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东万律之变(上)
1884年8月25日,婆罗洲,东万律城。
身穿缟素的钟艺林百无聊赖的看着窗外的落日,他的身旁坐着一个盘着牡丹髻,同样全身缟素的妇人。
这个妇人正是他的新婚妻子刘氏婉莹,刘氏今年14岁,长着一张娃娃脸,大眼睛,脸上带着婴儿肥。
她右边脸上还有个酒窝,一笑起来除了酒窝外,还会露出小小的虎牙。
钟艺林对自己的妻子十分满意。
两人成婚几个月以来,夫妻感情十分和睦。
婚前刘婉莹整日关在总长府内,没怎么见过外面的世界。
同钟艺林成婚后,她算是开了眼界,通过夫婿之口知道了很多清国和西南非洲的事。
刘婉莹也曾想过跟随夫婿去西南非洲观光,但是钟艺林有职责在身,是以两人一直未能成行。
……
8月初刘阿生不知发生什么疯,非要去坤甸新开的埠头视察,不想就此染疾,高热不醒。
钟艺林得到消息快马赶到,众人皆曰无药可救。
钟艺林大胆做主,奉上强生公司开发的新药阿司匹林。
这药的效果强大,刘阿生本就残留的一口气突然被吊回来了。
众人见到刘阿生苏醒,且精神状态良好,以为他安全了,忙送他返回东万律城。
谁知道刚过了几天,刘阿生再次陷入高热昏迷状态。
这下子再喂阿司匹林也不见效了,反而昏迷中还出现了腹泻。
至此,刘家和城中众家首领,皆对刘阿生的病情不抱希望了。
……
也就是这个时候,城中突然有谣言说是南华公司钟艺林的药有问题,意图谋害总长。
刘恩官得知此言论后,沉默不语。
反倒是钟艺林的新婚妻子刘婉莹闻此谣言后,不顾刘阿生昏迷不醒需要静养。
直接在总长府内当着各家首领和总长府官员的面,厉声质问到底是谁心怀叵测的离间兰芳公司同南华公司的关系?
刘恩官见女儿反应如此激烈,而女婿钟艺林却沉默不语,他心下吃味。
起身制止了女儿的喝闹,然后对着众人道:“南华公司是我刘氏姻亲,贤婿所献之药乃是救命良药,诸位切不可听信谣言,此时当以总长之健康为要。”
……
刘恩官的话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城内的谣言依旧。
钟艺林不顾妻子的反对,强行拉着妻子返回城外的庄园之中,闭门谢客。
没过几天,城内传出消息,刘阿生逝去。
接着钟艺林的大舅哥刘春城,来到城外庄园请钟艺林去城中商议祖父丧葬事宜。
钟艺林同暗中潜来的曾泽交代了一声后,然后带着上百护卫荷枪实弹的进城了。
进入城内发现各处都做了戒备,城中形势有些险峻。
钟艺林一边走一边琢磨刘恩官现在在想什么,若是他突然发起袭击的话,自己该不该就此灭杀了他?
刘婉莹则是心思沉重,祈望千万不能发生骨肉相残之事。
……
夫妻二人心思各异,一路到了总长府后,夫妻二人先是给刘阿生上了柱香,然后换上丧服。
钟艺林观察刘恩官,发现这位刘氏的新话事人并没有表现出异常。
他遂心安了些,然后同妻子坐到总长府大厅内听刘恩官主持丧葬会议。
……
钟艺林对于刘阿生的去世早有准备,之前欧阳专员离开时就曾交代他和曾泽,要做好刘阿生身死,荷兰人进逼的准备。
是以在得知刘阿生身死,城内谣言满天飞的关口,钟艺林直接返回城外庄园闭门谢客,就是存了坐山观虎斗的心思。
但是他想静心,别人却不愿他安稳。
闭门期间城内各家都派了人前来问候,说是问候其实是暗中联络,以备万一。
刘婉莹知情后对此颇为不满,但她深知夫婿代表的不是刘家,而是南华公司的利益。
各家首领前来联络仅仅是为了自保,希望在大厦将倾之际能够保全家族。
反观刘氏却凭空猜忌,让人心寒。
后来曾泽到来之际,刘婉莹发现他还带来大批的武器装备,就更让她心惊了。
她曾偷偷问过夫婿对刘氏的看法,钟艺林身负秘密自然不会同妻子吐露真实意图,只是安慰妻子,自己只为自保。
刘婉莹对此颇为怀疑,但也无法动摇夫婿的意志,兀自哀叹不已。
……
今日说是商议治丧大事,其实并没有什么关于治丧的内容,反倒是刘恩官在众人面前发表了一番演说。
内容无非是城中保持旧制,丝毫不做变更。
这话一听就知道是刘恩官为了维持他的总长之位在向各家首领喊话,希望各家继续支持他。
钟艺林对此毫无感觉,只希望这场会议尽快结束。
是以他才会无聊的看着窗外出神,不想却突然感觉到有人在拉自己衣角。
他转过头去发现妻子正在对自己使眼色,他醒悟过来。
顺着妻子示意的方向看过去,正看到刘恩官的笑脸。
这个中年人的脸上笑容纯粹无害,他应该察觉了女婿之前走神了,又笑着重复了之前的问题。
“贤婿,日后咱们两家的生意照旧,可好?”
钟艺林反应过来,挤出笑容,“嗯,照旧好,我大哥一直就告诫我,万事‘以和为贵’,只要两家都能获利就该好好保持。”
有了钟艺林的话,在场的众人都跟着笑了出来。
刘婉莹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生怕夫君来一句,“我不同意”,那样两家不打也得打了。
“钟代表说的好,‘以和为贵’好!”
“我们大家都听总长和钟代表的,‘以和为贵’!”
“继续做生意好,南华公司的产品质量好又足,当继续保持交易。”
……
众家首领的话说来说去也就这几句,没啥新意。
接着刘恩官当众宣布了刘阿生的丧事安排,定的三日后出殡,届时全城带孝为前任总长送丧。
因为刘家和南华公司的钟艺林没有冲突,是以大家都点头赞同。
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