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665章 朱高炽留给大明最宝贵的财富

第665章 朱高炽留给大明最宝贵的财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皇宫南端两侧,东侧是文华殿,西侧是武英殿。

六科廊坊在武英殿内,内阁在文华殿内。

文渊阁不只是一个阁楼,而是一个建筑群的名称,最中间的大殿是内阁大臣们办公的地方,围绕大殿依次建造的建筑,提供给其余的官吏。

礼部尚书吕震特意赶来,与几位内阁大臣商议报纸上的事。

杨士奇面色凝重的翻阅礼部送来的一篇文章,社会报经过激烈的争执后,大多数人倾向刊登,不过仍然上报给了礼部,礼部看到后也不敢擅专。

“吾闻天之生民,皆欲得其良法,以安其生,而后国家安宁,社稷稳固。昔日明君,如夏启、商汤、周武,皆以法治国,不偏不倚。

“法之为道,乃天子庶民共守之规。非天子可超然法外,亦非庶民可妄自菲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此乃天道之常,人伦之本。”

“盖闻天下无不可治之人,亦无不可治之法。唯在良法善治,以公平正义为本。故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贵无贱,无贤无愚,皆须遵法守纪,以尽其责。”

“今人欲行法治,必先明此义。天子庶民,同受法律之保护,同受法律之制裁。如此,则国家大治,人民安居乐业。”

难怪连礼部也不敢妄下判断,杨士奇看向了解缙。

内阁兜兜转转,几番人员变动,又回到了最初的状态,只不过胡广已经病逝,黄淮去了西部七省,以及几位新的阁臣。

当下杨士奇与解缙无论是资历还是威望,属于当下内阁的首辅人选,最后首辅是谁,要看太子的心意。

解缙抚着胡须,没有理会杨士奇的目光。

杨士奇收回了眼神,又看向了吕震。

“吕部台认为该不该发?”

吕震犹犹豫豫,他今年就要致仕,不是因为高尚,而是因为年龄太大了,面对礼部越来越繁重的事务,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有了致仕的想法。

太子殿下已经同意,只不过礼部还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吕震仍然暂时稳住礼部的局面。

如今的礼部,早已不是当年的礼部,不光权柄更重,事务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

吕震摇了摇头,又忙着说道:“杨阁老何必为难老夫,老夫如有考量,何必送来内阁商议呢。”

杨士奇叹了声。

现在的内阁正在关键的节点上,他深知太子殿下的心意,所以杨士奇本不愿意节外生枝,没想到还是出了这等大事,他只能上奏。

这篇文章的意义重大,关乎国家根基。

天下大事何其多也,但是朝廷自有法度,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所以事情虽然多,内阁处理起来其实也有章程,不算大麻烦。

但是有些事却又非常的关键,杨士奇看得清楚其中蕴含的份量,虽然他不想多事,可身居其位责有攸归,他又必须如此。

自从推行新政以来,皇宫就不再招收新的太监。

多年下来,老太监们已经养老的养老,离世的离世,当初年轻的太监们也年龄大了,虽然还养在皇宫里,但是皇宫事务的权柄已经消减。

内宫有女官和女史,外部事务由皇宫事务局负责,与朝廷的来往则是文华殿文书房的官吏们维持。

其实现在的文书房,与大明历史上的内阁有些相似,而当下大明的内阁反倒是大大的不同,只差临门一脚就能获得名分了。

名分非常的重要,历史上大明的内阁就是缺个名分。

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历史上大明的内阁虽然已经是朝廷的核心,却仍然受到很多的掣肘,管理朝廷各部并不顺手。

杨士奇与解缙一同拜见了朱高炽。

朱高炽安静的看完报纸初稿。

朱高炽其实早就有了准备,虽然杨士奇和解缙无法看出太子殿下的心情,实际上朱高炽内心的确没有波澜。

任何东西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世界的演化也是循序渐进的,思想的萌芽和发展有时候需要更长的时间,更不可能突然之间冒出来。

大明立国五十余年,特别是最近二十余年来,自己引导的工业发展和思想变革,有今日的瓜是必然的现象。

很早的时候,朱高炽已经放弃了思考西方工业发展的由来,因为实在是无法考,也导致朱高炽抛弃了摹仿西方近代化的道路。

因为根据后世的说法,西方工业革命来源文艺复兴,那么文艺复兴的来源是什么呢?

武功秘籍。

是的。

就是与小说中的一样,从一个年轻人捡到了宝典开始。

意大利文明的标志城市——佛罗伦萨小镇,佛罗伦萨人从穆斯林那里学到了中国的抽丝和纺织技术,开始了生产丝绸从而畅销欧洲。

经济的发展,让当地成为了金融中心,有了钱的教廷因此要完工当地巨大的大教堂,这座大教堂人们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修建,只知道一直没有修建完成。

碰巧的是,来自美弟奇家族的科西莫,当年他才二十五岁的时候,在未完工的教堂角落里,发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一些经卷和手稿。

最后靠着这些手稿上的知识,科西莫完成了教廷修建的佛罗伦萨圣母百大教堂封顶工程,获得了丰厚的报酬。

因为这样的原因,科西莫对于收集经卷和手稿有了很大的兴趣,经过多年的收集,成为了全欧洲最大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让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知识复兴起来,带来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又推动了工业革命。

这样的说法,实在是对文明发展过程的侮辱和无知。

朱高炽不知道中国有没有科西莫这样的年轻人,捡到先古时期的宝典。

不过大多数人并不认可这样的思想,因为后世更具有想法的年轻人们,他们认为后人一定比先人具有更丰富的知识,那种古代秘籍最厉害的只存在于小说。

西方后世的文明成果,绝对不是靠几部所谓的古希腊宝典就能达到的成就,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中国有不靠谱的学者,西方同样也有。

就如后世有人认为国外的月亮都要更圆一些,也有外国的年轻人认为中国人从小爱学习,刷视频的内容都是知识内容一样。

抛弃成见和自卑,以立足自己身份的姿态去思考,朱高炽通过创造需求,改变了市场,从而推动了大明的工业化。

但不可否认的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