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离开仙居原
景初飞身扑倒他,用尽全身力气用爪子死死的抓紧他的脖子,其余狼妖眼见首领受到攻击也一拥而上准备攻击景初。
景初生生的将他的脑袋拧了下来,拎在手里,脖子断裂的地方还不断的滴着鲜血:“谁敢来!谁敢!”
狼群被景初威慑的声音吓得往后退了好几步,首领已死,狼群没有了领头的狼,好多都逐渐散去,剩下的狼看着同伴一个又一个的离去,也开始害怕起来,转身便躲进黑夜里面,不知去向。
花月缓缓向地面倒去,她闭眼之前看见景初向她的方向冲过来,倒是像极了他们第一次见面的那天,也是一样的过来救她。
一只只触手缠着花月的脚,拖着她一步一步把她拉进了一个巨大的黑洞里,她看见了好多白狐在逃命,好多好多白狐,周围充斥着尖叫声和哭喊声,这血腥的场面让花月想逃离,可是她的身体却无法动弹,仿佛被无形的魔力束缚,她逐渐心跳加速,身体越来越虚弱,等她回过神来,刚刚杀死白狐的人直奔她而来,她想逃离双腿却不能动弹。
“花月,花月,醒醒......花月......”
耳边传来景初焦急的声音,花月缓缓睁开眼睛,原来......刚刚在做梦。
她把目光缓缓移到景初的脸上,他红着眼眶,紧紧拉着她的手仿佛下一秒她就要消失了一般。
“花月,你没事吧,你.....你刚刚一直在发抖,别怕好不好,我在的。”
花月揉了揉疼的快要裂开的脑袋,缓缓起身靠在了角落,刚刚只是在做梦吗?可是刚刚的梦境好真实,好像是,在哪里见过一样。
景初叹了口气,靠在她旁边,慢慢的把她搂入怀里,他才不管什么天惩什么白狐,只要她是花月,他此生都愿意守着她。
花月微微抬头看着睡着的初,或许,当初族人不要她也是对的,今天晚上狼妖所说,包括白天的鹿灵所说,如果她的身上真的存在白狐血脉,女娲娘娘是断断不会让这种血脉在延续下去的,她看了看山洞外,高高悬挂在天上的月亮,像是神明正在仙居原的一举一动一样,花月知道那些狼妖今日退去是因为头狼死了的缘故,但是他们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身为兽类,她明白,一旦出现了威胁自己生命的东西,他们必会想尽办法除之,待到明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精怪知道她血脉的事情。
花月慢慢的牵起景初的手紧紧拉着,许是白天太累的缘故,景初睡的有点沉,周围也安静的只剩下了他的呼吸声,看着沉睡的景初,花月叹了口气,他亦是自小没有家,怎能在因为自己的缘故,让他连最后这个安身之处都没有呢?明日,那些狼妖再来之时,甚至更多精怪再来之时,只怕是这个山洞也保不住了。
花月慢慢的从景初的怀里抽离出来,抬起手在山洞上准备写下留言,犹豫了一会儿,却又不知该如何写,写什么,她叹了口气,转身向山洞外走去。
仙居原的夜实在是美,可这美丽之中却是藏着无尽的危险,花月回头看了看身后写着仙居原的石头,又望了望仙居原入口的方向,转身向山下的方向走去。
景初哥哥,再见,希望我离开了,他们不要在找你的麻烦,我们都要好好生存下去。
桑榆看着手里由狼族送来的传信,“今日狼群遇隐翠洞半妖,半妖藏一赤狐,露出狐像之时,竟是只九尾白狐仙,狼族甚恐,此妖若留于仙居原,恐难承天罚,望明日午时前往隐翠洞捉拿此妖献于天神。”
“桑榆姐姐,这可如何是好,今日那狐妖可是从我们鹿灵谷出去的,还给了她鹿灵丹。。”旁边的小妖见桑榆看了传信,半天不开口便开口焦急的询问。
"他们说那个叫花月的妖露出了狐像,是一只九尾白狐,这传信估计不止是我们鹿灵谷收到了,仙居原其他地方的精怪估计也是都收到了。”桑榆收起传信,摇了摇头:“按照我们族里今日去看热闹的那些小妖的说法,狼群的首领死于景初之手,他们估计现在狼群内部也乱做了一团,新的狼王还不知道是谁呢,不然这种像女娲娘娘邀功的事情,他们怎么会分给别的族群。”
“那桑榆姐姐,我们明日该如何,去还是不去啊?”
“他们生性狡猾,这封传信估计是出自他们的二把手月野,他可不会有这么好心,首领死了,不得为狼族做点什么,好让那些群狼拥护他做新王吗?只怕是也已经给狐族那边传信了,景初亦是狐族之女所生,虽是半妖但是有他狐族血脉这是改变不了的试试,狐族那几个老奸巨猾的东西一直视景初为狐族之耻,眼中之刺,这个月野只怕是想借狐族之手除了景初,为首领报仇,等狐族的人和景初两败俱伤的时候,他们在捉花月,两全其美,我们自是不能去蹚这浑水。”
“只怕是,景初他……可能有难了。”桑榆端起桌子上烧过的香灰,女娲娘娘,桑榆往日一心为善,还望您能保景初此次相安无事,桑榆身为鹿灵谷谷主,实在是不能领着一众鹿灵入虎口,还望您能看着桑榆做了那么多善事的份上,保护他一次。
“桑榆姐姐,那我去通知我们族人明日午时不得出谷吗?那几个爱看热闹的傻狍子怎么办啊?”
桑榆放下香灰:“明日我自会在鹿灵谷附近设下结界,初心,我要你帮我办一件更为重要的事。”
初心挠了挠脑袋,不明所以的开口:“更为重要的事是什么?还有啊,桑榆姐姐,你真的要我去办重要的事吗?”
桑榆无奈的叹了口气,她确实看着不太聪明的样子,但是眼下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对,这件事情关乎景初的性命,你必定要办好,不然明日,他恐怕是要有性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