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令牌妙处
白衣少年说完,就提剑而来,一剑将他们以及他们的敌人都劈飞了!地面裂开一条巨大的深缝。
众人都惊了,眼神忌惮地看着这来历不明的少年。
白衣少年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桀骜不驯的笑容。他口中依然叼着那根狗尾巴草,显得格外随意和不羁。他手中握着锋利的长剑,剑身闪烁着寒光,透露出一种凌厉的气息。
他的身形高挑而修长,宽肩窄腰,比例完美得令人惊叹。他的白色长袍随风飘动,与他手中的长剑相得益彰,形成一幅美丽而壮观的画面。
这一刻,他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成为了无法磨灭的记忆。
当然,包括东竹雪和卜丰。
白衣少年走近,“需要我帮你们吗?”
“要。”卜丰神差鬼使般地开口。
就这样,白衣少年帮他们解决了敌人。
就在他要离开的时候,卜丰和东竹雪忍不住问了他的名字。
他似乎沉默了两秒,抬头看着天空,唇角浮现笑意。
他反问:“天若被破,会不会出现一道门?”
东竹雪和卜丰不明所以,但很快他说了一句。
“在下,沈天门。”
这一句话,至今让他们印象深刻。
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他们时不时会跟沈天门在各个地方偶遇,渐渐地,他们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好,也经常一起组队去历练。
最后,他们和沈天门结拜了,成为异姓兄弟姐妹。
除了沈天门、她以及卜丰,还有四人。
东竹雪的年纪比沈天门和卜丰大,是他们的二姐。
沈天门年纪排第六,是六弟。
卜丰年纪排第三,是三哥。
东竹雪垂眸,眼眶微红,问道:“若是他们知道六弟还活着……”
卜丰阻止道:“我们还没有确定下来,先不要跟他们提起。”
“嗯。”东竹雪鼻尖发酸,“若是大哥没有失踪就好了,大哥最疼六弟。”
这话让卜丰沉默了,不仅大哥疼六弟,他们都颇为偏爱性情洒脱不羁的六弟。
卜丰面色添了认真,开口道:“若沈烟真是六弟的女儿,我们定要好好保护她。”
“不能暴露她的身份。”东竹雪恢复了些许理智,她面色清冷地道:“在她还没有强大之前,我们都不能与她相认,以免影响到她的修炼。”
卜丰赞同地点头:“你说得对。”
他又想到了什么,感慨道:“先不说沈烟是不是六弟的女儿,如若她真如齐长老所说那般,悟出了新剑道,还学会了召唤融合技,那她的修炼天赋肯定很强!”
“是个好苗子。”东竹雪眉眼添了一丝笑意。
…
另一边。
齐长老带着他们亲自去领了物资以后,便让内门管事带他们去内门弟子所住的地方。
至于诸葛宥临,则被齐长老拉走了。
内门管事胖乎乎的,看起来就很讨喜,他的性格也是乐天派。他带着沈烟一行人前往住所的路上,向他们介绍了一些宗派的规矩和注意事项。
又带着他们参观了乾坤宗内门的一些重要场所,如藏经阁、练武场等。
“这里就是藏经阁,里面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功法和秘籍,但需要一定的贡献点才能借阅。”内门管事眉眼带笑,抬手指着一座古朴的楼阁说道。
温玉初浅笑,礼貌询问:“贡献点是积分吗?”
内门管事点头,“理论上是一样的,但就是不同的说法。贡献点一般需要出外做任务才能获得,不过,若是你们在修炼堂上表现出色的话,也能从长老那里获得贡献点。贡献点对于乾坤宗弟子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这意味资源的争夺。”
听到这话,沈烟几人若有所思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内门弟子所住的地方。
这里环境清幽雅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仿佛世外桃源。
内门管事指着其中一间院子,笑呵呵道:“这间院子里面的房间有四间,刚好一个月前,有几个外门弟子升为内门弟子,里面就住了一个女弟子,刚好你们三人可以一起住。
沈烟微微颔首,“谢谢管事。”
“不用客气。”内门管事摆摆手,他看向温玉初四人:“你们四人,刚好可以一起住,就在对面的院子。”
“有劳管事了。”温玉初笑着回答道。
他们跟着内门管事来到了对面的院子,同样也是一处宁静而美丽的住所。两个院子之间相隔不远,中间有一条石子路相连。
内门管事呼了一口气,“我的任务完成了,有什么事,也可以来找我,我就在杂役堂。”
“好。”几人应下。
在内门管事离开之前,他叮嘱他们好好休息,因为明天他们将会正式开始内门弟子的修行课程。
江弦月眉眼微弯,“真好,我们住在一起。”
他们对这样的住所安排是极为满意的。
沈烟拿出新的令牌,上面雕刻着乾坤宗三个字,她尝试输入灵力,却发现令牌投射出三条不同色系的线,分别是白色、银色、金色。
“咦,这是什么?”虞长缨疑惑。
温玉初几人也凑过来。
沈烟尝试用精神力注入了令牌,并且与白色的线纠缠在一起,很快,便浮现了一行行的字体,上面写着:
内门弟子:沈烟。
武系修炼堂课数:三百。
辅系修炼堂课数:三百。
体系修炼堂课数:三百。
明天堂课有:上午武系修炼堂课,下午辅系修炼堂课,晚上体系修炼堂课。
萧泽川微叹:“这都显示出来?看来,是我们见识太少了!”
温玉初也来了兴趣,“队长,用精神力缠绕另外两个颜色的线,试试看,那会是什么?”
沈烟轻应一声,便照做了。
很快,就看到银色线所浮现的内容是:贡献点和任务栏。
金色线没有浮现出任何内容。
江弦月皱眉道:“为什么齐长老和管事都没有告诉我们,这令牌还能这样看到讯息内容?”
裴夙迟疑一瞬,“大概是,他们以为我们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