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木工
“公子是说要雇我们做长工?”吴大叔问。
赵槿点头,而后说道:“是,不过也不是永久的,我先和你们签一年契约,这一年,你们只能给我做工,工钱每月二两,月结,压三天工钱,一年后,如果我对你们的工作满意,可续签。
当然,如果一年后,你们对我不满意,或者想要另谋高就我也不拦着,各位看如何?”
“二两,一个月有二两啊,”大家议论纷纷。
还是吴大叔最先冷静下来,他说:“容小的多问一句,咱们的活计就是雕刻这些木偶吗?”
赵槿说:“暂且是,不过以后可能还会刻些别的,放心,定然是在你们能力范围之内。”
“那,一个月需要刻多少个呢?”吴大叔问。
赵槿说:“你们现在的工期是多久?”
吴大叔说:“现在平均一个木偶,最快一天能刻一个,精细一些一天半能刻一个。”
木槿点头:“好,我知道了,那以后我会根据这个,给你们酌情安排工作量,我再和你们细说一下,工钱一月二两,一个月有两天休息,工作时间从辰时正点到下午戌时,中午一个时辰吃饭午休。大家看一下,能接受吗?”
“天啦,中午还能休息,一个月两天假呢。”大家再次议论。
赵槿将他们的反应尽收眼底,说道:“如果各位觉得我给的条件还可以,便可以来签字画押。”
赵槿说完,便从身上的挎包里拿出事先拟订好的合约。
“契约上有更详细的条列,大家可以先看看。”
说完便把合约交给吴大叔,让他分发给众人。
合约上清晰的写了工资福利待遇,还有一些奖金惩罚,比如迟到早退,无故旷工。
大家接过一边翻看,一边交头接耳。
赵槿也不急,便等着他们看。
过了一会儿,一个工人出声:“我签。”
赵槿看过去,笑道:“好,这边来,契约一式两份,你我各持一份。”边说边拿出笔墨,印泥。
有一个人出来,其他人见状,也纷纷表示,愿意签约。
最终,所有人都和赵槿签下一年的劳务合同。
等签完以后,赵槿又和吴大叔额外签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
吴大叔今年五十有六,家中有一老母,七十有二。
妻子前年因病去世,早年有一个儿子,长到弱冠却意外溺水而亡,留下一个小孙女,如今不过六岁。
本该含饴弄孙的年纪,还得肩负起养家重担。
赵槿花一两银子租下他家院子,作为木工工作场所。
而吴大叔也暂时担任这小作坊的管事。
赵槿本来要多给他多些工钱,但他却拒绝了,只求了赵槿一件事。
能不能给他孙女还有老娘找一个去处。
他一个男人,如今住宅又被征用为作坊,孙女和老娘都是女人,来往工人都是大老爷们也不太方便。
“那便让她们住我那里去吧。”赵槿说。
吴大叔却面露难色:“这恐怕不好吧。”
赵槿笑道:“有何不好,如今我家就我跟阿姐,小妹同住,您应该早就看出我是女子了吧。”
赵槿穿男装只是为了行走方便,并不是刻意的隐瞒女儿身,虽然穿了男装,乍一看可能会以为是清秀小公子。
但是稍微一仔细就会发现,其实是一个女孩。
吴管事立刻抱拳作揖:“多谢东家照拂,小人定当尽心竭力为东家做事。”
赵槿笑道:“好,那你去给你母亲还有孙女收拾一下,让她们跟我走吧。”
赵槿来的时候只带了谭蓉,走的时候,又多了两人。
“婆婆,我帮你拿包袱吧。”谭蓉看着吴婆手中的大包袱,主动说道。
吴婆七十二的年纪,除了眼神有些花,身子还是挺硬朗的,这也是赵槿愿意接收她们的原因。
“不用,不用,哪能让小姐您帮老婆子拿。”吴婆拒绝,她儿子已经和她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她年纪大了,眼神也不好,平时就靠给人浆洗衣服,补贴点家用。
儿子年轻时候做工伤了身体,干不了重活,家里收入也不稳固。
如今,好不容易碰到这么一个好差事,她自是不能给儿子拖了后腿。
这两个小公子,她儿子说其实是两个姑娘,但如今也是东家。
看着年纪不大,可真是有本事。
特别是那个子高些的姑娘,说话做事自有风骨,一看就不是一般人。
“婆婆,你不用这么叫我,我不是什么小姐。”谭蓉有些不好意思。
“要的,要的,”吴婆小心翼翼,惶恐的说道,生怕自己一个不对,惹恼了东家。
身旁的小姑娘,紧紧的拉着婆婆的衣角,怯生生的。
赵槿走在最前面,闻言,回头看了看,说:“蓉蓉,你先带她们回去,我还有事要办,晚点回去。”
谭蓉上前两步,问道:“你要去办什么?”
赵槿说:“去看看市场,不是什么大事,你先回去吧,等我回来给你说。”
“那好吧,你小心点,早点回来。”谭蓉叮嘱道,而后目送着赵槿离去。
眼神有些落寞,这些日子,她虽然一直跟在赵槿身边,但大多数时候也都只是跟着。
说话办事的都是赵槿,让她有一种,自己什么都干不了的无力感。
出不了力,帮不到忙,一切都指望赵槿。
赵槿直到天黑才回来,她一进门,谭思便跑过来抱住她的腰:“阿月姐姐,你回来啦。”
赵槿揽着谭思,一边看着屋子,昏黄的烛火照亮了不大的堂屋。
“阿姐呢?”赵槿问。
没等谭思回答,身后传来脚步和说话声:“怎么才回来,就等你了,吃饭吧。”
赵槿转头便看到谭蓉手里端着菜,身后还跟着吴婆。
赵槿说:“好香啊,今晚吃什么?”
“吃肉。”谭思抢先回答。
“是嘛,那太好了,一会儿多吃点。”赵槿捧着谭思的小脸揉了揉。
洗了手,上了桌,赵槿看着转身要出门的祖孙二人,喊道:“婆婆,你们要去哪儿,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