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大金禅寺金蝉菩萨
那位菩萨。
能被灵微称为那位的,只有大金禅寺的金蝉大菩萨。
南无摩柯消业济世金蝉菩萨,佛门琉璃道的纯阳存在。
实力强横无边,称大菩萨。
大金禅寺三位菩萨,潮音菩萨和宝光菩萨都是以金蝉大菩萨为首。
就像是大天龙寺的笑狮罗汉和坐鹿罗汉以降龙大罗汉为首一般。
毕竟大金禅寺与大天龙寺,实际上就是这两位佛门纯阳功果的大能立下的。
在恒沙界,像是大金禅寺、大天龙寺这样的有纯阳功果坐镇的佛门圣地道统,原本有五六家。
恒沙界是一方佛道昌隆的大界,与只有琉璃道传承的少光界不同,恒沙界琉璃道与金刚道并重。
除去大金禅寺、大天龙寺外,还有大明光寺、大灵音寺等佛门道统。
原本金刚道与琉璃道瓜分恒沙界,双方相互竞争又共同发展,一起经营这片佛门净土。
恒沙界中有诸多佛门天骄,将琉璃道与金刚道发扬光大,在浑沌虚空之中亦是声名远播。
直至后来,恒沙界出现了一位前所未有的佛门天骄。
甚至都不能用简单的天骄来形容这位。
出身大灵音寺,习得琉璃道传承,中途转投大明光寺,学习金刚道精义。
最后将琉璃道与金刚道齐修并衍生出了独属于他的道统传承。
那位实在是太强了,强到简直不像是纯阳功果的存在。
他不是菩萨,也不是罗汉,他是佛陀。
大明光寺与大灵音寺也因为这位佛陀的存在选择了合并,自此恒沙界中诞生出了一方真正的霸主级势力。
这位佛陀随即开始与各处佛寺辩经论法,一旦对方失败就要将自家传承奉上,这些失败的佛寺最后也难逃吞并的命运。
倒不是说这位佛陀要灭绝其他道统,而是想把整个恒沙界的琉璃道与金刚道传承都收集起来,置于自家之下,纳为一体。
但对纯阳来说,之所以立下寺庙传承为的就是自己的道统,哪怕将来出现什么意外,也能借助道统重新归来。
到了纯阳级数,道统就是一个信标,一个锚点。
可以让纯阳从轮回苦海之中挣脱,可以让纯阳从混沌无间之中归来。
道统不断,传承不绝,纯阳哪怕历经轮回万劫亦会重归现世觉醒前尘。
因此道统传承极其重要。
这也是为何涉及纯阳级数的斗法,往往会伴随对其道统传承打击的原因。
将自己的道统传承交到他人手里,哪个纯阳肯甘心,又会放心?
更何况寄人篱下的日子可不好过,纯阳级数,谁又肯任人拿捏?
大金禅寺和大天龙寺当初就是不甘心被吞并,才一路跑到了山河界来。
只是如今大金禅寺的几位菩萨发现,那方佛陀的想法是对的。
佛门要是真想强盛起来,要是真的想和玄门、神道争夺气运,就必须要统合起来,否则无法与玄门、神道相争。
回忆着那位展示过的手段,金蝉菩萨双目澄澈明光如镜,面带慈祥悲悯的笑意看向殿内众生:“无量众生挣扎于世间苦海。”
“本座自当消除世间业障,济世度人。”
“此番,本座当亲去南域陆洲,渡那一界生灵。”
一时间金碧辉煌,宝光琉璃的大殿之中,各路尊者齐齐颂唱。
“南无摩柯消业济世金蝉菩萨。”
南域陆洲,天河道宗。
这一日星瀚洞天之中,迎来了一位新的客人。
在那浩瀚璀璨的天星长河之中,岳恒道君、德景道君、妙严道君三位纯阳道君盘坐混沌之上,头顶庆云,脑后道轮流转。
道家圣地,玄门至高,清气飘渺,天光普照。
然而在这道家洞天内,随着一缕净世悲悯之光降下,紧接着梵音颂唱,明光粼粼。
金蝉菩萨到了。
出现在洞天之中的,自然不是金蝉菩萨的真身。
金蝉菩萨哪怕是被劫气给灭了心智也不会真身出现在玄门道家的老巢里。
眼下这位金蝉菩萨,不过是本尊降下的一个念头罢了。
只见这位大菩萨盘坐金莲之上,脑后光相澄澈,显化大光明大慈悲大法力,头带莲花三面冠,身披净世雪纱袍,面带慈悲,眼含笑意。
虽然仅仅是个念头,却与本尊并无差异,而这也足以说明这位大菩萨的道行有多深。
只听金蝉菩萨笑道:“三位道友,许久不曾见面了。”
金蝉菩萨此番前来,自然是想在此番万年大劫里分一杯羹,为佛门,为大金禅寺攒下一份气运功德。
岳恒道君微微颔首:“说来是有万年未见了。”
金蝉菩萨说道:“此番我来,便是要与三位道友开诚布公谈一谈。”
岳恒道君笑道:“如此甚好。”
洞天之中,岳恒道君、德景道君、妙严道君三位坐在一侧,而金蝉菩萨坐在另一侧。
四位纯阳功果之间自然是没有那么多虚与委蛇。
虽说纯阳级数已经可以说是寿元无量,可以花费大量时间去东拉西扯,但盘封界在侧,几位都没有那个闲工夫在这里扯皮。
因此金蝉菩萨很直接的说道:“佛门可以与玄门一道对盘封界出手,但我佛门必须获取足够的气运功德。”
“我们要四成。”
德景道君冷哼一声:“四成?你一家还是你们两家?”
金蝉菩萨笑道:“我此番前来,自是可以代表大天龙寺。”
听到金蝉菩萨说可以代表大天龙寺,三位道君俱是不动声色。
大金禅寺可以代表大天龙寺?
那位降龙大罗汉当真肯低这个头?
“此番话,金蝉道友可是认真?”妙严道君问道。
金蝉菩萨笑道:“出家之人不打诳语,自然当真。”
岳恒道君点了点头:“好,就算金蝉道友可以代表西域佛门,但你们想要四成却是有些过了。”
“须知盘封界与山河界相连也好,后续斗法也好,佛门可是一分力没出。”
金蝉菩萨则是说道:“岳恒道友此言差矣,不出力有时便是出了。”
“不