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权臣盘点:严嵩篇(1)
【视频:在华夏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一群人,他们不是皇帝不是君王,却手握权势,掌握国家的生杀大权,用政治手段影响王朝国运,控制历史发展。
有的连皇帝在他们面前都说不上话,只能看着他们发号施令,自己则是老老实实当吉祥物。
这个视频,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稳坐王朝第一把交椅的权臣们。】
【第一位:青词宰相-严嵩!
后世对他的评价是:大奸似忠!】
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对严嵩的评价很感兴趣:“大奸似忠?我倒是听说过大忠似奸,这个评价倒是新奇!”
杨国忠听到“大奸似忠”四个评价,身子不禁抖一下,感觉好像莫名其妙被人阴阳怪气了一下。
“什么奇奇怪怪的评价?”杨国忠皱着眉头,嘀咕着吐槽道。
李隆基开玩笑地向杨国忠说道:“这个评价真是犀利啊,刚好你的名字里也有个忠字,要是杨宰相你摊上这么个评价,恐怕就头疼咯,哈哈哈哈”
杨国忠知道李隆基是在开玩笑,但联想到自己前两天才贪污受贿了二十万两,越听越感觉“大奸似忠”是在说自己,心里觉得很别扭。
但别扭归别扭,对于皇帝的玩笑话,杨国忠还是不敢有什么意见的,
只得赔笑道:“害,陛下您说笑了,臣为国为民,问心无愧,怎么会受到这种评价呢,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嘛。”
李隆基笑着点点头,表示认同。
“诶,对了,”李隆基忽然问道:
“我让你负责这次的科举, 你可有选到什么好的人才嘛?”
“回陛下,参加科举的考生,我已全部物色过一遍了。”
“嗯,有几个是才能突出的吗?”
杨国忠微微一笑,道:“回陛下,一个有才能的人都没有!”
“什么!”李隆基一拍龙椅,脑袋上青筋暴露,
“我大唐正值盛世,定然是人才辈出,为何会一个人才都没有,你搞什么名堂!?”
见玄宗暴怒,杨国忠也不急,早有准备的他缓缓解释道:
“陛下,之所以没有考场上一个人才都没有,正是因为我唐朝繁荣昌盛啊!”
“一派胡言!一个国家选不出一个有才能的人,算什么狗屁的繁荣?”
“您想想,考场上为何会没有人才?这些人才去哪了呢?”杨国忠不紧不慢地反问道。
玄宗一愣,显然被问懵了。
见状,杨国忠紧接着说道:
“正是因为,陛下您慧眼识人,早就把天下英才提拔到了朝堂之中啊!”
一边说着,一边跪下磕头,高呼道:
“恭喜陛下任人唯贤,识遍天下英才!我大唐未来,一定更加繁荣昌盛!”
这时,坐在玄宗身边的杨贵妃,作为杨国忠的亲戚,也帮腔似的玄宗说道:
“恭贺陛下,治国有方,任人唯贤!”
两个连环的彩虹屁输出,明显把玄宗给唬住了,心情从愤怒转换到了欣喜,
“啊,原来科举选不到人才,是因为我慧眼识珠,把人才都选用完了呀!”
唐玄宗李隆基欣喜地说道:“原来如此啊。看来国家被治理得很好嘛。这一切,都离不开你的辅佐啊,杨宰相。”
“能为陛下分忧,是我的荣幸。”
“有你杨宰相,真是我大唐的荣幸啊!”李隆基满意地说道。
杨国忠假装谦虚地一笑,不着痕迹地与杨贵妃交换了一个眼神。
【这位严嵩是明朝内阁首辅,借着自己身居高位的便利,干了不少亏心事。
尤其是对于百姓的一些举动,堪称是祸国殃民。
严嵩出身并不高贵,又想上位做大官,于是发奋苦读,博个好功名。
他也确实有点读书的天赋,五岁在严氏祠启蒙,九岁进入县学学习,十岁就通过了县试,十九岁中举。
虽然比不上其他天资卓绝的神童,但在同龄人中也算聪颖了。
后来又中举人,进朝做官,恰好遇到了同样为官的老乡,担任礼部尚书的夏言。
严嵩抓住这棵稻草,拼命讨好夏言,借他上位。
但在成功上位,得到明世宗朱厚熜的信任后,他立马翻脸不认人,找机会扳倒了夏言。
此后,他就开始走上了专权的道路,借讨好朱厚熜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知道明世宗推崇道教,严嵩就费心费力地建造斋宫秘殿,以讨皇帝的欢心。
有史料记载,他光是为了建造这些东西,就花费了两三百万两的白银。
大家可能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这么说吧,当时明朝一年的税收只有二百万两白银左右,
相当于他用了超过一年的全部税收,来建造这些宫殿。
】
明朝
一位退隐在闹市中,不愿太过抛头露面的商人听到天幕上所讲的金额,惊讶得被茶水呛到了。
“咳咳咳多少?用两三百万两去讨好皇帝,这手笔比我沈富还阔绰呀!”商人惊讶地说道。
是的,此人就是元末明初最富有的商人,沈万三!
他的资产不计其数,说是富可敌国都算是低估了。
当年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下令对长城进城进行修建,对一些地方进行修补和扩建,也就是后人所说的“明长城”。
而修长城得要钱吧,明朝又刚刚建立,手头紧拿不出太多的钱来,是沈万三用自己的钱来资助国家,帮助国家修建长城。
以一己之力资助这么重大的国家级项目,沈万三的资产之庞大,由此可见一斑。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对严嵩的花销感到惊讶。
“这个严嵩能花费这么多钱只为讨皇帝的欢心,说明他的财产远不止于此。真不知道他是贪污了多少啊?”沈万三咂摸着嘴感叹道。
清朝时期
御花园中的乾隆也是吃了一惊,道:“严嵩出手如此阔绰,定然是财产数不胜数了。”
“这种贪官污吏,把他抓起来千刀万剐都不为过!”纪晓岚盯着天幕,咬牙切齿地说道。
其他臣子也是互相嘀嘀咕咕地谈论起来,惊呼这严嵩真是巨贪。
唯有和珅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