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开仓放粮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李承乾开门见山,一点都不弯弯绕绕。
“京城之内,粮食紧缺。”
“朕已经决定,开仓放粮,拿出国库近一半的粮食来救济百姓!”
刚把话说完,在场这么多人,一个个大变了脸色,满是难以置信。
“陛……陛下!这怎么能行?”
一名官员站了出来,开口既是反对,李承乾冷冷的看了他一眼,丝毫不打算要改口。
“你倒是说说,怎么就不行了?”
李承乾目光紧闭过去,非要让他说出现缘由,要敢跟自己闹着玩,必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见李承乾的态度如此强硬,满朝文武都将心提到了嗓子,在心里头暗自替那位姓赵的大人捏了一把冷汗。
饶是如此,陈凯之也不停的向他使眼色,明显是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好让李承乾难看。
用心之险恶,当真让人感到不耻,偏偏那名官员还没有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大言不惭的开口说道。
“回禀陛下,国库中的存粮,那都是为了应对天灾而准备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种子粮,随意擅动,要是哪里发生灾祸可怎么办!”
他挺直了胸膛,摆出一副义正言辞的架势,若非李承乾早就做到
心中有数,还真就被他给说服。
不少人都开口附议,眼看到局势要失去控制,李承乾再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用力拍了拍桌子,大殿之上一片肃静。
,
就算是三岁的孩童,这种时候都能意识到李承乾动了真怒,绝非玩笑。
“你刚才说,国库中的存粮是要应对天灾而准备,救百姓与水火,是这样吗?”
李承乾干脆走下台阶,来到那名姓赵的大人跟前,直勾勾的盯着他看,嘴角微微扬起。
话说出口,那名官员才意识到有不对劲的地方,浑身打了个冷颤,下意识的往后退了几步。
“回……回陛下的话,臣刚才的意思……”
还不等他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李承乾便抬手将其制止。
“朕不是要听你的解释。”
“这个问题难道很难回答吗?”
他再一次施加压力,丝毫不给那名官员回旋的余地。
陈凯之心中暗道一声不好,看李承乾这个架势,恐怕想要往深了追究。
果不其然,那名官员怎么可能承受的住,紧紧咬住牙关,到最后还是做出回应。
“是!”
听闻此言,李承乾脸上的冰冷之意更为浓重,心中的怒火不断燃烧,已经到了无法抑制的地步。
转
过身来,面向群臣,就向他们提出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眼下,京城及周边地区的百姓难道不活在水深火热中吗?”
“他们一旦因为饿着肚子造反,那是当朝最大的笑话,更是人祸,比之天灾还要可恨!”
李承乾轮着去问,几名大臣连头都不敢往起抬,太清楚他刚才所说的话道理几何。
而那名姓赵的官员,这才意识到自己先前的愚蠢,连忙想要改口道。
“陛下,听臣解释!”
“不必了!”
李承乾大手一挥,哪有那么多的耐心,当着这些文武重臣的面,他必须要拿出强硬的手段。
杀鸡给猴看,磨刀霍霍,怎么可能会在最后时刻作罢了。
“朕给你留一丝体面,自己摘掉乌纱帽,回家养老。”
“这……”
那名姓赵的官员瞪大眼睛,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几句话而丢掉了乌纱帽。
陈凯之实在看不过眼,这可都是自己的得力干将,几次三番都被李承乾给清除干净,假以时日,他在朝堂之上哪还有话语权。
当即站了出来,想要为其求情,不惜将李承乾惹怒。
“陛下,赵大人也是一心为国,没有别的想法。”
“只怪他考虑的不够周全,还请陛
下能够宽恕,让其能够继续为国效力!”
他不断的朝着自己的党羽使眼色,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人多力量大。
自己一个人站出来,显得特立独行,容易被当做出头之鸟。
可当他们一起站出来,情况大不相同,就算李承乾有心想要惩治,那也得掂量掂量后果是不是自己所能够承受的范围。
却也太低估了李承乾的决心,他都已经拿定的主意,别人越是想要阻拦,越不能够让其如愿。
“爱卿,这份体面朕已经给你了,要不要那就是你自己的事。”
他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谁要是再没有点眼力见,那可真就是自己往枪口上撞,怪不得他不留情面。
果不其然,陈凯之紧咬住牙关,还有很多话想要说出口,都已经到了嘴边,又硬生生的憋了回去。
另外一些人,见他退缩,也在一瞬间噎旗息鼓,瞬间变得老实。
都已经到了这种时候,那名姓赵的官员差点没哭出声,早就悔青了肠子,双腿发软,下一秒便跪倒在地上。
“臣,谢皇上恩典!”
他还能怎么样,李承乾的态度如此坚决,就算陈凯之有心想要做保,到最后也会碰一鼻子灰。
还不如自己体面的离开,至
少能保全一些名声,他两手将自己的官帽摘了下来,轻放在青砖之上。
很快就被侍卫带了下去,李承乾看着那顶官帽,心中百感交集。
常言道,非常之时,就得用非常之法。
自己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这件事情及早的敲定。
留给他的时间没有多少,京城及周边地区的百姓一旦骚乱,后果不堪设想,很容易就失去了控制。
那样的事情,万万不能发生,哪怕损失再大,也要先安稳度过眼前的危机。
“诸位爱卿,粮食就是要让人吃的,国库中的粮食又有什么不一样的。”
“即日起,就发布告示,让城内的百姓全都知晓,朝廷没有不管这件事情。”
“人人可以领,再告诉他们一句话,朕希望和他们一起度过这个难关!”
脱口而出的几句话,却极为震撼人心,满朝文武都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