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新式学府
朱红色的大门,雄伟的石狮,高大的砖瓦房。
这里就是新成立的英才学院。
当晚,英才学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不但城内的普通百姓来了,前来避祸的流民来了,炎黄部落的兵士们也来了。
这是李君浩亲自下的命令,要求拥有军籍的人,要学会基础的识字。
于是整个英才学院除了汉人外,又出现了很多草原少数民族的影子。
受此影响,原本流落在幽州汉阳城半汉化的羌人、乌桓人、匈奴人、鲜卑人,有很多也来到这里看热闹。
这些明显的少数民族族裔,在过去是被汉人看不起的。
很多时候,他们和汉人是分开的,这是少有的和汉人在一起的机会。
因为炎黄部落的存在,没有汉人敢瞧不起这些草原族裔。
谁知道眼前的草原人是不是出自炎黄部落。
虽然大多数人对非自己一族的人充满了戒心,但现场的秩序还是维持得不错,没有发生摩擦和暴乱。
就是在这情况下,新的学堂开始了。
第一节课就是李君浩教授的。
而他开始的第一句话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大家张开嘴跟着我一起念,a!
这个字母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汉字,过去都是用譬况法、读若法、直音法或者反切法来表示。
譬况法是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发音情况;
读若法是用同音或者相近的字表示发音;
直音法是选用一个与被注字读音完全相同的字来注音;
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字注音。
这些方法使用很广,在全国各地也相当普遍。
只是,这些方法有个问题,缺少精度。
汉人和草原胡人,有时候不是同一个语系的,有的读音发不出来;
汉人内部不同地域,有口音的偏差,比如蜀地四和十,难以从语言中直接区分;
再有就是有的复杂的字、陌生的字,同音少的字,上述方法就有些不够用了。
所以,我试着总结出了一种新的记录读音方法,我称他们为拼音字母。
你们也可以称之为大汉的音标。”
李君浩心里想着汉语拼音的发明者周有光老先生,那个可敬的老人,一边心安理得地将汉语拼音的著作权占为己有。
没办法,周有光得一千九百多年之后才会出生,实在是等不及了。
大部分人第一次接触文字相关的内容,没什么感触,但那些书生就不一样了。
无论是譬况法、读若法、直音法或者反切法,他们都是实际使用者。
其中的不便和错误,都有过亲身经历。
对于不同地域的古籍,需要查阅很多书籍,才能确定具体含义。
往往同一个字,在不同的书里就出现了不同的意思。
或者同一个字,却代表了另一个字的意思。
李君浩一厢情愿地将之称为通假字。
新的记忆读音方式正在纠正这些问题。
这让他们怀疑之际,也忍不住跟着学习起来。
由于是第一堂课,听课的人很多,大家紧挨着坐在一起,不分彼此。
这时候没有人在意身边做的是汉人,还是鲜卑人。
大家的心思都在读音字母上。
不过,也正是第一堂课,李君浩只教授了六个基础字母:
a,o,e,i,u,u;
并每个举了几个同音的例子。
看似教得不多,但对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人,尤其是成年人,要完全记住需要耗费不少功夫。
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学习,李君浩让人拿出了一些纸质书册。
“各位,明天我会挨个检查大家记录的情况。
今天来的人很多,我很高兴大家有这个积极性。
但能来这里听课,并不表示你们已经成为了英才学院的学生。
英才学院的校训是努力、自省、自强,只有刻苦努力,改善自己的不足,自强不息以后才会有卓越的成就。
我期待你们成为这样的人,而明天晚上就是检验的时刻。
谁通过了,就能免费使用书籍。”
望着李君浩手里的纸质书籍,所有人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
士大夫阶层搬家,一大半都是竹简的书,这是最值钱的东西。
而纸质书籍比竹简书籍还要贵。
尤其是当官的读书人,一个个更是望眼欲穿。
没有哪个读书人会觉得自己的书多的。
尤其是别人手里的,最香。
“英才学院一开始只教授三门课,汉语课,数数课,思想教育课。
这些课程初期都是我来教授,后面会交给其他老师。
老师还在招募中,一旦被录用,每个老师都会免费获得一套书籍。”
公孙瓒大为意动,看向刘基:“岳父大人,我觉得您不妨一试。
我等平日还有公事要办,您在革职赋闲期间,有大把时间。
不妨来这里授课,不但能够增大您的名声,传播您的思想,还能获得一套纸质书籍。
百利而无一害啊!”
刘基略有沉吟:“我和那些酸儒争名额,是不是有失身份?”
他有些犹豫,怕掉价。
这时候,苏武先生靠了过来。
“刘公,此言差矣。
您和皇亲贵族同姓,更应该一视同仁,不分贵贱。
你看主公此举,不分汉人和胡人,淡化了农耕和牧区的区别。
而教授的字母拼音方法,更是旨在消除不同区域地方的读音差别。
英才学院不但教人识字,还在传播数数、思想方法观点。
一旦这里的学子学有所成,将比大汉其他学府的人眼界更为开阔。
主公的愿望是将英才学院创办成大汉第一学府,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您想一想,要是您的学生比太学的博士还要优秀,世人会如何评价您。”
刘基听得心情激荡,当即拍板:“好,就如您言,我也去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