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亲军相争 龙虎相对
想起那个一生大敌,曹操不禁遥望西方:
玄德,将至。
...
张辽在魏军大营中,很快通过兵符,点齐了两千虎豹骑。
现任虎豹骑的统率曹真,虽疑惑张辽能得到虎豹骑的指挥权,但在确认兵符的真假后,他还是将两千虎豹骑的归属权交到了张辽手中。
但在将虎豹骑交到张辽手中后,曹真提醒张辽,虎豹骑在之前的汉中一战中,损失颇重,其中许多人都是刚补充的。
在知道眼前的两千虎豹骑中,有大多都是新近补充的之后,张辽心中却并没有忧虑。
他看着眼前那一个个骑在高头大马上的熊虎之将,他心中充满了自信。
今日并不是张辽第一次指挥虎豹骑。
建安十二年时,曹操远征袁氏兄弟及乌桓。
那时曹操亲自带领先锋部队刚登上白狼山,突然就与敌兵遭遇。敌人的数量很多,跟在曹操身边的将领都很恐惧,希望退却。
在「左右皆惧」的曹军氛围中,是张辽力排众议,极力劝说曹操应当趁着胡虏阵势不整,立刻进行交战,而不是等待后援。
当时张辽劝战语气亢奋,曹操便同意了张辽的建议。
曹操亲自将自己所持的麾,授予给张辽暂用。
因为有着曹操的授麾之举,所以张辽其实是当时的指挥者。
而当时作为突袭主力的虎豹骑,就是归于他的指挥之下。
那时乌桓人数众多,并且乌桓首领塌顿骁武异常。
但在张辽的指挥下,曹军其疾如风,乌桓虏众大崩,张辽更是临阵亲手斩下了,自比冒顿的塌顿的首级。
那一战,胡、汉降者二十馀万。
这一战,令张辽名声大躁。
因为有着这种经历,所以面对今日再次统领虎豹骑,张辽信心十足。
在点齐虎豹骑后,张辽当即领着身后的两千虎豹骑朝着他刚才看好的地点而去。
虎豹骑行动如风,奔驰如雷,在张辽的带领下,他们很快就来到了汉水的下游一处。
而在来到这处后,张辽却出乎意料的看到了一个变数。
他看到了对岸这时,竟有了三千左右的汉军步卒正在沿岸巡视。
那三千汉军士卒皆身披重甲,头带白羽头盔,装扮像极了张辽听说过的那支强兵。
刘备的亲军—白毦兵!
张辽看到对面那三千白毦兵之前,正有白马银枪的一将朝着他看来,张辽心中暗中思忖:
难道那人,就是当年的当阳赵子龙?
张辽身后的虎豹骑中旧人,在看到那熟悉的敌军装扮后,心中也浮现起了沉重之情。
而这时正在岸边巡视防卫薄弱之处的赵云,也看到了对岸出现的那两千精骑。
….
在看见那两千精骑之后,赵云的眼神一凝。
虎豹骑!
面对着曹操的这支亲军,赵云再熟悉不过了。
他的白毦兵遭受重创,不就是拜眼前这支天下精锐所赐吗?
在看到虎豹骑出现后,赵云丝毫没有迟疑。
他太熟悉虎豹骑的战法了,虎豹骑最擅长强攻,以快破敌。
赵云发出命令令身后的白毦兵列阵,长枪在前充作拒马,弓弩在后时刻准备射敌。
白毦兵是刘备在新野时,开始组建的一支精锐部队。
因为那时的刘备缺少战马,所以刘备没办法将他的亲军,改造成如虎豹骑那样的骑军。
而将曹操视为一生之敌的刘备,为了克制虎豹骑,他特地将他的亲军白毦兵打造成了重步兵。
白毦兵虽是刘备组建,但往日训练其的却是关羽等人。
白毦兵的训练标准是:每位士兵身上皆穿重甲,能一定程度上防护骑兵箭失攻击。
且每人都能开强弩,背五十只弩失,皆手持长枪,腰带环首刀。
因为对白毦士卒的体能要求很高,所以刘备对白毦兵的人员选拔极其严格。
白毦兵士卒在刘备一众军队中,所享受的福利待遇是最优越的。
故而,白毦兵都是强悍的精兵,战斗力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当年曹操南征,亲率虎豹骑追击刘备,要不是有着白毦兵拼死护卫,刘备生死难料。
而随着刘备掌握荆州后,白毦兵的兵源就得到了巨大的补充,彻底成为了一支强军。
赵云的反应
迅速,张辽的反应也不慢。
几乎就在他见到赵云的那一刹,他就挥舞麾节命令身后的虎豹骑朝着赵云杀去。
在张辽挥舞麾节之后,他一马当先,手持长刀的他,如电光一般朝着敌军杀去。
既然遇敌,那就战。
在张辽冲出之后,他身后的两千虎豹骑亦皆挥舞着手中的大刀,纷纷嗷叫着朝着白毦兵杀来。
既以虎豹命名,那么自他们成军之日起,就不是如西凉铁骑以游射为攻击手段。
他们要做的是以着无匹之势,如虎豹般撕碎在眼前的一切敌人。
如当年他们随曹纯攻南皮,如当年他们随张辽破乌桓。
为了增加杀伤力,虎豹骑人人手持改造过的大刀。
虎豹骑中的每人都是军中百人将,这种特殊改造过的大刀,凭他们的气力完全挥舞得动。
而这种大刀一旦砍在人的身上,除非是重甲,否则敌人触之即死。
两千余跨在高头大马上的骑军,嚎叫着的他们犹如两千只饿了许久的虎豹一般,快速的朝着他们的猎物扑来。
两千多匹全速奔跑的战马,在这处处有着积水的滩涂之上引起了阵阵轰鸣。
这一刻在这片小地域中,似乎天地都因为那轰鸣的马蹄声而震动着。
地上的积水被马蹄带起,水花腾空纷飞,化作一道道水雾弥漫在两军士卒眼前。
而早已列阵好的白毦兵看着气势骇人,煞气沸腾的虎豹骑向他们冲来时。
那些老兵还好,那些新兵的手上在这大冷天中,都因为紧张而流出了冷汗。
因为这处河道狭窄,所以才会被张辽当做突破口。
狭窄的河道在北地骏马的疾驰之下不过倏忽,就已经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