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魏晋南北朝经济制度
到了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军阀割据,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生活,许多老百姓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发展,我国经济中心开始南移。
从西晋开始到南朝,南迁的老百姓差不多达到了一百万人,据说占北方总人口的八分之一。这些人带去的不仅仅是劳动力,还有各行各业先进的生产技术。东晋之后,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有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的南方经济突飞猛进。到了南北朝时期,基本达到了南北平衡的状态。这也打下了我国经济中心南移的基础。
南北朝开始,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土地资源得到全面开发,整个长江流域、岭南、以及三吴地区,包括四川,都成为了重要的产粮区。农民带去的先进的农业技术及工具,推广粪田法,兴修水利工程,增大农田灌溉面积,这一切,无一不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时两季稻已经非常普遍,更有些地方出现的三季稻。这都使得南方的粮食产量迅猛增加。
而同一时期,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则相对缓慢,尤其是黄河流域。南北方经济在秦汉时期发展差距很大,北方远远高于南方。
到了魏晋南北朝,由于常年发生各种大规模的战乱,并且这种战乱持续的时间还很长,农田遭到大面积损毁,老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却又无力反抗,能活下去已经很难了,哪还有心思去发展经济,所以被严重破坏的经济,难以得到恢复。跟相对稳定的南方相比,北方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以黄河流域为经济中心的格局开始改变。
首先是曹魏的屯田制度。由于三国时期战事繁多,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军事供给,曹魏开始实行屯田制。屯田制将土地和农民结合在了一起,在百姓普遍流离失所的情况下给予他们土地,与此同时采用了自上而下、自成系统的管理模式,使得曹魏屯田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屯田制同样产生了剥削成都日益繁重、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以及政府听之任之、放任不理这三个大问题,最终导致公元266年屯田制度被彻底废除。
西晋的土地政策。由于西晋是在曹魏政权的基础 上建立的,因此屯田制后期产生的问题也是西晋统治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公元280年,西晋结合当时的国情,开始实行占田课田制和户调制,这些政策的制定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人口有所增加,但是这些政策的制定对于皇亲贵族以及官吏的利益保护非常严重,其中荫族、荫客制度使得贵族们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西晋也渐渐的走向衰亡。
五胡十六国灭亡之后进入了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国家就是北魏。通过分析北魏政权建立初期的社会基本情况得出:当时社会存在着宗主督护制问题、官吏腐败问题、赋税剥削严重问题和土地兼并现象,基于上述四个问题北魏的统治者于太和九年开始实行均田制以及与此相辅相成的三长制和新租调制,这三种制度完美的结合推动着北魏政权走向稳固,三个政策的制定也体现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经济思想的先进性,政策发展到了后期由于腐败问题严重以及贵族统治者的压迫,北魏最终也走向了衰亡。
最后东晋南朝时期,由于南方相对北方外部环境稳定,以及来自北方难民的劳动力补给,南方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南方政权内部矛盾深刻,因此也制约着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