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应对
安静了一会之后,一学者建议道:“总长,我们既然已经完成转向,那么不管耐尔文明说什么,我们都不可能掉头回去了,一来是因为过多调整航线造成燃料损耗严重,二来是暴露问题。依我之见,我们不如继续向红矮星方向走。”
话音刚来,就有另一位专家担忧道:“可红矮星那儿不也是耐尔文明所属么,到时候如若他们以我们不按照他们安排停泊为由,不让我们停靠,那该如何是好?”
“这个好办。”刚刚说话的学者笑道,“首先,从耐尔文明的反应来看,他们应该是一个善意的文明,至少表面上是如此表现。既然是善意文明,那与我们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不高,如此.我们只需将我们前往红矮星的原有说明清楚,这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话是这么说,可具体该用什么理由呢?”专家摇了摇头,仍然觉得这事很难办,他继续开口道:“从现在的情况看,不管如何都是我们提前改变航线导致的,我们总不能说是因为害怕黄矮星处存在大量舰队,才迫于无奈而快速转向的吧.”
“这话说的,我们自然不能如此说。”学者看了一眼专家,解释道:“我们转向的真正原因,诸位想必很清楚了,我就不过多赘述,但造成我们提前转向和现在面临这种情况的原因,那就不能怪我们了。”
学者停顿了一下,环顾众人,接着反问了一句:“诸位想想,如果我们与耐尔文明之间的通话是实时的,能有这种情况发生么?”
哦.
学者的问题没有人回答,因为答案是如此显而易见。也正因为这个反问,众人也明白了学者的意思。
通讯延时!
人类可以用通讯延时为借口,毕竟人类在发出询问信息到现在接收到回信,都已经过去六年了,况且之前耐尔文明的三艘巡逻飞船一碰面就让人类停止前进,然后提供这提供那的一大堆
人类完全可以拿这个说事,就说以为遇到了恶意文明,故而提前转向离开。至于为啥反应如此迅速且激励,那借口可就多了,人类既然都说自己是一支宇宙探索队了,那么在之前航行的过程中遇到其他文明也很正常,因此就可以以此为说辞,说之前遇到过很恶意的文明,并且受到恶意文明蒙骗,收到了严重的损失,故而现在如此行事。
如此说辞,想必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明白意思之后的众人接着又相互讨论了一番,都觉得这样处理不错。
看到众人意见比较统一,一直听着的岳渊也开口道:“好,这事儿就这么定了。那么现在我们来讨论下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要不要将我们本次前往的真正目的地告诉耐尔文明?”
岳渊话音刚来,就有以为社会学研究者开口道:“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个耐尔文明似乎没有理由对我们说谎,因此我认为我们最好将真正目的地告诉他们。”
说到这,一位参谋部人员就要张口说点什么,却见正在说话的社会学研究者看向自己,并抢先一步说道:“先听我把话说完”
见自己成功打断参谋部人员的话,社学研究者这才继续说道:“我知道刚才参谋部提过以‘我们正在往回走’的建议,以此蒙蔽耐尔文明,从而达到隐藏我们真正航线的目的。
如果从‘耐尔文明是一个恶意文明’这个角度看,如此做法确实是最优处理方案,但从耐尔文明回复的信息看,他们也有可能真是一个善意文明。
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我们应当告诉他们,我们的真实目的地,理由有两点。”
“其一,既然我们已经来到这里,那不论我们愿意与否,未来一段时间,必然要跟耐尔文明有接触。那么,我们这么做就可以体现出我们的诚意,为往后的交流奠定基础。
其二,耐尔文明不是说那颗红矮星是他们势力所属么,我们如实回答,正好可以检验一下他们所说是否属实,从而窥探他们是否是如回信中的那样,是一个善意文明。”
“噢?这
众人之中,像他一样从事科学工作的各界科学家也一脸好奇的看向了过去,显然他们也挺好奇的。
这些从事自然科学的科学家,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一门心思的投入到自己所在领域的研究之中,故而很少去想这些东西。
“很简单!”社会学研究者脸上露出了笑容,成竹在胸道:“我们将我们正在前往红矮星的消息告知耐尔文明之后,如果下一次回信中,他们推三阻四让我们转向前往其他之前的黄矮星或者其他恒星系,那么十有八九就可以判断,他们所说的疆域范围是吹牛,这颗红矮星根本不是他们势力范围,那里也根本没有他们的基地。”
“如此,则说明耐尔文明没有并非真心与我们交流,他们回信中让我们去之前黄矮星的说辞很可能有所企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将他们定义为恶意文明,以此为基础去揣度他们的心思,制定一些列针对的预案。”
“我们现在给他们发去信息,得到回信的时间大概是在七年后,七年后我们必然还在前往红矮星的途中,如果他们回信如上述所说,那么我们可以选择继续前往红矮星处,也可以改变航向。
在我们再次改变航向前,他们最多能知道我们的大概位置,所以我们暂时还是安全的。”
“那要是他们在下次的回信中,即不让我们前往红矮星,也不要求我们掉头去黄矮星,而是另外指定一颗恒星给我们停靠呢?”一人又问。
“这个也好办,我们可以以长途跋涉、燃料不足作为借口,至于要不要转向,转向去哪里,那就另外说了,总之不论如何,我们的目的地决不能按照耐尔文明的指示来,如此方能最大可能的避开风险。”社会学研究者显然早就想好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