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一定要立即上浮
“我们需要选出最合适的人选。”
张恒开门见山地说:“不仅要有丰富的潜水经验,还要有科研背景,能够准确观察和记录‘纳诺侏儒’的性能表现。
此外,他们还需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够应对水下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
林森点点头,说:“我觉得,我们可以先从他们的潜水记录入手,看看他们的潜水时长和深度。
毕竟,‘纳诺侏儒’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突破人类潜水的深度和时间限制。”
徐占龙补充道:“除了潜水经验,我们还要考察他们的生理指标,比如心肺功能、耐压能力等,毕竟,在深海高压环境下工作,对人体的要求非常高。”
大家一致同意,开始仔细研究候选人的资料。
很快,他们就注意到了一个名字:刘云海。
“刘云海,这名字好像有点耳熟?”
陈铭衡皱着眉头说:“我记得他好像是去年的‘深海勇士’奖得主?”
张恒点点头:“没错,就是他!他创下了单人深潜的新纪录,深度达到了惊人的500米,而且在水下停留了将近6个小时。
更重要的是,他本身就是一名海洋生物学家,对海洋科技有着浓厚的兴趣,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人选。”
大家都表示赞同。
林森又提出:“我们还需要一名有医学背景的潜水员,最好是在海上救援方面有经验的,这样,万一出现任何意外情况,他们就可以及时提供医疗援助。”
徐占龙很快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看,这位王雪梅医生,她不仅是一名急救医学专家,还是一名资深的潜水员。
她曾经参与过多起海上救援行动,在水下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我觉得,她将是我们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经过几个小时的讨论和筛选,团队最终确定了5名测试人员。
除了刘云海和王雪梅,还有一名来自海洋工程领域的技术潜水员,一名曾参与过多次深海考古的水下摄影师,以及一名退役的海军特种部队成员。
接下来,就是联系这些候选人,邀请他们参与测试。
张恒亲自给他们打了电话,详细介绍了“纳诺侏儒”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出乎他的意料,所有人都欣然接受了邀请,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这个开创性的项目中来。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测试团队陆续抵达了实验基地。
张恒和他的团队为他们安排了一系列的培训和适应性练习,帮助他们熟悉“纳诺侏儒”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在培训过程中,大家也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彼此。
晚餐时,刘云海兴奋地说:“作为一名海洋科学家,我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人类能够像鱼儿一样自由地在海洋中穿梭。
有了‘纳诺侏儒’,这个梦想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我真的很激动,也很荣幸能成为第一批测试者之一。”
王雪梅也分享了她的想法:“在海上救援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当前潜水技术的局限性。
潜水员在水下的时间和活动范围,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不仅影响了救援效率,也给潜水员自身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我相信,‘纳诺侏儒’将彻底改变这一切,它不仅会让救援变得更加高效和安全,也会极大地拓展人类在海洋中的活动空间。”
在最后一次潜水模拟训练结束后,张恒把大家聚集在一起,郑重地说:“感谢大家这段时间的辛勤付,明天,我们就将正式开始‘纳诺侏儒’的海上测试。”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洒进了张恒的房间。
张恒快速地洗漱完毕,换上了早已准备好的工作服。
走出房门,迎接他的是已经忙碌起来的基地。
技术人员们正在进行最后的设备检查,潜水员们则在调试着他们的装备。
在餐厅匆匆吃过早餐后,张恒直奔会议室。
团队的核心成员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
墙上的大屏幕上,详细的测试流程图一目了然。
“各位,今天是个大日子。”
张恒环视一周:“我们已经为这一刻准备了很久,我们都反复推敲,力求万无一失。
但我还是要再次强调,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任何时候,如果你们觉得情况有异,一定要立即上浮,不要勉强。”
“放心吧,张博士。”
刘云海笑着说:“我们都是经验丰富的潜水员,我们知道海洋的危险,有了‘纳诺侏儒’,我们的安全系数可是大大提高了。”
王雪梅也点头附和:“是啊,有了这个革命性的装置,我们在水下的活动时间和深度,都将突破以往的极限,这对于海上救援和深海探索,都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团队成员们又一次详细地过了一遍测试流程。都有详尽的计划和备选方案。
从下潜深度,到水下停留时间,再到应急预案,所有的细节都被反复确认。
时间飞快地流逝,转眼就到了出发的时刻。
张恒和他的团队来到了码头,那里,一艘装备齐全的科考船已经等候多时。
甲板上,“纳诺侏儒”安静地躺在专门设计的载具中,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
在登船之前,技术人员们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系统检查。
他们检查了“纳诺侏儒”的部件,从纳米过滤膜,到氧气输出阀,再到液冷系统,确保一切都处于最佳状态。
与此同时,医疗团队也在检查着急救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一切准备就绪,科考船缓缓驶离码头,朝着预定的测试海域进发。
刘云海和王雪梅在甲板上调试着他们的潜水装备。
其他几位潜水员也在做着最后的准备,这将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潜水。
海风吹拂,阳光灿烂,科考船劈波斩浪,朝着大海深处驶去。
张恒站在甲板上,望着远方的海平线。
两个小时后,科考船抵达了预定的测试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