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当年
第223章当年
就更别说,他甚至还有可能是个生父不详的野种,而非镇国大将军的亲儿子!
叶卫国冷眼望着叶舒询,越看越发觉自己过去十几年真的是眼瞎了。
叶舒询的长相分明一丁点都不像他们叶家人!
“你不是本将军的亲儿子,你的生母是她,至于你的生父是谁,只有你生母自己知道了,毕竟”
叶卫国一字一句地掀开了柳娘不堪的曾经,“你生母曾经的恩客数不胜数!”
叶舒询脸色煞白,瞬间失了血色。
“叶将军,那您可知道民女的生父是谁?
还是说,民女的生父同样也是她曾经那数不清的恩客中的其中一人?”
喻灵莹缓缓开了口,面色平静,语气更是云淡风轻得仿佛在说其他人的事。
“不知,本将军也还是刚才那句话,你们两人的生父是谁,只有你们的生母自己知道。”
叶卫国说完,目光落在了恍惚的柳娘脸上。
“柳娘,你从十几年前就算计本将军,怀着野种进入了将军府为妾,又将你生的野种和本将军的嫡子掉包,让本将军的嫡子过了十多年的苦日子!
甚至还各种虐待轻视本将军的嫡子!
你的种种行径,足以让本将军将你处死!
但只是将你处死,太便宜你了,要死,也得你们母子三人和你的两个奸夫一块死!”
叶卫国咬牙切齿,带着恨意的压迫感让柳娘浑身都有些僵住了。
她想起了当年那个被她扔下的女婴。
原来她的女儿也已经长这么大了,甚至还来京城找到了她
柳娘深吸一口气,努力稳住情绪,“老爷,妾身求您放过这两个无辜的孩子,妾身可以将自己知道的所有事情都告诉您。”
“现在可不是你跟本将军讲条件的时候!
放不放过他们俩是本将军视你的坦白情况来决定的!”
叶卫国拉开椅子坐下,居高临下地盯着柳娘,威慑力十足。
柳娘不敢跟叶卫国对上视线,垂着眼帘说道。
“好,那希望妾身的坦白能让老爷您满意。
询儿的确不是您的亲生儿子,黎儿也的确是您和主母的亲儿子。
当年在青楼,您和妾身什么都没有发生。
妾身是看您喝得醉醺醺的,便斗胆想要攀附上您。
询儿是妾身另一个恩客的儿子,本来妾身是想要落胎的。
但妾身想试试,鼎鼎有名的镇国大将军会不会因为和一个青楼女支子有了孩子,就将其带进府中。
妾身赌赢了,顺利进府成为了您的妾室,妾身也再也不用委身于众多恩客之下了。
但妾身也担心生下来的孩子和老爷您完全不相似的话,会不会被您怀疑,会不会被您赶出府。
所以妾身在得知主母也有了身孕后,便起了将两个孩子掉包的想法。
从妾身有了这个想法后,妾身就开始收买伺候妾身的奴才们,并且花了银两请弑杀阁的人帮忙做这事儿并且善后。
尽量不让将军府的暗卫发现妾身让人掉包两个婴孩的事。
事情很顺利,但妾身还在坐月子的时候,曾经的恩客找上门来了。
他是个外邦人,不知怎么回事儿,他从弑杀阁那里知道了妾身掉包两个孩子的事。
他用此事威胁妾身与他苟合,并且让妾身做了一件事。
他交给了妾身一条蛊虫,让妾身找机会将那蛊虫下在康王爷的水杯里。
那之后康王爷和康王妃都曾来过将军府,妾身寻了机会,也顺利地把那条蛊虫放在了康王爷的水杯里。
只不过那杯水被康王妃喝下了,妾身很害怕,试图找了那外邦人几次,但都找到他的任何线索。
同时,妾身发现自己怀孕了,显然就是那外邦人的孩子。
因为老爷您从未碰过妾身!
妾身在生产之前几日,寻了个理由离开了将军府,找了曾经的小姐妹,在她那里生下了一个女婴。
妾身拜托她将女婴送离京城,至少不能让女儿再沦落到烟柳之地,自那之后,妾身也没了女儿的消息。
说实话,我很意外,意外时隔十五年,女儿还能找到我这个不称职的母亲。”
柳娘落了泪,看向喻灵莹,“孩子,娘对不起你。”
喻灵莹的心情很复杂,她从未想过她的身世是这么的不堪。
或者说,之前她即使知道自己的生母是将军的妾室,即使自己外邦人的长相和将军的中原长相完全不相似时,她也心存着侥幸。
侥幸万一她真的是将军的女儿呢?
说不定将军的某个祖上也是外邦人呢?
她设想了许多,都无比地希望自己有父有母,身世清白。
但没想到,她生父不详,并且生父是女支子母亲的某一位恩客。
她的出生不被任何人期待,甚至她一出生,生母就迫不及待地把她扔了。
她是个生父不详的野种。
是和中原人没有相似之处,有着外邦人长相的异类。
她这样的人,为什么要活在世上呢?
喻灵莹眼里的光芒一点一点地黯淡下去。
叶卫国听着柳娘坦白的这些话,神情越发阴沉得厉害。
柳娘坦白的一些事和他们的猜测对上了。
但他意外的是那个外邦人让柳娘给康王下蛊的事!
有蛊虫的水没有被康王喝下,反倒被珮竹喝了!
那珮竹
叶卫国惊出了一身冷汗。
柳娘哀求着:“老爷,过去的事情就是这些,除了这些事,妾身也没有再做过什么对不起您的事情了。
求老爷放这两个孩子一条生路吧!”
叶卫国阴沉着脸,“那个外邦人叫什么名字?将你所知道的关于他的情况全都说出来!”
柳娘摇头,“老爷,妾身也不知,当年他来青楼时便已经易容成了中原人的长相了。
他说他姓古名寻,妾身得知他是外邦人,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命妾身要保密,不然就要杀了妾身。
妾身在怀了他的孩子后,也曾寻找过他,但再也没找到过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