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这孩子也丑了点
在他们的指点下总算知道潘秀才家住在哪里,顺着他说的方向一直往上爬,又发现了三户人家。
前两户推门进去都是空的,他们不禁有点失望了,他们不会也去逃荒了吧?看来白跑一趟了。
看丢空的这些茅草屋,都太简陋了,连他们村里养牲口的都不如,其中一家屋顶的茅草都没有了,如果不逃荒留下来,下了大雪恐怕也是死。
一路上草太多,福宝都是子墨顶在肩膀扛上去的。
眼看着上面还有一家,福宝却指向了另一处更偏的位置,似乎是个悬崖,子墨倒没怀疑,毕竟福宝是找到过山洞的,小孩子比较有灵性。
果然一路寻过去,靠近山崖的另一边,用木头搭有三间茅草屋,木头钉得很密实,顶上的茅草也像是新编织过的,应该是为过冬做了准备,一边靠着石壁,背风,还是个冬暖夏凉的好住所。
走过去的时候发现门口都是虚掩的,颜永宁往里走了一圈,却没发现人,衣服被窝都还在。
“这灶台上还是热的,人应该还没走多远,不会以为我们是土匪吧?”瘦猴从厨房里面出来后说。
“有可能,现在人比禽兽还可怕,颜永宁你喊一喊。”子墨催促颜永宁说。
颜永宁也感觉应该是这种状况,不然不会全家都不在,他双手捂着嘴巴做成喇叭状向山上呼喊。
“潘其辉,潘同窗,我是颜永宁,桃花村的人来接你们了。”
喊了很多声,还是没有反应。
“潘叔叔,福宝来接你们了,我们村没有流民,搬去我们村吧!”
福宝也没停着,看四叔的嗓子都开始沙哑了,才奶声奶气地跟着喊了起来。
其他人静静地站着,子墨也示意他们不要喊,怕声音太嘈杂,听不清反而造成恐慌。
叫了起码有一刻钟,他们也觉得累了,坐下来歇一歇也有点泄气,喝了几口水,这种情况只能看他们自己会不会回来,尽力了能不能带回去只能看缘分。
福宝无聊,找根棍子到旁边玩去了,山上石头很多,福宝在那搬搬捡捡的,山崖前面都是平地没有什么危险,颜永毅和子墨只是远远的看着。
没想到过了不久,山崖底下却爬上来一个人,原来那个位置一棵不显眼的树根下吊着一根绳索,刚才没人往山崖下看,所以并没有注意。
那人没带任何武器,子墨示意颜永毅看着福宝,自己则走了上去。
那是个中年的男子,看到他们那么多人,反而有点害怕。
“你们谁是颜秀才?”
颜永宁连忙站了出去:“是我,我是颜永宁,你是潘叔?”
看他们一个个也衣服褴褛的,比自己还要像难民,潘叔还是有点质疑,不太敢相信。
“潘叔,为了防止被流民冲撞,我们特意这么打扮的。”
福宝这时走了过来,一点都不害怕,将手伸向了潘叔。
“潘爷爷好,村长爷爷叫我们来接你们的,我们村有饭吃,没有流民。”
“欸,好,好。”
果然,福宝的话,把他最后那点疑虑打消了,心想:这孩子看着脏是脏了点,还有点丑,不过声音清纯,谁要打劫也不会带个孩子吧?他又看了看自己也黑黝黝的脏手,不敢抱福宝。
“其辉他们都在下面,我把他们拉上来。”
说完往下面喊了几声,似乎在对暗号,下面也有了回应。
子墨和颜永宁几个连忙去帮拉绳索,怕他们不熟练帮倒忙,潘叔还是叫他们让开。
最先爬出来的是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上到上面还怯生生的,躲在潘叔的后面不肯出来。
最后还是福宝走上去牵了她的手,才一起到旁边的石头坐下,但是她低着头也不肯说话。
福宝使出浑身的伎俩逗她开心,才知道她叫小静姐。
潘秀才是最后一个上来的,一上来就给了颜永宁一个拥抱,看着身材很壮,跟他爹差不多,一点秀才的样子都没有,反而像山上砍柴的樵夫。
知道他们的来意后,潘秀才倒是犹豫了。
“你还舍不得这片山林?你看这一片谁不搬走完了?你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你妹妹着想吧?”
“可是我爹一辈子打猎为生,离开了这,恐怕我那二两月银也不够用啊!”
“人挪死树挪活,读那么多书,你想哪去了?还想靠山吃山?明年开春,你们要想种地,就在村子佃地来种,不想种地就帮我们家种草药,饿不死你。”
“对呀,你妹妹年纪也不小了。难道你也不考虑她的未来?”
“潘叔叔,我们那不缺水,家家户户都有粮。”
“可是,我们现在就只有十几斤粮了,顶不到开春。”潘秀才还是受了开春才开课,不开课就没有收入的现实影响。
“我来也是要跟你说的,我们村打算过几天开课,宋琦和他娘昨天已经到了。”说完颜永宁又把宋秀才的遭遇跟他陈述了一遍,这件事倒是把他娘和妹妹吓住了,首先点头说要走。
“那以后几个月的束脩我能不能都换成粮食?”现在谁都知道有银子都未必可以买到粮食。
“行,怎么不行?你爹你娘也可以去打点柴火,跟我们换粮食。”
福宝也拍拍手说:“对呀,村子里的人都是拿柴火跟我们换粮食的。”
最后还是福宝的话,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家人决定跟他们下山。
他们的行李也不多,大家伙帮着收拾,不到一刻钟,每人手提一点就下山了。
“~~如果那里确实有粮,我能不能把这几斤米送给下面住的大爷大娘?他们一直非常关照我们家。”
“送。”
这句话是福宝抢先说的。
其实上来的时候她看到老爷爷老奶奶那么可怜,如果不是子墨叔叔扛着她,她都想从空间放一点粮食出来了。
所以,第一个举手赞成的就是福宝。
其他人自然没有意见,十几斤米拿回去也顶不起多大的事,再说请的夫子也不是由他们来养,到底人都是有怜悯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