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扶桑实力,再入扶桑
“陛下,远不止!”
郑芝奇缓缓的摇了摇头,脸色严肃道:“这三十五万军队只是扶桑的各大势力的正规军,
而扶桑据说还有三十万的武士,这还不包括浪人、柔道、剑术等等,估计这些算上至少还有十万,虽然这些武士、浪人等有些是虚名的,但臣估计三十万应该是有的,
以此估算,扶桑能直接动用的武力是六十五万人。
不是臣长扶桑人志气灭大明威风,扶桑的军士战力远高于卫所兵,冷兵器一对一,即便是辽西的军士都不一定是对手,也只有禁军可堪一战。”
嘶……
听着最终的数据,崇祯等人都有些错愕。
按照当年丰成秀吉兵败时大明对扶桑的调查,人口大概是一千两百万,这三十多年虽然会增长不少,但又经历改朝换代的战乱,现在人口撑死一千五百万人。
一千五百万人却有六十五万能打的军士,平均二十五人出一个军士,虽然赶不上建奴,但也是相当恐怖了。
这还不包括直接征调扶桑的成年男子等等,难怪当年丰臣秀吉敢兵指大明了。
对于郑芝奇对扶桑军士战力的评价,崇祯等人丝毫不意外,毕竟扶桑前脚经历了入侵朝鲜之战,虽然被大明打了回去,但那是火器的作用。
而且又经历过改朝换代的战争,加上各藩的争斗,军士若是没有战力,早就被对手给灭了,而大明的卫所那是彻底的糜烂了。
“陛下,别看两百多藩掌控了二十五万军队,但德川家的十万大军却是最强的,双方对上,德川家最后也是个惨赢的结局,
因为扶桑对火器的管控极为严格,两百多个藩虽然有兵力在手,但基本都是冷兵器,火铳可能不足一成,抱式炮筒和轻炮几乎是没有的,
而德川家的军队中,火铳具体不知道,但德川家康发动关原血战时,伊人达正宗的三千人中,有火铳一千二百支,上杉景胜的八千七百人中,火铳两千支,
如果以此估算,德川的十万人中,火器至少占了三成,
另外管理抱式炮筒和轻炮的炮兵有五千人,具体有多少门火炮,臣没有调查到,
而且是不是有佛郎机炮和红夷大炮,臣也没有调查道,他们炮兵对外几乎没有太多的信息。”
崇祯摆了摆手,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能调查到这些数据已经很不错了,若是那么容易摸清楚,德川家早就被两百多藩给灭掉了。
郑芝奇想了想,又沉声道:“陛下,两百藩的军队倒也不怕,但德川家的还有一支军队,是从掌控的十万人中挑选出最为精锐的人组成了常备警卫军,类似大明的禁军,
分为平时守营、战时先锋的大番,战时步兵的书院番和花畠番,以及将军亲卫的新番和小十人组,这五个番兵力对外公布的数量大概在四千到五千人左右。”
“这五千人战力如何?”
“战力……臣不太好估计,当年我们在扶桑行商时,在港口无意与几人产生了冲突,臣虽然赢了,但几名兄弟都输了,事后才知道是常备警卫军,
若不是龙哥在扶桑还有些名气,认识不少当地诸侯,且商队运输的都是扶桑缺少的物资,估计我们都出不了扶桑。
如果以当时的战力估算,如果是生死战,他们必死,但我们也不一定能活下来,如果是切磋,我们远不是对手!”
“这么强?”
听着郑芝奇的描述,崇祯眉头皱了皱。
郑芝龙的商队可是有七八百艘商船,一万多人,行走在扶桑与大明沿海,能打败余俞咨皋、击败驻守台湾的荷兰军队,高手、狠人肯定多,
连他们都不是对手,这战力就不是一般的强了。
“陛下,因为江户幕府对火器的管控极为严格,严禁民间私藏火器,一经发现,很可能直接处死,
所以,武士们放弃修习火枪技术,转而修习剑道和射术,崇拜刀剑的风气再次兴起。
这五千人主修剑道,兼修火枪技术,是德川家最后的凭仗。
虽然他们个人战力很强,却是有一个缺点,团队战术就差了许多,百人以上的团战,臣估计腾骧四卫必赢。”
呼……
众人松了口气,大明军士个人战力或许差了些,但大兵团作战可从未怕过。
有弱点就行,这要是跟勇士营、白杆兵一样擅长军阵的,在战场上才是最麻烦的,凿穿战阵,会改写一场战争的走向。
“等战场碰见的时候,他们就交给勇士营了,朕相信勇士营能以极小的代价能覆灭了他们!”
崇祯淡淡的说了一句,话语间满满的自信。
袁可立等人也是轻笑了一下,进蒙古草原跟逛自家后花园一样的勇士营,一定会好好教扶桑的这支警备军什么叫做最强军。
“郑爱卿,此次你扶桑之行辛苦了,这些情报对大明有很大的用处,这些情报还远远不够,朕告诉你,扶桑、建奴、蒙古诸部三方联手于一个月前覆灭了朝鲜。”
“什么?这、这……”
郑芝奇大惊失色,满脸的 不敢置信之色。
朝廷让他去扶桑打探消息,他以为是去年倭寇攻占上虞县城的事情,
没想到竟然是因为扶桑插手朝鲜的战事了,更没有想到朝鲜竟然被灭国了。
“你应该知道当年丰臣秀吉为何要入侵朝鲜,现在建奴亡我之心不死,蒙古诸部这群墙头草也跟着闹事情,趁机想分一杯羹,
如果三方联手进攻大明,后果你可以想象一下。
你在扶桑多年,精通他们的语言和习俗,又结识很多贵族、番户之主,朕需要你再去扶桑一趟,进一步打探情报,
诸如他们的火器、炮兵、为什么要进攻朝鲜、哪些番联手出兵了等等,你可愿意?”
郑芝龙脸色一肃,身体站的笔直,沉声道:“陛下,身为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
身为臣子,当为君上分忧,
身为大明百姓,当为大明着想,
生为大明儿郎,愿为大明而战,
臣愿意前往扶桑,万死不辞。”
“好!有郑爱卿如此士气,我大明何愁外敌不灭。”
听着郑芝奇提起的话,崇祯高喝了一声,随即又沉声道:“郑芝奇听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