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天干地支的起源
支的起源。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我国传统历法中的一种纪年方式,由两个循环系统组成: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这一套的纪年法起源,据战国末年的《世本》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也就是黄帝建国时期。
黄帝建立国家之后,深感计时的必要性,大挠,作为黄帝的得力臣子,肩负起了这一重任。
大挠深受五行哲学的影响,同时细致观察了北斗星的运行规律,通过长时间的天文观测和对五行理念的深入研究,终于首创了天干地支纪年法。
这一创举不仅为黄帝的国家提供了准确的计时体系,更是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因此大挠被誉为干支纪年法的奠基人,他的贡献被后人铭记。
这两套系统结合起来,形成了六十年一个循环的纪年方法。
天干地支的创制不仅仅是为了纪年,它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一套独特记时系统。
它巧妙地将天象与计时相结合,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代表“十天干”。
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字代表“十二地支”。
两者相结合,共同构成了六十年一个循环的纪年法。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形成了一个精妙绝伦的循环系统,共计六十个基本单位,这就是干支纪日法。
这一系统以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周而复始,无穷无尽,体现了古人对时间流转的深刻理解。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
甲骨文作为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人如何使用天干地支的宝贵证据。
这些古老的文字中,经常可以看到用天干地支来表示日期的记录。
除了纪日之外,天干地支还曾被用来纪月、纪年和纪时。
在古代的历法中,一年被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都与一个地支相对应。
这种纪月方式,使得每个月都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与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紧密相连。
同时,天干地支也被用来纪年,每六十年一个循环,这种纪年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此外,天干地支还被用于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