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老朱,你敢不敢赌?
朱橚有些诧异的看着眼前的朱标道:“大哥,吴良等人一事不是早就已板上钉钉了,如此恶劣,可以说是人人痛恨了。”
“这些事还能拿出来做借口?”
朱标则是叹了口气。
“老五啊。”
“古今都是如此,读书识字者,大多都是世家高门,百姓大多目不识丁。”
“乡间能识字的寒门也是十分稀少的。”
“自然便是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百姓们能得到信息的唯一渠道便是从这些学子,豪绅,文人嘴里知道了。”
“自然是人云亦云。”
“此乃是无可奈何之事。”
“他们如今就是在利用这个来声讨锦衣卫。”
“明面上是针对锦衣卫。”
“其实是要将你这个周王拖下水。”
“也就是说是针对咱们一家来的。”
“所以你做事还是要小心些,尽量不要留下什么马脚。”
“哼!”
“不要留下马脚?”
“咱看老五处置吴良这些人的时候就没什么马脚。”
“可是为何这些人嘴里变成了这样。”
朱元璋此时背着手从远处走了出来。
脸色阴沉到了极点。
已经带上了杀气。
恶狠狠的开口。
“这些酸文人,他们一直都看不起咱,暗地里都说咱是粗鄙乞丐,难登大雅之堂,达心里就看不起咱们爷们。”
“流言蜚语?咱就不信流言蜚语还能杀了咱?”
“咱就不信了。”
“咱倒是要看看。”
“流言蜚语能杀咱,还是咱手里的刀架在他们脖子上能杀他们。”
“老五,你去给咱查!”
“看看消息是从哪里传出去的。”
“去给咱把他的舌头割了。”
“老虎这才几年不杀人,他以为咱是病猫了?”
朱标则是大骇!
“父皇不可!”
“历朝历代可都没有因言获罪的。”
“父皇三思!”
朱元璋顿时不乐意了。
“那就这么看着他们犬吠?”
朱橚此时嘿嘿一笑。
“爹,大哥,你们消消气。”
两人此时都好奇的朝着他看了过来。
朱橚淡淡一笑。
“爹,大哥,我以为舆论喉舌不应当掌握在这些人手中,应当要收回朝廷。”
“如何收回?”
“爹,这个简单,这些文人学子,民间的秀才,生员不都愿意乱说?”
“那就让他们说。”
“不过不是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而是朝廷让他们说什么就说什么。”
朱标则是有些迷糊道:“不可能,虽说这些人未曾做官,但是势力依旧是盘根错节,指望他们,怕是不可能。”
“不不不,不指望他们。”
“我大明可以设立大明日报。”
“这种不是如今的在军中和官员中传播的这些。”
“而是面向百姓的日报。”
“每日都会刊印比如朝廷的官员调动,那些官员惩处,受灾情况,以及立功士卒的事迹!”
“为了避免枯燥,还可以有一些杂谈,例如花魁信息,或者民间一些怪事。”
“若是全国都推行,这个投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朱橚则是淡淡一笑。
“大哥不必惊慌。”
“这个报纸花费不会太多,只要朝廷刊印,然后驿站转入各地即可。”
“到了当地之后。”
“可以下旨,各地洲,道,府,县,生员,学子,但凡是要参与科举的,都必须要在当地最热闹的市集宣读报纸内容一月。”
“若是不能读满一月就不能科举。”
朱元璋则是咧嘴忍不住笑了起来。
重重的伸手拍了拍朱橚的肩膀。
“好小子。”
“老五。”
“说的好。”
“就这么办,让他们平日里就知道吃饱了满嘴喷粪,不是喜欢念吗?就给咱好好的念,念不够不仅不能科举,还得打板子。”
“而且当地得学子,秀才,但凡是认字得,每年都有指标。”
朱标有些担忧道:“可是到了地方之后要监督他们就难了,他们要是曲解朝廷旨意,怕就是好事变成了坏事...”
朱橚急忙嘿嘿笑着道:“大哥,这个不难,您忘记了吗?”
“锦衣卫如今成立了。”
“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就在各省建立锦衣卫千户所,以锦衣卫来监督。”
“而且是跨省互相监督。”
“既可以给了我们将锦衣卫千户所在各地开起来得理由,也可以将朝廷得喉舌掌握在自己手中。”
朱元璋顿时就不乐意了。
“大明各省都要开设锦衣卫千户所?”
“还要办报纸?”
“这要多少银子?”
“你是知道了朝廷有了几个银子就开始烧包了?”
“咱告诉你,别想!”
朱标也叹气道:“事是好事,可是这个花销实在是太大了...”
朱橚这时十分大义凌然得站出来。
朝着两人行礼。
“大哥,爹,你们信我吗?”
“废话,你是咱得儿子,咱不信你信谁。”
“就是,有话就说。”
“有屁就放。”
朱橚则是低头朝着朱元璋行礼道:“要是你们能信得过我,三百万两。”
“只要三百万两。”
“我保证锦衣卫千户所可以开起来。”
“而且大明日报都可以运行。”
朱元璋瞪着眼睛看着朱橚道:“当真?”
“儿臣愿立军立状!”
“好!”
“你要是做不成,还将咱得银子糟蹋了。”
“咱就打断你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