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徐嵩出京
“为什么?”
齐王府中,张璨眼睛通红,脖颈间因为嘶吼,青筋都凸出来了!
窦氏心中也是一团乱麻:“王爷,宫里的人说了没有,这是谁的主意?怎么能乘着父皇昏迷,把老大推上监国的位置呢?父皇醒后肯定是不会让老大……”
“够了,你说得是以后,现在怎么办?若是大哥真得因为这次重新坐回太子之位,我们怎么办?”
有的女人永远拧不清事到临头,孰轻孰重。
窦氏仗着这段时间张璨的包容,又开始重提旧事:“还不是你,还没当上太子呢就飘了,往家里召的那些腌臜玩意儿,现在好了,肯定是有人看不惯你干的那些脏事儿,这才选了老大……”
“啪!”一记响亮的耳光,顿时让窦氏的抹额摔在地上,抹额上的那颗宝石也摔得四分五裂。
“你又打我,你又打我!”窦氏捂着脸哭哭啼啼,吵着闹着要回娘家。
“够了!”张璨烦不胜烦,叫来下人将窦氏关去后院。
窦氏走后,张璨脸色狰狞咬着牙道:“老大,第一次我能让你下来,第二天我就不会再给你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来人!”
张璨府里神出鬼没的那个中年人不知从什么角落钻了出来。
张璨神色阴冷道:“他翻身了,这次……我要他死!”
那中年拱手抱拳道:“是!”
说完便退了下去。
……
就在齐王府中鸡飞狗跳之时,内阁也出事了。
等监国张琰赶到内阁
时发现,之前前去救援通州的杨博此刻正坐在吴兴邦的值房内,神色郁郁。
而一旁的吴兴邦和徐嵩则眉头紧蹙。看到这幅场景,张琰心中“咯噔”一下:“杨阁老,通州……”
杨博见是张琰到了,满脸惭愧地起身道:“监国,老臣无用,眼看着马上进通州了,谁知被鞑靼人堵在城门前进退不得,我令三千营上前迎战,只一个照面,咱们的兵马就全都溃了!老臣被部下裹胁退走时,通州还是四城紧闭!”
“什么?一个照面?”张琰满脸不可思议地看向三位阁臣。
吴兴邦也没想到,大魏朝京师最精锐的,由太祖亲自创立的三大营,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张琰急忙道:“那鞑靼人呢?”
“估计……估计马上就要兵临城下了!”杨博羞愧不已。
堂堂华夏正朔,竟然被异族屡次三番围困京师,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而且北京城这么大,就靠五军营、神机营和剩下的三千营这些人,连城墙都站不满!
张琰心中焦急万分,转头看向徐嵩道:“天津三卫有消息了嘛?”
徐嵩摇了摇头:“还没有!”
就在张琰准备问山西宣府、怀来兵马动身没有的时候,突然有八百里加急送到内阁。
姚纯臣看着满屋子的人,小心翼翼道:“监国,各位阁老,山西紧急军情。”
吴兴邦喜道:“说不定是宣府的兵动了!”
“不对不对,怀来参将距离京师更近,应
该是他们的信!”
徐嵩看着吴兴邦拆信的动作皱起了眉头。
这可是兵部八百里加急的鸡毛信,勤王之事确实紧急,但也不用八百里加急递送一个开拔的消息。
难道……
这时,拆开信件正在看的吴兴邦脸上的喜色此刻已经消失,转而明显的惊惶之色爬了上来。
等他读完信,察觉到不对的张琰道:“首辅,到底是不是开拔的消息?山西兵马什么时候才能到?”
吴兴邦抿着嘴唇,一言不发地将手里的信件递给了对方。
张琰接过信一看,顿时大惊失色道:“什么?两日前鞑靼另一路人马从答鲁城南下,一夜之间,周四沟堡、黑汉岭堡、庆阳口全部失陷?”
张琰看向徐嵩道:“这些堡在什么地方?徐阁老?”
徐嵩拧着眉头低声道:“在宣府之右,怀来之北!”
张琰闻言心顿时往下一沉。
如果鞑靼人从这些地方破关而入,也就是说,不仅抄了怀来参将的后路,还隔断了宣府救援兵马。
宣府的边军来不了了。
怎么办?
怎么办?
所有人心中都像是被压了块巨石,沉默不语。
杨博道:“调蓟镇剩下的援兵南下截断鞑靼人的后路。”
杨博口中的鞑靼人,自然是鞑靼这次入关的东路。
“对,对对,中书赶紧拟旨!”
杨博继续道:“还要调山东兵马北上!”
“好!”张琰此刻早已六神无主,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徐嵩这时候开口道:“那些都是
远水救不了近火,先布置城防、安抚城中百姓为要!”
杨博点了点头,然后再次起身朝张琰施了一礼:“老臣请戴罪立功,南下督促天津三卫,抓紧北上。”
这次吴兴邦却道:“惟约,你在甘肃有过守城的经验,南下还是请小石公走一趟吧!”
张琰闻言道:“此刻正需徐阁老赞画,不可轻离京师啊!”
徐嵩却知道,这是吴兴邦故意给杨博机会,把自己调离北京。
但现在形势危急,仅靠三大营,或许勉强能够守城,但鞑靼人不走,京师附近可就遭殃了,为今之计,反倒是督促勤王兵马更为紧要。
他起身拱手道:“监国,首辅大人说得对,为今之计,还是我走一趟吧!”
张琰素知至正帝倚重徐嵩,他还想挽留,可徐嵩坚决要走,他只好叹气道:“阁老速去速回,你不在,张琰心中不定!”
徐嵩抱拳道:“请监国放心,搬到援兵,我马上回来!”
说完,转身便出门去了。
这里面都是人精,杨博如何不知道首辅的用意,他神色复杂地看向徐嵩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就在徐嵩刚刚出城没多久,京师街道响起急促的锣声:“鞑靼人来了,百姓各自呆在家中不得随意乱走,若被发现,一律按奸细治罪!”
百姓们惊慌地看着院外走过的更夫,心中忐忑。
而此时,站在城墙上的杨博,看着犹如潮水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