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热闹
小钱氏脸一红,嘟囔道:“说什么呢你,爹可不是那样的人。”
她顿了顿后道:“只是我想着,家里人越来越多,如今大家是一条心,但孩子们渐渐大了,这人一多,想法就不免多些,就算知道那铺子是满宝出钱买的,该给满宝做嫁妆。”
“可时间一长,经年累月的,不免就有忘记的。等满宝要嫁人,最少还得等上六七年呢,我估摸着爹娘心疼满宝,或许要上八九年才嫁也是可能的,到那时候再把爹名下的铺子给满宝带去做嫁妆,恐怕家里有人心里不舒服。”
小钱氏低声道:“既如此,不如一早就记在满宝名下,到时候她要带走铺子也是名正言顺。”
别说什么记在她的名下,这铺子既不是她带进来的嫁妆,也不是他们大房自己用私房钱买的,等以后公爹婆婆百年了,这些东西都是要拿出来分的。
小钱氏自然也有自己的私心,想着,若为了这么一间铺子乱了家里的人心不值得;若真要乱,实惠也该落在自己人这边。
而满宝显然是被划归为自己人的。
当然,这话小钱氏就不会和周大郎说了,因为在周大郎心里,妹妹是自己人,弟弟们侄子们自然也是自己人的。
反正这会子夫妻俩已经商定,是必要把铺子记在满宝名下的。
第二天一早,周四郎便叽叽喳喳的和他爹商量,让大家都去县城里帮忙,“里头的桌椅板凳得买,里外还得打扫,看有什么东西需要置办趁着年前就给办好了,一过完年就可以开张。”
老周头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挥手道:“行,除老三媳妇和老四媳妇在家带孩子外,其余人想去的都去吧,对了老大,顺道再买些吃的东西回来,家里之前备下的年货或许不够。”
他道:“你们这两日吃的也太多了些。”
他决定铺子买下来得去村里好好的逛一逛,这一来一回肯定是要拎些东西的。
而且,他们家在县城里买了铺子,也是要上报给里正知道的,上门的时候也得拎些好的点心才行,最好还得拎一条腊肉……
想着这些人情往来,老周头是痛并快乐着,叮嘱了一番周大郎要买的东西,就挥手让他们走了。
周大郎决定架着牛车去。
满宝不与他们一起坐,直接跑到了村口和白善宝他们一块儿坐着去,至于钱,一大早的,她刚装好背篓就被周二郎拎过去了。
这么多的银子,就这么丢在背篓里,他哪里放心,所以还是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才安全。
这种事满宝是不操心的,爬上了牛车便和白善宝商量一会儿等她办完了事去哪里吃好吃的。
白善宝道:“不是说拿了契结文书后去找杨县令看一看吗?我们去杨县令家吃好吃的?”
“咦?好呀,好呀,”满宝乐道:“听说杨县令要娶媳妇了,我们可以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忙的。”
白二郎哈哈的笑问,“你们去做滚床童子吗?”
白善宝就推了他一把道:“做滚床童子怎么了,这是福气!”
满宝道:“成亲的事多着呢,你一看就是家里没办过喜事的,一点儿也不知道,我们能帮的事多了去了。”
白二郎:“……哼,过不了几年我大哥也要娶亲了,介时我自然知道。”
这边说得热闹,后头的牛车里更是吵轰轰的,周大郎都忍不住走远了点儿,让坐在车上的大头自己架着车。
周六郎跟他们说够了话,就跑到前面去蹭白善宝他们的牛车坐,孩子们一看,二头和三头也爬下牛车溜了过去。
一群孩子上上下下都不用等车停,蹦下去跑过去就又一蹦,便又上了牛车。
孩子们凑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哪怕是看到路边的一朵野花,他们也能揪着说半天,明明是那么的常见……
这下大吉都觉得头疼了。
一群人吵吵闹闹的往县城去,刚到城门口,他们便在城外找了个棚子停下,交了两文钱让人代为保管看守牛和牛车。
这是今年秋收后才搭起来的棚子,听说是城里一群无所事事的混混搭起来的,因为杨县令去了入城费,每到农闲时候或是过节,进城的人就很多。
一些牲畜拉着车就进去,以至于城里的街道上都有一股牛粪味,后来杨县令便有了规定,“凡是进城的牲畜,包括但不限于牛、马、驴、骡,只要当街拉屎,须得主人清理,若不能清理,那就要交给当街巡逻的衙役两文钱,以做清扫街道的费用,一次收一次钱。”
后来便有人在城外搭了这个棚子,离城门口不远,但也不是很近,就在道路两边,特别的宽敞,而后头还有无数的空地可供使用。
不论停下的是牛车、骡车、还是驴车,全是一辆两文钱,嗯,马车除外,据说是根据车的豪华程度来收钱的,反正他们上次架着马车来时被收了五文钱。
把车和牛留下,拿好了作为凭证的竹条,大家便呼啦啦的进城去了。
坐在铺子跟前的门槛上发呆的石晓恩一抬头,看到带着一大群人呼啦啦走来的满宝张大了嘴巴。
他就是卖个铺子而已,至于吗?
知道周大郎他们是来收拾铺子的,石晓恩松了一口气,拿出了写好的文书和房契,道:“我请了里正来做见证人,一会儿应该就到了。”
满宝看过,确认契结文书没问题,便要在上面填下大嫂的名字,小钱氏连忙道:“满宝,这个让你二哥来吧,你不是要和小公子他们去看县太爷吗,总得买些东西去吧?”
小钱氏笑道:“你们先去买东西,这铺子我们自己弄就行。”
周二郎笑着问,“石大爷,满宝,是已定了一百二十两契结吗?”
石晓恩看了他们一眼,慢慢的颔首道:“对。”
周二郎就接过满宝手里的笔,笑道:“快去吧,不要跑远了。”
满宝就悄声道:“二哥,我们还想去找杨县令看一看文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