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619章 大明自己的路

第619章 大明自己的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样的事情发生,而且我也相信,在太子殿下的治理下,大明的经济体系会越来越大,江淮地区必然的养鱼业兴起,大概率不会对你们金州的捕鱼业造成冲击的。”

听到先生的说法,船老大心里才落心了些。

江淮。

一处又一处的池塘,特别是太湖的低洼地区,已然连成片,成为了当地的主要产业。

当地的百姓们除了养鱼,还会在池塘种莲藕。

太湖高处则养桑。

每户人家的后院旁还搭建了棚舍养畜禽,鸡鸭鹅乃至每家一两头猪,成为了标配,如此勤劳的百姓们,哪怕没有享受到大片井制度的福利,也解决了温饱的问题。

地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大片井制度在江淮地区的失败。

没有人放弃自己的土地,哪怕一家才七八亩,十几亩的田地,勤劳不倦的当地百姓们,靠着自家的力气和勤奋,竟然让朝廷无计可施。

一年两收,副业鱼桑。

甚至主业为鱼桑,副业才是农田。

当地百姓们的收入,不但没有比大片井制度的军户们低多少,反而要灵活多样,更加的多元化,只是呢,当地百姓们太勤劳了,以至于没有太多的闲暇时间去消费。

北方生产稳定地区面积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农业增产,减轻了南方地区粮食供应的负担,他们有了更多的资源发展农渔业。

市场上。

金州的咸鱼,熏鱼干,海产品,以及本地的鲜鱼等,提供给百姓们食用。

一家专门为周边学校提供食材的商家,把每条大鱼分开,用剔刀把鱼肉与鱼骨分离,通过绞肉机碎成鱼肉泥,经过烘制后制作成鱼糕,鱼丸。

鱼糕和鱼丸,也成为了本地人最喜欢的食物之一。

上元中学。

这里没有马术课,但是有游泳课,一批少年们在教谕的带领下,正在学习游泳。

学生们赤裸胳膊兴高采烈。

周围的人家也赶来看热闹,吸引了不少大人也到水中戏耍。

教谕会几种游泳方式,逐一指导学生们。

比起大人们的狗爬式,学生们的游泳速度更快,时间更长,不过也有老水性的汉子,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们如何更好的适应水性。

京城的各家中学,不光有蹴鞠比赛,竹球比赛,还有游泳比赛等,以及兴起的划龙舟比赛,赛船活动等等。

从学校引导,各家大厂区在大明工局的要求下,也开始了类似的活动。

比起北平的社会之风并不弱。

贺虎与几名同学,兴致勃勃的在岸边眺望。

贺虎没有选择北平国子监,经过与母亲的商议,最终来到了京城,贺虎想要摆脱旧的环境,来到了京城后,新的环境和景色,每日都让贺虎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这里的山水真漂亮。”

“北方的学校多马课,南方的学校多水课,是地理和环境决定的。”贺虎与同学笑道。

随后。

众人返回了国子监。

国子监收费。

每年的学费高达十五元钱,一般的人家甚至供应不起,不过国子监有助学金,以及各项奖金,只要有能力的学生,绝大部分都能获得这些奖励。

读完四年的学业绰绰有余。

还有一种是民间捐款,不少的商行每年会向国子监捐助。

不过这些款项由学校统一收纳。

大明四所国子监,去年结业的总人数不到一万人,这个数字很低,如果按照四十年的工作时间,也不过维持四十万人而已。

光维持官府的需求都不够,更不提各组织和机构,大明工局以及民间商行的需求。

特别是教谕的缺口。

随着学校制度的健全,除了学校的建设资金,最重要是的教谕力量跟不上,成为了目前大明的难题之一。

——

文华殿。

朱棣坐在上方,朱高炽与大臣们立在下方。

杨士奇归京。

在南洋呆了数年的杨士奇,中途得过痢疾,靠着北平和金州的医学,喝着草药熬了过来。

交趾总体已经稳定,年余没有了叛乱。

占城都司最近半年也消停了。

交趾到广西的铁道已经通车,杨士奇提议修建大明只通老挝的铁道,并且提出了南洋的隐患,缅甸以及暹罗的不稳。

“只要这条铁道修通,那么整个南洋都将彻底掌握在朝廷手中。”

杨士奇自信的说道。

与之相对的是杨溥,一脸的苦容。

因为七省总督胡广的书信,信中也说要修通亦力把里行省到撒马尔罕地区的铁道。

铁道的好处谁都知道。

特别是前些年的时候,太子殿下提出用修建长城的精神修建交趾与广西的铁道,经过小十年的时间,终于通车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此许多人认为修建西部铁道和南洋铁道没有问题,关键是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朝廷能否下定这个决心。

铁道工程部的徐宁,如今也已四十余岁,不复当年的年轻。

可是与其他的大掌柜不同,徐宁一直稳坐铁道工程部

可谓是前无古人。

徐宁一言不发。

修不修铁道,他说的不算,别人说的也不算,要看太子殿下的心意。

朱棣也看着长子。

朱高炽沉默的思考。

铁道当然是要修的,可是以大明目前储备的国力,以及生产力的高度,修建西部铁道和南洋铁道,实在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至少要迈入

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技术,大明都欠缺积累。

机器生产机器,看起来很简单的一句话,代表的是社会的质的区别,已经不是传统社会能达到的,需要机器充分代替人力,并且方方面面的技术跟进,已经经济的大发展。

江淮地区的经济社会,有很大的短板。

小农经济太发达了。

简而言之江淮地区,那些因地制宜出来的大量作坊,因为人们的勤奋,竟然能与工厂分庭抗札,起码一些行业是如此的,说明那些工厂在生产效率上没有彻底被释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