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老公末日来的[七零] > 反向招工

反向招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样,没一个好的。

可城郊大队因为离县城太近,早两年就被排满了,早就不接收知青了。

这时候知青办宣传员又拿着几章告示过来贴上,“大家都仔细看看啊,选个条件不错的大队插队。”

封怡嘟着嘴,有点愁眉苦脸,然后她就看到了前进大队的告示。

她有点心虚,圆圆姐和二哥昨天下午就到县里了,还去家里找她呢,她拿不准自己要不要下乡就躲着没回家。

前进大队的告示用毛笔写的,字还挺漂亮,上面介绍了大队的大体情况,说大队今年新修了沼气池、养猪场、药田,还要办蘑菇大棚,需要有文化又细心负责的知青们前去支援建设。

“哎,这个前进大队我知道,好有名啊,上了好多次报纸呢!”

“对对,他们修沼气池用沼气做饭发电。对了,我三姑他们村就去学习了,现在村里也修沼气池呢,不过他们技术不过关第一次没修好,又请了唐家村那两位顾问去排查问题才修好的。”

听人家夸唐圆和封辰,封怡又有些触动,还有点心虚惭愧。

她原本答应唐圆姐下乡帮忙的,结果这半年又开始闹情绪不想下乡了。

其实……在奶家住着也没啥?起码过年还挺好的呢。

何建华看她一眼,柔声道:“封怡,想什么呢?”

封怡抿嘴,看了他一眼,又看告示,小声道:“何建华,你选好去哪个大队插队了吗?”

何建华:“既然不能留城,而县郊大队也不能选,那……最好的大队自然是双门山前进大队。”

封怡心里有点小骄傲,故意问道:“为什么?”

何建华笑道:“他们是县农业局的实验大队,地位比县郊大队差不了多少,甚至因为那位季干部的关系受益更大呢。”

封怡:“可是他们离县城太远了。”

何建华:“的确,这是他们的劣势,可……我感觉政府会规划那边的国道,会加大修路的力度,到时候前进大队来县里就方便了。”

封怡想想也是,她之前被丁爱珍影响得不想下乡了,最近受何建华等必须下乡的同学影响又觉得下乡也没啥。

就在这时候有人跑来喊道:“快,快去知青办报名,好多人都报名去实验大队,他们要的人数有限,晚了就报不上了。”

实验大队是前进大队的代称。

其他同学一听,原本没下定决心要报哪里的也忍不住受影响想抢着报实验大队。

一个东西,甭管咋样只要有人抢那就是香的!

封怡一咬牙:“何建华,咱们也去吧。”

何建华:“得快点,晚了报不上了。”

跑来送信的同学见大家又都往知青办那边跑,他咧嘴露出雪白的牙齿。

他叫何松涛,爸爸是县机关的小干部,作为家里第三个孩子他没工作可安排,只能下乡。

他很佩服季宏岳,所以第一选择就是前进大队,还特意去县机关办公室跟季宏岳汇报呢。

今儿季宏岳突然给他一个任务,让他来学校传播大家都抢着报实验大队的消息。

果然,他这么一喊,那些还在犹豫的就都抢着去报名了。

“哎,我还没报名呢!”

他突然傻掉了,自己还没报名呢,要是报名的同学太多,回头他被调剂去其他大队怎么办?

“啊啊啊,我傻了!”

他又往知青点报名处狂奔。

冲到知青点那里,他直接傻眼,原本空无一人的知青点这会儿竟然人山人海,都是来报名以及看热闹的!

“老师,我们要报双门山公社前进大队!”

“我们也要报,我们要去种蘑菇!”

“我要去养猪!”

……

何松涛傻眼,他……还能报上名吗?

季领导让他帮忙去学校喊一嗓子,那是不是代表着默认他报名前进大队了?

他往里冲的时候差点撞到一个女孩子,瞬间就被一个高大冷漠的男人给拎住了胳膊。

疼得他差点以为胳膊被捏碎了!

“啊,对不起。”他胡乱说一声,就要继续往里冲。

唐圆:“这位同学,你别挤了,我们大队报满员了。”

她心里窃喜,嗯,是我找的托儿太给力。

他们昨天来的县里,在这边待了一下午,结果没有一个前来报名的。

刘支书虽然没说啥,却没少用莫测高深的眼神儿阴阳她。

她想去忽悠封怡过来报名,那丫头竟然躲着家都不回。

晚上他们和季宏岳一起吃饭的时候,她就让季宏岳帮个忙。

她想找几个托儿去高中毕业班忽悠一下子,制造这边报名火爆的假象,让他们赶紧过来报名。

那新店开张,老板还要花钱请人刷单,药店开张都免费发鸡蛋,制造火爆呢。

他们这样也没什么。

反正那些学生也必须得下乡,去哪里不是去?

他们大队迫切需要补充劳动力呢。

季宏岳就说包在他身上了。

季宏岳今儿一早就跟单位家里有需要下乡学生的同事们聊了一下,跟他们讲前进大队的好,让他们赶紧报名。

不想报名也没啥,只需要去知青点声援支持一下就行。

大家自然答应啊。

季宏岳还另外请了一批年轻人过来炒气氛,还有专门去学校吆喝报名的。

结果学生们来太多,有些需要下乡的托儿见状也真报了前进大队。

既然必须得下乡,那自然去一个更有前途的呀。

按照规定前进大队接收五个知青就可以,他们一下子接收了十个,结果还有很多学生跑来报名。

刘支书盘算着口粮,跟唐圆说最多十五个,再多负担不起了。

唐圆却表示没问题,口粮问题也好解决,他们会跟上级申请少交一部分公粮当口粮发给知青们。

她和刘支书商量着,把人数放宽到20人,回去正好盖一排屋子。

另外知青下乡还有安置费呢,一人两百到三百,包括路费、大队盖房子、预支半年口粮以及置办农具等。

68年是五百块,后面越来越少,现在只有240左右,本市还要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