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车上的八卦
崔翎从饭店出来后就开始往车站走,走到路口的时候正好看见一个蹬倒骑驴的。
她招招手坐上倒骑驴到了车站。
到车站的时候看了要表,还差十五分钟。
她有些庆幸自己坐了个车,要是图省钱不做这个倒骑驴,说不准过来的时候连车都上不了。
那个年代的车还没有机器检票啥的,也不存在排队上车什么的。
崔翎买上票以后,找到客车的停车点,在停车点旁边站着等车,身边还有乌泱泱一堆人,应该也是坐这个车的。
崔翎四处瞅了瞅,没一个认识的。
今天比较幸运,车准时到了,车门还没打开,上面的人还没下来呢,下面的车门外就被堵的严严实实,大家都挤在门口处,想坐个座位回去。
更有甚者,直接把手里的孩子从开着的玻璃窗塞了进去,让孩子进去占个座位。
当然崔翎没有去挤。
没有去挤的的结果就是没有座位,只能站着。
她倒是无所谓,只要能坐上车就行,年轻力壮的站会儿也无所谓。
从城里到她们镇上路上会途经很多地方,路上会有人陆陆续续下车,运气好的话还能坐个座位。
在城里的时候路还行,算是比较平稳的,出了城以后,就开始晃悠。
今天这司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换了一条路。
换的这条路还不如之前的,走起来跟过山车似的,崔翎扶着椅背都有些站不稳。
得亏车上人多,要是人少她都觉得自己能被甩飞出去。
“师傅,这咋换路了呀?俺们村也不从这儿过呀。”
车上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姐看外面路不对赶紧喊司机师傅。
“原来走的那条路有一段塌了,现在还没修好呢,这条路估摸要走一段时间了。”
“那可咋办呀?这条路也不路过俺们村呀。”
听说换路了,妇女有些着急。
“你是哪个村的呀?”
司机师傅又问了一句。
“沟北村的。”
“沟北村的呀,再往前面走十分钟就到连元村了,你从连元村下车,然后从他们村里过去,我记得你们村就在他们村后面,这是最近的路了。”
“还得横穿一个村子呀,我这行李这么多也不好走呀,我都跟我男人说让他在村口等我了。”
“你是从外面回来的吧,我们这车换路线已经半个多月了,你男人没跟你说?”
“没有,他平时也不太出门,应该不知道车换路了。”
妇女发愁地看着自己的行李,两条眉毛都要扭到一块儿了。
“那就没办法了,只能这么走,从连元村下已经是最近的路线了,其它地方更远。”
“好吧。”
妇女不在说话,而是将行李翻了翻,把能合并到一起的都合并到了一起。
十分钟后,妇女在连元村下了车。
崔翎就站在妇女的旁边,刚才妇女合并行李的时候,她还帮着整理了整理,这会儿妇女下车的时候,特意把座留给了她。
等妇女下车后,崔翎还朝着司机说的那个连元村看了看。
看一眼后,她就知道妇女为啥那么发愁了。
和她老家的村子还有靠山屯那种只有几十户的小村子不同,这连元村看起来很大,看着应该有一二百户人家。
在她们这边儿,村子很多,但这种一二百户的大村还是比较少的,比较多的是那种几十户人的村子,还有的村子在山里面,一个村才户人家。
崔翎正想着呢,就听见旁边儿有两个老大爷聊了起来。
“这连元村这几年发展的不错呀,村子建的这么大,我记得我年轻的时候走街串巷的弹棉花,那会儿连元村才十来户。”
崔翎朝说话的老大爷看了一眼,目测有六十多岁,没想到大爷年轻时还是个手艺人。
“我小时候跟着我爹来过,那会儿我记得这村子还不叫这名的,好像叫连无村来着。”
“是的是的,是叫这个名字,不过那会儿村里的名字都没登记啥的,都是口口相传的,前几年村名登记的时候,这连元村的村长去登记,也不知道是那村长子写的潦草,还是那登记的不细心,这村的名字就给登记成连元村了。”
“我看就是那些办事的不用心,俺们村后面还有个黄家村,登记员给人家登记成了王家村,你说人家一村人都姓黄你给人家改个王家村,这不是闹笑话嘛!”
崔翎有点想笑,忍不住的时候赶紧别过脸去偷摸笑了两声,没敢让两个老大爷听见。
“这算啥呀,别人的事儿咱不说,就说我家大儿子,我给取了个名叫苏红兵,结果办户口的也不知道咋听的给我登记了个红薯,谁好人家给孩子去名叫红薯呀,因为这事我还去闹过了,可这取名字简单改名字难,跑了半年多才把我儿子的名字给改过来,快把我气死了。”
“我家也是。”
“咋?你儿子的名字也登记错了?”
“没有没有,是我孙子的年龄登记错了,我孙子去年出生了,出生登机上那日期写的是80年,要按照他们那登记,我孙子现在还没出生呢。”
七八十年代那会儿,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所有的事情都是人工完成的,出错的几率比较大,为此闹了不少的笑话。
大爷说这个出生日期登记错的事儿,发生的频率特别高,崔翎上学的时候她们班里就有好几个出生日期登记错的,月份错了也就算了,有的年份都错了,就跟大爷说的,给登记早出生两年的,晚出生两年的都有。
崔翎她们兄弟姐妹四个,出生的年份倒是都对着呢,就是上面的日期,没有一个正确的。
当然这都是小事,也没人真的会去找,反正过生日的时候,按照自己娘记的出生日期过就行。
这条路崔翎第一次走,路上看见的村子大都是她没见过的。
好在后面两个大爷都是爱聊天的,一路上跟播报器似的,路过一个村子就知指指那个村子,说说村名,然后讲讲那村子的过去啥的。
弹棉花的那个老大爷显然年轻时候是见过世面的,十里八村都去过,这一路上就没有他没有去过的村子,没有他没弹过的棉花。
村子快到镇上的时候弹棉花的老大爷下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