是一部利益阶层的利益不断缩小的历史。
徐达死后,他在军中部分的政治遗产,被朱棣继承。
京营经过这些年的整改和调换,朱高炽并不担心。
朱棣叹道。
愿意去新地区的勋贵不多,哪怕是授予土地也没有多少人感兴趣。
把最大的利益分给官员和将领们,让他们继续从老百姓身上获得好处,那么天下人都会拥戴自己,自己的圣贤之名必定传遍天下。
大明朱元璋制定的大明律。
中华文明早就取缔了殉葬制度,随着元朝的建立又复兴了起来,像这样的陋习,还有不少存续下来,都是朱高炽要解决的。
果然。
“还是改革的不彻底。”
他们为何敢不服气朱棣呢。
葛诚不知道历史。
“但愿如此。”
没有经过靖难之役,大明还有大量的老派将领,虽然这些年重用北平系的将领,可军中其他派系将领的声音同样不小。
“你的提议我没有说,我看老大的样子,绝对不会接受的。”朱棣直接开口说道。
多少的英雄豪杰,为了尽快达成自己的目的,苦一苦百姓并不是无法接受的事情。
历史上他们最后也没有作乱。
“你对于老将们,还是要多施恩。”
“皇太孙殿下鼓励移民百姓,是一件耗费力气和物资,又效率低下的事情,不过皇太孙殿下心中装着百姓,装着大义,实在是百姓之福也。”
“孙老将军。”
更不是与生俱来的。
“父王听到了什么?”
又如圣人的移民之策。
至于其他派系的将领,朱高炽也在因材施用,保障大明军队的稳定。
社会的文明,最能体现的方式,在于对待弱者的态度上。
想让自己获得好名声很简单。
“真希望能一直如此。”
“孙老将军是国之重臣,与国有功,如果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可以差人告诉我,我会酌情考虑的。”
朱棣一脸的为难,当别人的儿子不容易啊,自己的儿子又激进,恨不得直接把各藩王府取缔,连个名也不愿意留下。
两人先后被朱棣治罪,简而言之,两个哥哥的长子,都被朱棣去除了。
邓愈的军队交给了秦王。
“的确是皇太孙殿下的性子。”
便观历史,反倒是像皇太孙殿下这种,以人为本的,从来不动摇的政治理念,可谓是让人服气又敬佩,能耐得住性子。
还看到了几名乞丐。
刚刚说完。
朱高炽的目标从来没有变化过。
孙岩的子孙们蜂拥赶来拜见朱高炽,并引导朱高炽去看望孙岩。
一个贵族和大臣。
又碍于时代的局限性,这条大明律法留下了口子。
宁王不提。
听到葛诚的相告,朱棣也无话可说。
它会进步,也会倒退。
朱棣露出不满。
北平系也没有如历史上一支独大。
葛诚忍不住笑了起来。
到底惋惜什么,朱高炽懒得去深究。
未来清朝用湖广填隔壁四川而已,移民死亡的人口,竟然百倍千倍于朱元璋从南方移民到极远苦寒之地的辽东,里头的道理值得是人们反思。
“太子殿下。”
女佣制度,已经是朱高炽为利益阶层打开的一条口子。
养妻妾儿女,养家仆婢女,官越大排场越大,多少的俸禄都是满足不了的。
朱高炽摇了摇头。
从哪里捞钱?自然是老百姓的身上。
秦王和晋王府,并不是在军中没有根基的,哪怕是二代秦王,当朱棣登基后,也是不太理会朱棣,甚至敢怠慢朱棣派去的使者,平日里小动作不少,包括二代晋王同样对朱棣不满。
虽然做了许多的准备事宜,可从南方移民到辽东的路途上,百姓们仍然产生了一些伤亡。
军队让出了巨大的利益,结束了千户和百户的世袭,让利于军户,可谓是动摇了明初卫所的根基。
朱高炽要保障的是百姓在新土地上的利益,而不是让大明的百姓们,去新的土地上,又成为勋贵们的佃户。
朱高炽从马车车厢里观望。
“父王应该让纪纲多派些人手盯着藩王府,至于军队的事情,儿臣已经颁布了爵位,提拔了大量的将领,还有的人如果不满足,儿臣也给不了他们要的。”
总之。
工业化社会,以人为本的大明,提供不了满足权贵地主阶级需要的被奴役人数的胃口。
离开了文华殿。
朱高炽怔了怔,他突然有些明悟,后世为何要急迫的告诉百姓们,甚至到了过度的地步,希望百姓们学会自己抗奋的道理。
“他们应当不敢,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今非昔比。
朱元璋最初的布局。
不过朱高炽仍然重要北平系的将领,因为北平系的将领,证明了他们的能力和才能。
连朱元璋都被人阴谋要下手过,何况自己呢。
京城的街面上。
给个上万亩的土地,手里有数百上千的百姓,还怕没有勋贵愿意吗。
工业大明。
而不是大明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