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686章 大明工局的盛与衰

第686章 大明工局的盛与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砰砰。”

自生火铳发出炒豌豆般的声音,一连串的声音下来,远处骑着马的武士掉了下来,在土地上翻滚了数圈后一动不动。

几名明军骑士慢慢的靠近,把那人围了起来。

“死了?”

“是不是他。”

“有点像。”

“带回去让人辨认。”

短暂的交流后,那人被搬运到马背上,运回了城里,由城里的本地人指认后,确认了是当地有名的武士,终于被抓捕了,虽然此人已死。

这样的事情在各地都在上演,各地的反抗并不少,但是大明有充分的准备,数十万大军除了主力,其余皆分散各地,加上吸收的人口,施行了长期的清缴政策。

效果很好,与别的地区不同,原倭国奉行尊强文化,越强越尊敬,当彻底正面击溃了倭国的自信后,整个国家开始改变了观点。

剩余活下来的人们开始了反思,认为大明是对的,原来幕府是错的,所以应该改正的是自己。

他们出门遇到大明人会非常的尊敬。

本地的女子以和大明人睡觉为荣。

仿佛一个节点,彻底击溃幕府半年后,刚还在勉力清缴地方的明军,突然间发现一切都变了,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有些迷茫。

百姓们学习大明人的举止,看到大明人喝茶,他们也以喝茶为高尚,看到大明人喝开水,他们也立马学起来喝开水,只不过普通百姓没钱。

“难怪老大跟咱说,说不定会有惊喜,原来惊喜在这啊。”

朱棣喃喃道。

一生征伐,去了很多的土地上,什么样的风格没有见过,惟独倭国倒是蝎子拉粑粑独一份,让他大开眼界了一番,还有这样的国家存在。

“这不跟狗一样么,你越是怕他,他越是狠,你要是凶起来,他倒是夹着尾巴跑了。”已经要变为东瀛王的朱高煦不可思议的说道。

“二叔说得对,这个国家还就奉行狗。”

亲自为皇爷爷和叔叔倒茶的朱瞻墉听到朱高煦的话后,忍不住的笑道。

“无论如何,省了我们很多功夫。”

朱棣无所谓。

大明的方针是不会变的,这是长子很早就制定好。大明耗费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消灭倭国,不是为了当地的百姓带来幸福的生活,而是因为这里屡次侵犯上朝,所以要给予不可挽回的教训。

既然如此,那么倭国是激烈也好,恭顺也罢,大明都不会改变原来的既定方针。

只是呢,如此恭顺的倭国,对于大明原来的方针落实更加的轻易,更有利于大明,朱棣何乐而不为呢。

筑紫岛和二名岛,也就是原来的九州岛和四国岛,岛上的人口已经所剩无几,

最后所有的人口迁移到东北都司,原倭国现大瀛岛最北地区,也是当下倭国最贫瘠的地区,与北海道隔海相望。

这个计划是巨大和漫长的,东瀛都司和近畿都司最先启动。

东瀛都司因为狗奴国的原因,等于把原狗奴国搬迁过去,为了补偿,给予了许多的权利,说起东北都司本质上有点类似宣慰司。

但是仍然规制为都司,说明在大明朝廷是有长期计划的。

然后用这套班子与大明流官体系建立的地方秩序,接收大瀛岛全国的人口,至于能否承载住等考虑,并不在大明的考虑之中。

对于战败者还给予安置,天下也只有大明才这么文明了。

朱高炽没有反对这个计划,后世人家自诩文明之光不也是这么做的么,至少自己没有要在海上建一块地让别人搬过去。

东北都司当下虽然比较贫瘠,但后世里发展起来后也是很富裕的土地。

各项工作有条有理的展开。

五十万大军彻底集结大瀛岛,加上派来的官吏,很快建立了完善的秩序,让朝廷的方案顺利的落实,无论是城池还是乡野都不能避免。

经历过战争的军队不到二十万,后期调来的军队啥也没有捞着,只能做些维持稳定的日常工作。

每条道路上设立关卡,保障迁移人口。

人们带上家乡的物资,大包小包的扛在身上,走向那未知的地方。

“噼里啪啦。”

鞭炮声音响起,军营里又有一名军人结婚了,根据临时出台的法律,允许大瀛道上的军队成婚,没有人愿意明媒正娶东瀛女子,但是纳妾还是有人愿意的。

许多人看中了当地最美丽的小姐,愿意纳对方为妾,免除了对方迁移之苦。一时之间,那些抱怨没有捞到战功的军士们也不再抱怨了。

其实这也是官员们故意的。

土地这么多,可是移民的人口还不够,等待的效率太慢了,现在有现成的几十万人口,留下一半也是不错的,这些人再把老家的家人带来,等于凭空多出了几十万的人口。

升官的升官,退役的退役。

许多退役的士兵选择留了下来。

海外退役士兵的群体已经是不可忽视的比例,关于退役后如何组建自己的庄园等等经验,早就是军中普及的事情。

所以许多人开始招募本地知根知底的老实小户,挑上三五户成为自家的仆人,获得一块几百亩的土地,短短的时日就成为了庄园主。

写信让家里的婆娘带着孩子来的,又赶回去与未婚妻成婚的,加上纳妾的,短短的半年里,东瀛都司近畿都司就热闹了起来。

土地上不光恢复了生产,也开始有了欢笑,一年前还充满了战乱,如今彻底平复了下来。

在大明朝廷有力的治理下,很快开始生机勃勃。

绿油油的土地里,开始了大丰收。

内地移民的百姓也多了起来,他们一户数十亩不等,不如退役士兵的待遇,但是来自于山区或者贫困的百姓们,有了几十亩地过上了温饱的稳定生活,感觉非常的幸福。

有了粮食就是有了收入。

柴米油盐酱醋茶。

穿衣服、帽子、鞋子、读书、出门、生日、过节.

有了钱就开始销,逐渐的攀比,不能比别家更差,市场慢慢的也就大了。

这就是每户至少数十亩土地的意义。

如果每户几亩十几亩土地,也不过是吃饱肚子而已,带来不了什么消费,如今不同了,这些都是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