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
周六中午附中放了课,姜铭书就打车到了巫静家的琴行。
他打算先练一会琴,然后再动身去MISSU咖啡馆。
一中是周六上午十一点下课的,所以现在这个时候巫静已经吃完饭在店内闲晃了。
见到他来,巫静也没有露出什么意外的神情,毕竟这几个月姜铭书往这里跑的很勤——不过都是在练别的乐器,吉他是碰也没碰过,让作为姜铭书吉他老师的她气得牙痒痒。
不过另一方面,因为姜铭书经常带着一些录音设备和拍摄设备来,她也不禁对其所做之事产生了好奇。
之前有一次巫静死缠烂打想要少年告诉她他的刷子id,少年露出了又诧异又心虚的表情。
“你居然还不知道……咳咳,这个不重要。”
倒是叫巫静更好奇了。不过不管她怎么问姜铭书都不告诉她,她也只好作罢。
其实照理来说,只要巫静看到过刷子榜单上的那几个视频她应该就能轻易发现视频的背景就是自家店铺,从而意识到“似水流年”就是姜铭书。
但很可惜,她不怎么逛刷子,只是把刷子当作一个获取网课资源的学习平台。而她自己则比较喜欢看小说听音乐。
见他进店后简单地打个招呼后就目标明确地直奔练习室,巫静毫无形象地翻了个白眼。
每次来都这样!
还不让人也进去看看!
神秘兮兮的!
她忿忿地在心里吐槽着,突然脑筋一转,好像想到了什么好点子来扳回一城,莫名其妙开始模仿起戏曲角色的动作,踏着小碎步将兰花指往姜铭书那一点,凄凄艾艾仿佛在对无情的官人说:
“妾身等君等得好苦哇——怎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妾身这片真心呐,只能诉于空房听——”
姜铭书的脚步停住,他有些头疼地转过身,看着还在那里装模作样摆pose的巫静无奈开口:
“你又有什么奇怪的想法啦?”
巫静笑意盈盈,恢复了正常,“没什么~就是看你每次都神神秘秘的,好奇嘛~你介意弹一首让我欣赏欣赏吗?”
面前的少年叹息。
“你想听什么?”
巫静想了想,又问,“你钢琴水平怎么样?”
“还行。”
“那太好了!”她一拍掌,显然很明白姜铭书口中的“还好”是什么意思,所以此刻喜气洋洋地继续道,“那你给我弹《怪物》吧!”
姜铭书觉得这一幕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她真不是发现了真相来试探他的吗?
发现面前之人脸色有点奇怪,巫静不解:“你没听过吗?搞竞赛这么与世隔绝的嘛。这是最近最火的歌了。”
“……听过。”
“那难道是不会弹吗?没事,我很善解人意!不一定要今天听的~”
“……会弹。”
少女迷惑地看向他,“那你为什么一脸难以言说的表情啊?”
姜铭书虽然并不认为这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但的确让他感到尴尬,也许是自己的脸皮修炼得还不够吧。
未知原因的驱动下,他坚持不主动说出来,而是把巫静的手机调到刷子里“似水流年”的视频界面,然后含糊地扔下一句“你看了就知道了”快步走远进入练习室关上门。
留下巫静不明状况地看向视频。
尽管视频画面刚开始一片漆黑啥也看不出,但她一听见这个平静到诡异的前奏就DNA动了——
“是《怪物》!”
她惊讶地发现。
姜姜给我看这个干什么?
虽然不理解,但因为这个视频确实很吸引人,她就看下去了。
作为在爱乐云上听了好几遍原曲的人,她一听开嗓就知道是原唱唱的。
原来“似水流年”往刷子里放了演奏视频!学到了!
她高兴地往下看,但是越看表情越崩坏。
等到后面画面完全亮起来后露出室内的全貌和窗外的景色,巫静只感到猜测被证实的解脱。
难怪……
难怪姜姜表情那么奇怪!
原来他就是“似水流年”!
这小子藏得够深啊!
知道他有天赋,不知道这么有天赋啊喂!
巫静怀疑人生。
网上身份暴露的结果就是姜铭书打算道别去赴约时收获了某人长长的幽怨的视线。
不过他已经调整好了心态,对此接受良好,很自然地忽视她的目光说了声再见。
步行前往MISSU的路上,他又回忆了一遍合同内容,顺便猜想起即将见到的人——不出意外应该会成为他的经纪人。
而另一边,靳培英也在不断猜测“似水流年”的样子。
在她心中,“似水流年”应该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心思细腻、情感丰沛、具有敏锐的觉察力以及感知力,或许还要带一点天才们专属的隐秘的傲气。
因此她入座之后便一边漫不经心地拨动着小匙,将杯中的拉花搅乱,一边观察着进门的客人。
毫无疑问她的内心是雀跃的。
毕竟她将要签约的是最近歌曲三连爆被捧上神坛的风云人物,一个完全凭借自己的才华获得大众认可的天才创作人。
靳培英在映艺是一个很特立独行的经纪人。
她一向来主张希望真正有能力、有天赋的人能够获得应有的关注与待遇,反对资本的无序扩张和当下日益泛滥的“资本造神”。也认同金钱不是用来衡量一个商业合作应不应该继续的标准,道德和良心才是。
所以她一心想着将自己的艺人打造为实力派,而不是那些凭借粗制滥造作品营销圈钱消费粉丝的所谓“流量”。
她手下的艺人刚开始在她的安排下的确发展得非常快口碑也很好,但是后期她与艺人的关系却经常闹僵乃至分道扬镳——随着钱越赚越多,大部分艺人越来越对她私自砍掉自己“宝贵的资源”导致自己收入的减少不满。而在靳培英看来,那些“宝贵的资源”只不过是质量低劣的圈钱垃圾。双方观点不一,散伙也是很正常的。
这也让她看清了当下金钱至上的风气与现状。
而在不满于现状的情况下,她自然对诸如“似水流年”一样的优质创作者多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