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高丽残酷老爷在大明待人和睦
规划里,铁道工人的数量,将会在两年内,扩充到一百五十万人,五年内达到两百万人。
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
分成三大铁道工程部。
国内的铁道工程部,西部七省的铁道工程部,南洋的铁道工程部。
国内的铁道工程部,以当下的铁道工程部为主要构架,西部七省的铁道工程部,以撒马尔罕与亦力把里行省为主要区域,南洋的铁道工程部,则以交趾为主,延伸至老挝、计划通过二十年,修通一条横向的铁道。
钱从何来?
徐宁露出疑问的眼神。
钱不值钱,钱背后的支撑才是一切。
徐宁懂这个道理,太子殿下在北平就已经提出了这个理论,二十年来,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可正如太子殿下所言,万事有度啊。
徐宁不认为大明当下,有这样的能力。
特别是在西部不稳,南洋也有不稳的环境下,甚至倭国仍然小小规模的战争,虽然在大明的插手下,目前没有扩大的态势。
国家太大了。
每每动兵,牵扯太多。
是啊。
钱从哪里来。
朱高炽望向了案台上一份呆着的报告。
报告里阐述了一种新的经济理论,虽然文字描述的不同,可是却与后世的国内学者提出的不谋而合,有些共通之处。
——
洪武二十五年。
朱高炽在北平喊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这并不是一个口号。
什么叫以人为本呢。
尊重老百姓。
不把老百姓当草芥。
草芥是什么意思呢,草芥指路边干枯的小草,枯草的一段,古人用来比喻不足珍惜的无价值的东西,可以随意的踩踏和抛弃。
永乐九年。
二十年的时光眨眼而过,
乡里的社学,县学已经放暑假。
年少的学生们,回到了老家,农忙时节,孩子们辛苦的在田地里干活。
夏日炎炎。
北方大地上的农业机器已经普及,除了部分的仍然守着家里田亩的小户之外,他们还在使用传统的农耕方式,无法具备使用农机的经济条件。
南方的大地上,同样在兴起农业机器,可是因为种植环境的区别,大部分的地方上,也仍然使用人力,不过呢,大型镰刀的农具的价格,让不少的农户可以承担。
才半个月的时间,孩子们晒黑了,掉了几层皮。
不过呢。
每家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今年是个丰年啊。
各所工人子弟学校。
学校的牌坊上,张贴了方框的图案,每块方框上,写了班级的名称,师生们挤满了周边,寻找自己班级的名字,看看安排在哪个地方。
参与社会活动不是口号。
读书不是享乐。
学校有自己的农业机器,从库房里拿出来,分发到班级,保证人人都有。
小小的镰刀。
放在二十年前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今不但价格低廉,而且老百姓们也用得起了,各家农机厂生产量的提升,已经是日常之用。
很多百姓家甚至不会舍不得分丢弃,两三年会换新的。
新的农具不但更顺手,使用起来也轻松些。
每个班级在教谕的带领下,乘坐公车离开城市,然后踏在郊区的土地上,去往联络好的卫所,与军户伯伯们一起劳作。
孩子们叫苦连天。
农活是很辛苦的。
可是呢,参与劳动是学校的必修课。
从县学就开始的活动,是稳定不变的一课。
北方有些地区的学生们,兴致勃勃的在军户们的指导下使用农业机器。
特别是推镰车。
推镰车有一定的危险,军户们可不敢放手给孩子们使用。
教谕们在现场教育孩子们。
书本上的那些机器,实物是这样的,军户们又是如何使用的。
对学校和先生的尊重,中国人刻在骨子里,哪怕是近代战乱时期,有志向的军阀,也会在自己的地盘内,尊重先生,大肆修建学校,例如山西。
不修葺衙门,而是翻新学校,这个传统流传了上千年。
明朝多贪的贪官,当他回到家乡后,
参与了整整一个月的劳动后,学生们才会返回学校,然后各回各家,渡过自己剩余的暑假。
多半的工人家庭是双职工。
孩子们恢复了体力后,三五成群的在城里玩疯了。
楼房里。
说着蹩脚大明话的男主人,热情的与邻居们打了招呼,傍晚的时分,巷子里不知道是谁,把自己的竹床摆放在墙角。
大树的余荫下,街坊聚集在此。
左边是男人们下棋,打牌,喝茶闲聊的地方,右边是妇人们扇扇子讨论自家孩子的地方。
有闯入妇人群的男子,会被那些说起下流话来,比男人还要粗鲁的妇人们打败。
人们聊着下三路。
孩子们追着萤火虫,蜻蜓,女孩子们插,抓布袋,跳房子的游戏。
红色的夕阳,为这方世界提供光明。
那位男主人极力的融入邻居们中。
“你们高丽听说要内附?”
“不知道啊。”
男主人不愿意谈此类的话题。
北王死了,北王的长子承袭了王位,的确有这方面的传闻,不过呢,高丽国王与高丽南王不太愿意,具体的情况,男主人也不知道。
他带着一家人搬来大明已经半年,国内很多消息已经落后。
自家的土地卖给了大明的商人,半放弃了自家在高丽两班阶层的身份。
所以他不缺钱。
邻居们只知道新邻居很有钱,也去此人家里做过客,他家的物件很奢靡,但不知道此人是高丽的勋臣,隐隐推论对方不是普通人。
晚上。
男主人叫来自己的孩子。
他有五个儿子,闺女已经嫁人。
长子留在高丽做官,二子年纪轻轻的病逝,留下了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