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满城
转眼到了周六。
来集训队已经一周了,想到明天周日,王珂头皮就发麻。
吴湘豫和范晓昭都约自己明天进城。
请假的理由太充分了,他要完成李大年大队长交给的任务,去新华书店买点军事书,同时准备给自己买两条沙袋。
胖头鱼彭应求不敢不报,中队长郭志佳很痛快地就批了假。
现在剩下的是如何和她俩人说?自从到了干训队,两位女神,他一个也没见到过。
这层关系,反正尽早要捅破,王珂打定主意,结伴而行,让她俩互掐去。
吃完晚饭,就开启了周末休息模式。大多数的学员已经要利用这时间好好的放松一下,打扑克的,遛弯诳超市的,三三两两,寂静的营区瞬间开始热闹起来。
还没有等王珂去找她们,范晓昭首先找上门来了。
“王珂,明天的假请好了没?”
王珂点点头。
“太好了,明儿六点大门口见。”未等王珂张嘴,范晓昭一阵风刮走了。
看着她的背影在拐弯处消失不见了,王珂才去动身去四中队。可是还没有到四中队,王珂就在一食堂门口遇到了吴湘豫。看样子,她也是刚刚帮完厨出来,双手都是水。
“小豫!”
“咦,王珂,你上哪?”
“找你啊,明天的假我请好了。”
“哦,那我赶紧请假去,明天在哪集合?”
“明早六点,大门口,行吗?”
“行。”
“不过,小豫……”
“说吧,是不是还有其它人?”
真的是女神,一猜就准。
“没事,一起走吧。”
“是军区通信总站的。”
“哦,知道了,是个女的,对吧?”
“对。”
“行,我没事。”吴湘豫笑笑,她才不担心呢,早先在南邵村,身前身后都跟着一个叶偏偏,还住在一个小院,要是有事早就有事了,你想防都防不住。
“谢谢你!”
“谢我什么?”
王珂低头一笑,谢什么?谢你如此善解人意,通情达理。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刚有点蒙蒙亮,当王珂六点钟出现在干训队营区大门口的时候,身着军装、背着挎包的的吴湘豫早就候在灯光里。
“小豫。”
“王珂,你那个伴呢?”
王珂有些不好意思,不住地朝营房里面看。又等了几分钟,果然见到路灯下,人高马大的范晓昭,背着军用挎包,气咻咻地向这边跑来。
“王珂!”当范晓昭快要跑到面前的时候,她突然发现王珂身边还站着一个女的,立刻警惕地看看王珂,又看看吴湘豫。
“范排长,来介绍一下。”王珂指指吴湘豫,说:“这是我老部队师医院过命的战友,现在是一零四野战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吴湘豫同志。”
“吴主任,这位是我在军区大院施工时认识的通信总站排长范晓昭同志。”
两个女孩对视了一眼,还是吴湘豫明显要成熟些,她把挎包向后推推,伸出右手,友善地笑笑,“范排长,你好,今天我们结伴一起进城,只是我没有想到,你这么漂亮!”
女孩子就怕别人夸她长的漂亮,这样的话,相当有杀伤力。
范晓昭一听吴湘豫这样说,立刻满脸都是胭脂红,立刻回敬:“哎呀,吴主任你也很漂亮啊,而且好优秀,这么年轻就当了护理部主任了。”
这相互吹捧,立刻把干训队两名“队花”立刻拴到了一起。
“走吧,我们往前面走上一公里,就可以赶上头班交通车,到了满城我请你们吃早餐。”王珂笑道,全然没注意两个女孩眼中流露的那一抹幽怨。
向前一步,可以看到最不同的风景。
向后一步,可以看到过往走过的路。
三个人,走在一起,立刻引起早起拾粪的人注意。
可是这有什么,大家都是战友。王珂在前,两个女孩在后,自然又友好。
终于乘上头班车,等三人到了满城,七点还没到。一些街边人家,有的刚刚打开店门和炉灶,有的挑着小吃担儿在街头吆喝。
大商店,可是一家未开。
这与江南和京都都不同,江南的小吃店比食客还多,哪有睡懒觉的,一般早上三四点就起来了,现在这个时候早就宾客满堂,开始喝早菜了。
而京都,煎饼果子豆腐脑,哪个巷口没有?
“想吃什么?范排长、吴主任。”王珂现在可不敢喊的太亲昵,一律叫职务。
可是他的称呼,两个女孩都特别高兴,为什么呢?
你想啊,对范晓昭来说,王珂可是先招呼的她,说明在他心里,自己最近。
可对吴湘豫来说,又不同了,家里人都放在后面,凡事先招呼客人对不对?
“随便吧。”
“随便?那好。”王珂说着,就带着她俩,继续向前走,忽然看见路边有一家,门头上白底黑字,上书四个大字“香河肉饼”。
“两位,我们就去吃香河肉饼如何?”
一听说吃肉饼,两个女孩同时嘴一撇。女孩子就没有喜欢吃肉的,可是再看看王珂,两个女孩竟然同时点头答应了。因为,王珂缺油水啊!
走进这家店铺,人家也是刚刚捅开炉子,和面的大师傅正在和面。
整个店铺一个客人也没有,三个解放军走进来,店主人立刻迎了上来。
“解放军同志,你们是否可以等一会?先喝点水。”有客人上门,自然不能再放走。
“没问题,你忙你的,等会先给我们来三碗粥,两张肉饼。”
“好嘞!两张肉馅三碗粥。”店主人乐的嘴都合不拢,炉子刚点着,生意就找上门。光这两张肉饼也得三元以上。
王珂对店老板说完,立刻指着一张临街的桌子,带着二人走过去坐下来。
这时,王珂指着墙上的宣传画说,“你们知道这香河肉饼的来历吗?”
两个女孩往墙上一看,那画不过一是群众骑马的人,看着街头一个人在擀面皮。
“其实香河肉饼不是满城人发明的,它是我们冀省香河县的特产,有两百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