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我去
的了解。”
马皇后点点头,说道:“我知道了。”
虽然她认为多此一举,但既然已经将徐妙锦交给陈景恪教导。
在没有出问题的情况下,她还是会信守承诺不乱插手的。
“既然你决定要教她女则,为何还要拿女诫出来?”
陈景恪说道:“我不喜欢三从,但四德是优秀品质。”
“如果她没学过女诫,我会将其中四德的部分讲给她听。”
马皇后眉头微皱:“你认为三从不对吗?”
陈景恪说道:“纵观史书,我只见到有因四德而称贤者,未闻有因三从而母仪天下者。”
马皇后无奈的道:“你啊……罢了罢了,随你去吧。”
“切记此言不可对外人说,否则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陈景恪回道:“娘娘放心,我知道了。”
之后授课继续。
除了教导女则上的故事,陈景恪还为她梳理了历史知识。
“在远古时期,男人外出捕猎,女人采集草籽果蔬……”
“后来农耕出现,男人耕田,女人纺织……”
“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
“还有很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
提高女性地位势在必行,与其等事到临头再去抱佛脚,不如提前做准备。
朱家的人都疼媳妇,这一点可以好好利用一下。
先把徐妙锦教好,再慢慢的去影响更多的人。
很多时候,她不需要刻意发声,只要去做就可以了。
正如马皇后,她说女子出嫁可以穿凤冠霞帔,新的风俗自然形成。
只不过她并没有意识到女性地位问题,更没有想过利用自己的身份,去改善什么。
只能说,甚为可惜。
当然了,女性地位和经济水平也有关系。
当时的生产关系,决定了女性地位不会太高。
但低到宋明那种地步,也属实不正常。
不过大势已经形成,想要逆势而行是很难的。
所以陈景恪也没有着急,慢慢的来。
先培养几个表率出来,再慢慢的带动更多人。
他已经有了后续计划。
其实并不复杂,女子书院。
不过这一切都要等到迁都之后再说了。
让陈景恪教导未来太孙妃,此事并没有声张,也很少有人知道。
一切都是默默进行的。
就连伺候徐妙锦的仆人,也只知道她时不时的,会去陈伴读那里听故事。
别的就不知道了。
这么做的原因,自然也是怕引起外面人的不满,横生枝节。
徐达作为徐妙锦的父亲,自然是知道的。
他找了个机会,邀请陈景恪去家中赴宴。
期间什么多余的话都没说,徐达端起酒杯‘哐哐哐’就是三大杯:
“景恪,啥都不说了,这是伯父我敬你的。”
“我知道你不喝酒,以茶代酒就行……”
陈景恪自然知道他为何会如此,不过也没有明着说出来,只是道:
“伯父伯母对我家多有照顾,我和徐大哥又情同兄弟,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之后两人就将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徐达说道:“最近几个月东南沿海尤为热闹,百姓无不期待开海……”
“一旦朝廷明旨下达,沿海城市将会爆发巨大的生机……”
“现在我更加理解,陛下为何要迁都北方了。”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开海只是第一步,如果后续政策无法跟进,富起来的也只是那几个沿海城市。”
“朝廷要做的,是用海贸来带动全国的经济发展,让最偏远地方的百姓都能因此受益。”
徐达说道:“此事我有所耳闻,听说太子让金钞局牵头,组织各地衙门和大海商洽谈收购当地物产。”
“我和永昌侯他们也弄了个小商队,收购了一批瓷器、茶叶、棉布等物品。”
他说是小商队着实太谦虚了,总共十几家权贵,联合采购了七十余艘船。
不是他们不想采购更多,而是就只能买到那么多船。
去年放出风声要开海,民间的商人本来还有些怀疑。
但很快就发现,官僚权贵们都在购买船只。
这下他们就再无怀疑,纷纷涌向东南沿海,各大船厂的订单都排到几年后去了。
一艘船刚从船坞出来,就直接被装上货物等待出发。
现在可谓是万事俱备,就等朝廷一纸诏书下达。
说起船队,徐达遗憾的道:“你不参与进来,实在太可惜了。”
“要不再考虑考虑?我们可以匀几艘船给你,货物也都是现成的。”
“钱的事情也不是问题,可以先欠着,等货物卖了再还也不迟。”
陈景恪苦笑道:“谢谢伯父,我对这种事情是真没兴趣,再说我也确实不缺钱。”
他自然知道徐达等人为何要白送他钱,就是想加深双方之间的联系。
但他却知道,这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他的地位太特殊了,不适合广交大臣。
和徐达、蓝玉等人交好,还是因为他们身份比较特殊。
加入他们的海贸组织,和众多勋贵产生利益纠葛,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眼下确实不会有什么问题,徐达也是好心,想要回馈自己。
但以后呢?
霍光真的不知道专权的后果吗?
他比谁都清楚,可他没有任何办法。
背后的利益集团会推着他往前走。
皇后许平君的死,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处在他那个位置,没有造反就已经是难得的忠臣了。
陈景恪不想等到事情无可挽回的时候才去后悔。
从一开始就不要给自己埋祸根。
不想再纠结这个事情,陈景恪就转移话题道:
“据我所知,南海的某座岛屿上盛产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