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银库
等四阿哥回到户部,已经将近午初。
九阿哥早已昏昏欲睡。
听到外头的动静,他才清醒着,从椅子上起来。
四阿哥正站在门口,看着逼仄的小屋子,很是不满意。
不大的屋子,南窗户下是炕,地上再摆上桌椅,也不空什么地方了。
也就是九阿哥瘦,但凡是五阿哥那样的体格,地上转着都觉得腾挪不开。
他就看了西屋跟堂屋的隔断,是木板隔的。
九阿哥见他神色,有了不好的预感。
果然,四阿哥道:“这屋子小,要不将中间的隔断去了?”
那样的话,三间都打通了,就不会这样憋闷。
九阿哥忙道:“眼下正好,够用了够用了,屋小藏气,大了也没用。”
四阿哥看了下西屋空着的地界,道:“不小么?将隔墙去了,跟中间屋子连上,也不憋闷…”
九阿哥摇头道:“不小,您要是觉得小,去了东屋的隔断,打通那两间就是,我够用了…”
说到这里,他“嘿嘿”两声道:“这样正好,要不然我整日里在四哥眼皮底下也难受,生怕闹出动静来,影响到您处理公务…”
四阿哥瞥了他一眼,看了眼那个炕。
不用说,这是个想要偷懒的。
九阿哥怕他继续啰嗦,岔开话,道:“这一大早的汗阿玛折腾您过去做什么?”
既是政务,没有什么不能说的,四阿哥就说了李光地打算用水泥石板筑堤之事,还有户部预留出一千万两银子之事,备着黄河下游筑堤。
九阿哥瞪大眼睛,惊讶道:“一千万两?!这都赶上三年河工的银子了!”
如今户部一年课银三千万两左右,每年需要支出的河工银子是一成到一成半,差不多就是三百万两到四百五十万两左右。
四阿哥道:“不说一劳永逸,就算能顶十年、二十年,这银子花出去也值。”
九阿哥听了,反而皱眉了,道:“可这到底是新玩意儿,就算在永定河用了,也要三年五载的才能看出坚固不坚固,这下半年就打算用到黄河上是不是太草率了?”
他不是怕担责任什么的,而是担心一下子花太多银子,再亏了。
四阿哥道:“汗阿玛应该叫人试过了,否则不会允许李光地在永定河上试,预计要用二十万两银子,不算少了。”
九阿哥这才放心,道:“那还好,总要晓得结实了再用,反正年年治河,也不差这一年半年的,涉及的银子多,还是稳妥为要…”
正说着话,何玉柱进来禀道:“爷,曹侍卫拿了爷的手信,过来支银子了。”
九阿哥立下站起来,带了兴奋道:“爷正好见识见识户部银库…”
四阿哥看着九阿哥,带了不赞成道:“怎么要支银子?不是户票?”
他们三十七年开府的时候,领的都是户票。
谁好好的,将二十多万两银子运回去?
九阿哥笑道:“弟弟名下有钱庄,还有银楼,正缺银子,直接拿银子方便,回头折成金子存了就是了…”
二十三万两银子,折金子二万多两,一千多斤,到时候存在贝勒府,还是直接运到苏州都比较方便。
四阿哥眼见着九阿哥兴致勃勃的样子,也不拦着,跟着一起出来,道:“户部银库在户部衙门最里面,又称‘后库’,现在账面存银五千多万两、金四千八百多两…”
九阿哥听着不解道:“怎么悬殊这样大?金子这么少?”
四阿哥道:“这户部库银都是来自各省的税银,素来银多金少。”
九阿哥道:“这倒是跟内库不同了,内务府银库,弟弟也见识过一遭,金银差不多各占五成。”
提及这个,九阿哥心动,道:“四哥,既是这银库有金子,那能不能将一部分直接折金子支取?”
那样的话,他就省事了。
四阿哥摇头道:“不能,户部的金子少,动用也都有规矩,发行新钱时造钱母或是用于外藩跟宗亲赐金…”
九阿哥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就放下此事。
曹顺已经在外头候着,还有管库的郎中。
一行人到了户部后衙。
银库门口,有镶黄旗的护军营官兵值守。
这个跟内库是一样的,都是御前安排的人手来守库。
人数不多,上三旗每旗九十人,分三班轮值。
首领是正三品的护军参领。
库房每次打开,都要由管库郎中跟当值的护军参领一起打开。
昨日封爵的旨意下来,今日贝勒府的人过来支领开府的银子,也是符合规矩,
那参领给四阿哥与九阿哥请了安之后,就按照规矩,准备开库房。
在那之前,则是各种手续,签字画押之类,比较繁琐。
九阿哥见了,就吩咐何玉柱道:“去宗人府问问你十爷,要不要也支银子,这开库一回怪费事的…”
何玉柱应声,出了户部,往宗人府去了。
一盏茶的功夫,十阿哥跟着何玉柱过来。
这边库房已经打开,户部郎中带了人往外清点搬运了十几箱出来。
里面都是一百两银子重的银饼子,一箱下来就是五千两,三百多斤。
九阿哥看了银库几眼,就没了兴趣。
两层门,一层是总大门,一层是里面分了房间的小门,跟内库格局差不多。
这大门都是铸铁大门,防火又防水,份量也重。
每次开大门,要左右各出动十来个护军,才能打开。
如此一来,也就防着弊案。
不是单单拿了钥匙,就能打开银库大门的。
见十阿哥过来,九阿哥就道:“你是要官票,还是要银子?要是要银子,今儿一起拉了,曹顺预备了好几辆马车,多运几回就是了。”
要是要官票的话,就要到户部下头挂着的钱庄兑银子,那个可以散着兑,要是大额兑换的话,还要叫人提前打招呼。
十阿哥看了下地上银箱,道:“既是开了一回库房,那跟九哥一样,也要银子吧。”
他人在这里,荷包里就有他自己的印鉴,直接跟户部郎中办理了支用的手续,而后才打发王长寿回郡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