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舆论
沈宝璋被封为嘉和县主。
盛文帝还让内务府开始着手准备她和太子的婚事。
算是真正认同她这个儿媳妇了。
不过,关于那天晚上盛文帝梦见祥瑞预言的事,他是只字不提。
沈宝璋总觉得皇上梦见的不仅仅是瘟疫的预言,但皇上不肯说,她自然也不能多问。
裴或雍送她回沈国公府。
“季王最近什么都没做,他对外宣称身体抱恙,一直都在府里休养,至于季脩……”裴或雍沉声说,“他被季王送出上京城,途中遇到匪徒,他的马车跌落山崖,不过,季王还在派人找他,说死要见人,活要见尸。”
沈宝璋气笑了,分明是季王在自导自演,他找回亲生儿子,就已经容不下季脩继续霸占世子的位置了。
“那季脩他……”沈宝璋并不希望看到季脩重复上辈子的命运。
“孤的人一直跟着他,在紧要关头将他救了。”裴或雍说,“孤找了死囚替代他,季王以为他死了。”
沈宝璋低声说,“我为季脩卜算过,我觉得他有可能是皇子,只是不知为何会落在季王的手中。”
裴或雍惊讶,“什么?”
“他与你是有血脉关系的,这是我能算到的。”沈宝璋点了点头。
“孤会查清楚的。”裴或雍沉声说。
夕照如霞,马车在沈家大门前停下。
沈宝璋对裴或雍一笑,“我到家了。”
裴或雍虽然舍不得跟她分开,但他还有许多事要忙,只好看着她回了国公府,想着反正很快他们就要成亲,以后在一起的日子还会很长。
就在他们以为瘟疫这件事应该就这么过去的时候,上京城突然传出一些流言蜚语。
“你听说了吗?有人在河里捞到一块石头,上面有天字。”
“天字?写什么了?”
“好像写了什么天难降临。”
“嘶,难道大炎朝要有天灾了?”
“有高人算出来了,说是咱们大炎朝遇到百年大劫,好像是跟太子有关系。”说这话的人把声音压得很低。
“怎么就跟太子有关了?”
“那石头上还有太子出生的时辰,会不会太子就是大炎朝的天灾啊?”
“……”
谣言越传越夸张,渐渐有人说是因为太子不祥,不配为储君,瘟疫就是上天给大炎朝的警示。
沈宝璋听着鸣珂的禀报,脸色越来越沉。
这就是季王府针对太子的阴谋。
如果瘟疫没有及时控制住蔓延开了,只怕现在关于太子不利的谣言会更加夸张。
“鸣珂,有件事要你去做。”沈宝璋沉声说。
谣言舆论嘛,谁不会啊。
“茶馆说书的,街头讲故的,还有戏院里唱戏的,如果不是有太子天命所归,瘟疫就不会只出现在后宫,太子并非不祥,而是即将要有不祥之人要谋夺大炎朝的天下。”
鸣珂眼睛一亮,“奴婢这就去安排,这些地方都有咱们的人。”
沈宝璋丰润的唇勾起浅笑,眼眸却闪着寒光,“去吧。”
不出两天,关于太子的舆论就反转了。
忙得好些天的裴或雍听说此事,他对这些谣言并不在意,从小到大,多少人对他这个太子之位虎视眈眈了。
不过,还是第一次用这么恶毒的方法来对付他。
“殿下,我们查了几天,这些谣言是从上京城外传进来的。”沈惟谨脸色沉重,他本来还以为是三皇子做的,但顺着线索查下去,发现跟三皇子似乎并没有关系。
除了三皇子和皇后,还有人想要这样陷害太子。
裴或雍说,“那就查季王府。”
“季王府?”沈惟谨诧异,季王府不是一向与世无争,季王如今还抱病不出,怎么会跟季王府有关了。
“这是孤让人去查的,你仔细看一看。”裴或雍拿出一卷资料给他。
沈惟谨只看了几页,已经是大为震惊。
“铁矿、郓州案……怎么都处处有季王府的影子。”沈惟谨倒抽一口气。
要不是将这些联系在一起,根本不会在意到季王府的存在,但现在从资料上看,季王在这些事情中并没有怎么牵涉到,到里面总有些人的关系跟季王是有关的。
很难不让人怀疑季王。
“殿下,您是怀疑,是季王府在推动这次的舆论?”沈惟谨低声问。
裴或雍淡淡地说,“不是怀疑。”
他肯定此事就是季王在背后操作的。
“季王到底想要做什么,他投靠三皇子了?”沈惟谨皱眉。
皇后和三皇子这么多年来,一直对储君的位置不死心,暗地里营党结私,要不是太子品行端庄,又深得民心,这储君之位早就坐不稳了。
裴或雍修长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他一开始也觉得季王是不是投靠三皇子,后面发现季王的野心远远超乎自己的预料。
“孤要进宫去找父皇,你且小心盯着季慕成,别让他接近阿宝。”裴或雍说。
沈惟谨:“我会的,阿宝也对他厌烦得很。”
裴或雍眉心蹙了蹙,“他以前对阿宝不好吗?”
“这个倒是没听阿宝提起,阿宝自从回来上京,对他一向不怎么有好脸色。”沈惟谨道。
“哦。”裴或雍轻轻颔首。
进宫之后,裴或雍去御书房求见盛文帝。
福德海低声道,“殿下,皇上跟百骑司的副司使正在里面说话,您还请稍等片刻。”
裴或雍挑眉,“季慕成?”
“是的。”
等了大约一刻钟,才见季慕成从御书房退出来,他抬眸见到裴或雍,姿态从容地拱手一礼,“见过太子殿下。”
裴或雍目光微冷地看了他片刻,“季副司使,不知季世子身子如何了?”
季慕成低下头,“殿下,世子不久前出门游历,途中遇到山匪,如今下落不明,下官今日就是来跟皇上禀明此事的。”
“是吗?”裴或雍淡淡地问。
季慕成拱了拱手,“下官还要去找寻世子,殿下,告辞。”
裴或雍转头看着他的背影,这才进了御书房。
盛文帝正在批阅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