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资本的较量
“大明在交趾的收复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耗费了无数的钱粮,而收获却不多,至今还在支援建设中,所以再一次的支援建设,的确很多人不满意啊。”
京城。
朱高炽笑着看向王仁。
王仁低着头,露出了不好意思。
这位原自家的管事,自立门户后,什么都不干,就是模仿自己办商行的思路。
不过呢。
百货商行不但在繁华的地区开设,也在贫瘠的地区开设,有保障地方商品需求的任务。
没有利益的事情,合众商行不会干,在各省府以及繁华的州县,好几年的时间下来,开办了三十余家综合百货商楼,打败了当地的百货商行。
掌握了商业的渠道,让合众商行的地位超凡,受到各商行的追捧,资本虽然不如合记,可是地位要超过对方。
朱高炽不得不感叹。
无论什么时代,都有极其聪明的人,只要放开了对他们的限制,就能做出让人震惊的事情。
“合众商行能有今日的局面,全赖皇太孙殿下的英明指导,并且受到社会的支持,合众商行的利益来自于社会,也必当回报社会,认真贯彻皇太孙殿下的指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承担社会责任。”
王仁满口的官话,不愧是中华重工出来的人才。
“合众是商行不是供销社的竞争对手,两者互相学习,供销社还有许多值得合众商行学习的地方。”
听到王仁谦虚的说法,朱高炽摆了摆手。
“你们合众商行不光是渠道,在进货制度上也非常的先进。”
“热销的商品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动销慢的商品,每个月都会淘汰一两样,倒逼商家们改进自家的商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乃至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文华殿的广场上。
朱高炽一边走一边说,王仁跟在身旁,仔细的倾听,不敢错过一个字。
工业化道理上。
众人都是皇太孙殿下的学生,皇太孙殿下还是小王爷的时候,每个月定期开会,培训掌柜和管事们,讲述了许多的经济道理。
王仁也是其中之一,深受启发。
“消费并不是固定的。”
“商品种类的繁多,能刺激人们把手里的钱拿出来消费。”朱高炽说道:“其实大片井制度没有实施前,北平的社会模式才是真正的工业化社会发展方向。”
“因为外部的诱惑多了,人们想要购买更多的商品,无论是必需品也好,还是攀比之风也好,激发了人们挣钱的热情,刺激他们离开土地,加入工厂。”
“加入工业的人越多,带来的生产越多,导致市面上的商品也越多越多,刺激人们更多的消费欲望,挣得钱都了出去,又让工厂增加和扩大,吸收更多的工人,形成良性的经济循环过程。”
听到此处,王仁上前一步,试探的问道:“所以皇太孙当初创办供销社,除了为粮票提供兑换商品和物资的目的,也有刺激百姓们消费的目的,不知属下创办合众商行,有没有阻碍小王爷的计划,乃至妨碍大明的发展。”
供销社总行对合众商行的不满声音越来越大,根据以前的同事透漏,中华重工内部在商议不良竞争条例的商议,如果出台下来,对合众商行非常的不利。
“从生产力效率上来讲,合众的出现,属于提高了生产环节的效率,对于社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刺激人们消费,是供销社这类商行的社会任务。”
“但是呢。”
朱高炽话锋一转,王仁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合众与中华重工供销社的竞争,供销社是受到限制的一方,你们可以只顾利润,但是供销社不行,供销社在许多地方,哪怕是亏本也要运行。”
朱高炽看着王仁忐忑,故意露出笑容,缓和王仁的紧张。
果然。
见到皇太孙的微笑,王仁心里松了口气。
“你们合众商行在繁华的地区,靠着竞争的手段,打败了供销社,证明了伱们是用了心的,生意一道上,你们超过了供销社,供销社需要向你们学习。”
“只是供销社获利的地方,被你们拿走了,而亏本的地方,仍然还要维持,长期下来,供销社是维持不住的。”
朱高炽把道理讲明白。
王仁直言说道:“皇太孙殿下有什么想法,属下必定接受。”
王仁用在中华重工的口吻自居。
“你们合众的营业额,要制定出一定的比例,这部分上交给供销社,算是扯平双方不正当竞争关系下,对供销社的补偿。”
“我们合众也可以在不盈利的地区开设百货商楼。”
王仁试探的说道。
他不太愿意拿出商行的利益补贴供销社。
朱高炽摇了摇头。
商人是逐利的。
今日势弱,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愿意妥协,他日强势后,可不会维持下去。
供销社需要改进,学习合众商行的模式,又与合众商行互相竞争,朱高炽也不限制民间商行,但不让民间商行一家独大,垄断社会行业,才是长久之道,对百姓和国家最有利。
见皇太孙殿下主意已定,王仁只能接受,气馁的离开了文华殿。
文华殿的景色,也无法再吸引王仁。
不过如此罢了。
文华殿成为了实用型的政务处理中心,观赏性不高,并没有大兴土木,比起外间越来越繁华的各大酒楼和聚会场所,的确颇有不如。
“此人心有不满。”
朱高燧成为了锦衣卫名义上的最高负责人,具体的事务任由纪纲和李道信等人管理。
看着王仁远去的背影,朱高燧上前一步提醒大哥。
“我又不是唐僧肉,人见人爱。”
朱高炽无所谓道。
伟人的高度,不也是许多人不满。
圣人。
永远是后人才会敬仰的。
因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后人享受到的全是好处。
一个当下时代而人人称赞的人,必定不是伟人。
做“好人”谁不会呢。
企业里的“老好人”,最终让企业的制度崩坏,国家同样是这样的道理。
在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