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大明的定海神针
,难道你们都没有听进心里去。”
众人无言。
“顾公,你对我们贵州的恩情,永世难忘啊。”
土司满脸的不舍,感动的说道。
人非无情。
老人也动容起来。
贵州太穷了。
在籍的人口才十几万而已,把贵州设行省,朝廷的争议很大,最后还是皇太孙殿下拍板,把贵州升格为行省,享受到了朝廷的各项资源。
贵州比云南在籍人口都少,云南还有二十六万呢。
“朝廷这些年来变化很大,老夫也需要去一趟朝廷,禀告贵州的事宜,贵州太穷了,而隔壁云南都开始了大发展,想要让百姓们富裕起来,朝廷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众人无话可说,这才放弃了劝慰。
诚然。
正如老人所言,贵州的确太穷了,在籍人口也才十几万,不少还是内地迁移来的。
实际上就那么几座城池。
偌大的贵州,仍然属于蛮荒地区,人口稀少,生产力落后。
过了几日。
贵州的百姓得知顾成老将军要离开贵州,纷纷来到了顾府,请求顾成老将军不要离开,希望顾成老将军继续留在贵州,治理贵州。
“王命不可违。”
老人老当益壮,一早骑马离开了家,走出了贵州
可谓是十万大山,翻山越岭,异常的辛苦。
从贵州进入了新成立的湖南行省,仿佛两个世界一般,湖南行省虽然才两百多万人口,可也是十几倍于贵州,已经联通了火车。
“这就是火车吗。”
老人感叹道。
在当地官员的亲自陪送下,老人在站台登上了蒸汽机火车。
“呜呜呜~”
火车响动。
“咔嚓咔嚓。”
前半截拉货,后半截运人,人货合运。
“大明的变化真大。”
越往北,经过的城池越多,乡村越密集起来,到处充满了文明的气息,老人发现了大明的繁荣富强,老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顾老,我们在大山里,差点忘记了外头。”
几名后生目瞪口呆。
“是啊,所以让你们多出来走一走,涨涨见识。”
北平的社会报。
刊登了贵州总兵官顾成入京的消息,报纸上长篇记载了这位老将军的丰功伟绩。
“贵州,大明最低调的行省,常常被人疏漏。”
“我大明顾成老将军,从洪武六年开始入贵州,平定土司,分封三州六个长官司。”
“稳定贵州,保障当地和平长达二十年,让贵州各土司顺利的归于布政司和按察司的治理,成为了大明的内地,顾成老将军对国家和民族有大功。”
“如果宋晟老将军是我大明在西北地区的定海神针,稳定了大明的西北,保障了人心所向,那么顾成老将军,就是贵州的擎天柱。”
老人刚入京城。
京城的火车站,赶来了大量迎接老人的百姓和文武官员。
“顾老将军,您辛苦啦。”
学生们举着旗帜高呼。
顾成在火车上看到了站台的场景,一开始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经过火车工作人员的解释,才知道是来迎接自己的。
“老夫何德何能,敢领如此殊荣焉。”
“皇太孙殿下亲口说的,并且各大报纸都刊登了老将军的功绩,整个京城的百姓,都在为老将军您欢呼呢,欢迎您的到来。”
老人从来没有面对过如此的场景,有些不安和错愕,内心里却忍不住的升起了欣慰。
得知顾成老将军到了。
朱高炽
顾成在贵州二十年,并不兴杀伐,更不仗着武力强大而恃强凌弱。
历史上,靖难之役此人被朱棣俘虏。
永乐元年,朱棣放归此人回到贵州,重新镇守贵州。
当地的土民听到消息,欢趋出拜,叛者皆归,境内靖宁,当地百姓都为他设立生祠。
这样的人才,朱高炽要大用。
“贵州能有今日的安稳和发展,离不开顾成老将军的功劳。”朱高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臣愧不敢当。”
顾成属于那种内战外行,外战内行的将领。
与叛乱的土司们打仗的时候,从来没有败绩,唯独败在了朱棣的手中,还被朱棣俘虏,但是朱高炽很喜欢顾成这样的将领。
朱高炽亲自上前拉起顾成的手,看得朱棣眉眼直挑。
儿子这样的举动,可是拉拢了不少人的心,套路厉害的很。
果然。
顾成虽然
朱高炽却是真心诚意。
云南、贵州等地区,并不是天然的就和中原一心的。
像顾成这样的将领,多年的精心付出,以教化为主,为当地带去文明和生产力,并且迁移了大量的人口去当地,鼓励地方的大生产。
亲自去过西南和西北的人,能清楚的感受到当地的区别。
其实西北也是一样的,有宋晟这样的老将领,同样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治理。
可是经过清朝数百年的挑拨离间,激化当地矛盾。
不光是西北地区,广东地区同样如此。
汉族都被分化成客家与土家,两派杀的水火不容,成为了世代的死敌,更不提西北地区,发生了人间最大的惨事,让人不敢细讲。
这就是治理和羁糜的区别。
后世常把清朝的羁糜手段,戴带了大明头上,可谓是滑天下之大稽,连事实都看不清,有心人随便说几句,被看到后,则人云亦云罢了。
拨清楚历史,正本清源,才能昂头挺胸,甩开思想禁锢,大踏步的前进发展。
“顾老将军可愿意挪动?”
“朝廷让老臣去哪里,老臣就去哪里。”
顾成毫不犹豫的说道。
朱高炽拍手大笑。
他需要顾成这样能文武并治,善于教化地方的武将,而不是只知道屠戮的将领。
东南亚,需要的是顾成。
能施威,且能施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